荆门市2012年初中毕业生学业与升学考试大纲 语文 、考试性质与原则 初中毕业生学业与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语文 中考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语文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考试结 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 此,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语文中考试题命制的原则是,以初中语文新课改要求为指导,以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 为依据,以本届初中所用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内容,以201年我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难易程 度为基本标高,以水平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查,力求使品学兼优 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考査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 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新课标和人教版统编教材内容,依据2012湖北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相关内容,确 定中考语文科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荆门市 2012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与升学考试大纲 语 文 Ⅰ、考试性质与原则 初中毕业生学业与升学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语文 中考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语文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考试结 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因 此,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语文中考试题命制的原则是,以初中语文新课改要求为指导,以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 为依据,以本届初中所用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内容,以 2011 年我市语文中考试题的难易程 度为基本标高,以水平测试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查,力求使品学兼优 的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中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 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 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 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新课标和人教版统编教材内容,依据 2012 湖北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相关内容,确 定中考语文科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⑦)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 1.识记 (1)识记教材中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 (2)识记教材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三个年级古代诗歌) 2.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是、尔、何、孰、安、者、而、虽、乃、且、也、则、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1)鉴赏古代诗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意境。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乙、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文学常识 1.识记 A (1)识记教材中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常识。 (2)识记教材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三)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三个年级古代诗歌)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之、其、是、尔、何、孰、安、者、而、虽、乃、且、也、则、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 D (1)鉴赏古代诗文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意境。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甲、论述类文本阅读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乙、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丙、实用类文本阅读 了解新闻、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写作 能写生动、具体、感人的记叙文 表达应用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错3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书写工整、美观3分)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Ⅲl丶试卷特点与难度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丙、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了解新闻、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写作 能写生动、具体、感人的记叙文 表达应用 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错 3 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书写工整、美观 3 分)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Ⅲ、试卷特点与难度
1.试卷基本特点 (1)试卷整体结构与2011年基本相同。默写填空和语言运用题将设选做题 (2)试卷主体板块为第一卷选择题31分和第二卷主观题阅读与写作89分 (3)客观题31分约占全卷分数的26%,其余为主观题。(4)保留学科综合性,增加开放 性试题 2.试卷难度及比例 (1)整卷难度值预设为0.65。其中难度值大于0.7的试题约为20%,难度值在0.60-0.65 之间的约为65%,小于0.60的约为15%。 (2)作文50分,不设审题障碍,内容开放。 Ⅳ、考试方法与赋分 1.闭卷、笔试。 2.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水平测试为辅 3.考试时间120分钟,赋分120分。其中基础知识与阅读70分,作文50分。 V、卷型结构 板块安排。2011年中考试卷仍按三大板块安排考查内容。第一板块以基础知识考查为 主兼及运用。第二板块主要考学生阅读能力,试题多为理解运用方面的内容。第三板块作文。 作文只考一篇大作文。原则是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完试卷,考出较好的成绩。 Ⅵ、试卷部分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提示 1.积累:主要考査学生背诵默写掌握情况,内容以课内古诗文为主,兼及常见成语 语、谚语、歇后语等 2.见识:常见的社会热点问题、重要的宣传口号,特定的图画、标志,不要遗忘的重大 事件。 3.拼音:熟悉拼音方案,了解普通话的基本常识,会依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拼音。 4.字词:会使用字、词典。了解汉字的部首结构和演变形态,能写一手美观工整的好字。 掌握词语的基本构成形式,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区分词语的词性特点 正确运用词语组词造句等。 5.句子:掌握句式变换的多种形式,如单复句变化,句式的语气变化,句子的长短整散 变化等 6.标点符号:常见常用的标点符号。重点掌握问号、破折号、引号、括号、冒号等。 7.文章阅读:①以课本外当代的一些时文美文为考查内容,拟题时重点突出阅读、理解 能力的内容。②古文考查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难易度与教材内容相当。多考 查对文章或语段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对常见实虚词的古汉语语法现象简要分析,了解文章 或语段的主要含义,品析美点,简要评价古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 8.诗歌欣赏:题型与2011荆门中考语文试题考卷中呈现的考查内容相类似,2012年选 出课本中的48首诗词作为中考诗歌鉴赏篇目的考试范围。 9.综合性学习题:形式与以往荆门中考卷中呈现的考查相类似。注重语言的正确、优美 及合乎事实与情理。加强材料分析与信息提炼、图表观察与分析、口语交际与表达、各类突 出热点的综合性学习 10.作文:要求写人形象鲜明,写事内容具体,写景生动形象,评述有理有据。记叙文 务求生动,议论文不讲空话大话,说明文条理清晰。作文侧重记叙文的写作,以命题和话题 作文为主,鼓励思维创新。下列记叙文与议论文的评价标准,供写作时自我参考
1.试卷基本特点 (1)试卷整体结构与 2011 年基本相同。默写填空和语言运用题将设选做题 (2)试卷主体板块为第一卷选择题 31 分和第二卷主观题阅读与写作 89 分。 (3)客观题 31 分约占全卷分数的 26%,其余为主观题。(4)保留学科综合性,增加开放 性试题。 2.试卷难度及比例 (1)整卷难度值预设为 0.65。其中难度值大于 0.7 的试题约为 20%,难度值在 0.60-0.65 之间的约为 65%,小于 0.60 的约为 15%。 (2)作文 50 分,不设审题障碍,内容开放。 Ⅳ、考试方法与赋分 1.闭卷、笔试。 2.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水平测试为辅。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赋分 120 分。其中基础知识与阅读 70 分,作文 50 分。 Ⅴ、卷型结构 板块安排。2011 年中考试卷仍按三大板块安排考查内容。第一板块以基础知识考查为 主兼及运用。第二板块主要考学生阅读能力,试题多为理解运用方面的内容。第三板块作文。 作文只考一篇大作文。原则是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完试卷,考出较好的成绩。 Ⅵ、试卷部分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提示 1.积累:主要考查学生背诵默写掌握情况,内容以课内古诗文为主,兼及常见成语、熟 语、谚语、歇后语等。 2.见识:常见的社会热点问题、重要的宣传口号,特定的图画、标志,不要遗忘的重大 事件。 3.拼音:熟悉拼音方案,了解普通话的基本常识,会依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拼音。 4.字词:会使用字、词典。了解汉字的部首结构和演变形态,能写一手美观工整的好字。 掌握词语的基本构成形式,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区分词语的词性特点, 正确运用词语组词造句等。 5.句子:掌握句式变换的多种形式,如单复句变化,句式的语气变化,句子的长短整散 变化等。 6.标点符号:常见常用的标点符号。重点掌握问号、破折号、引号、括号、冒号等。 7.文章阅读:①以课本外当代的一些时文美文为考查内容,拟题时重点突出阅读、理解 能力的内容。②古文考查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难易度与教材内容相当。多考 查对文章或语段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对常见实虚词的古汉语语法现象简要分析,了解文章 或语段的主要含义,品析美点,简要评价古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 8.诗歌欣赏:题型与 2011 荆门中考语文试题考卷中呈现的考查内容相类似,2012 年选 出课本中的 48 首诗词作为中考诗歌鉴赏篇目的考试范围。。 9.综合性学习题:形式与以往荆门中考卷中呈现的考查相类似。注重语言的正确、优美 及合乎事实与情理。加强材料分析与信息提炼、图表观察与分析、口语交际与表达、各类突 出热点的综合性学习。 10.作文:要求写人形象鲜明,写事内容具体,写景生动形象,评述有理有据。记叙文 务求生动,议论文不讲空话大话,说明文条理清晰。作文侧重记叙文的写作,以命题和话题 作文为主,鼓励思维创新。下列记叙文与议论文的评价标准,供写作时自我参考
写作(大作文) 类 二类 类 四类 五类 切题中心明确,较切题,中心明基本切题,有中不切题,内容空洞,离题,无中心 内容内容具体,感情|确,内容较具体,心,内容欠具体,中心不明确,思想无内容,思想感 真实,思想健康。思想感情健康。思想感情欠健康。感情不太健康。情不健康。 语言得体,流语言通顺有一定语言基本通顺病语句不通顺,病句语言混乱,错别 语言畅,描写生动、的描写,语病较|句较多 多,错别字多。字多,病句极多 形象,无语病。少。 结构完整,条理结构完整条理较结构基本完整有结构不完整,无层结构混乱,不成 结构清楚,层次分|清楚,层次较分|一定条理与层次,|次,无条理,草草|篇章,有头无尾。 明,详细得当。明,有一定详略。详略不够得当。收尾 附录初中诗歌鉴赏必考篇目48首 七年级上(9首): 《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过故人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一曲新词酒-杯)《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3首):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八年级上(11首): 《望岳》、《春望》、《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八年级下(13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 坡羊·潼关怀古》、《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送杜少府之仼蜀州》、《登幽州台歌》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登 飞来峰》 九年级上(8首) 《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 已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商山早行》、《卜算子·咏梅》、《醉花阴》(薄 雾浓云愁永昼) 九年级下(4首) 《登楼》、《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 数学
写作(大作文)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内容 切题,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感情 真实,思想健康。 较切题,中心明 确,内容较具体, 思想感情健康。 基本切题,有中 心,内容欠具体, 思想感情欠健康。 不切题,内容空洞, 中心不明确,思想 感情不太健康。 离题,无中心、 无内容,思想感 情不健康。 语言 语言得体,流 畅,描写生动、 形象,无语病。 语言通顺,有一定 的描写,语病较 少。 语言基本通顺,病 句较多。 语句不通顺,病句 多,错别字多。 语言混乱,错别 字多,病句极多。 结构 结构完整,条理 清楚,层次分 明,详细得当。 结构完整,条理较 清楚,层次较分 明,有一定详略。 结构基本完整,有 一定条理与层次, 详略不够得当。 结构不完整,无层 次,无条理,草草 收尾。 结构混乱,不成 篇章,有头无尾。 附录 初中诗歌鉴赏必考篇目 48 首 七年级上(9 首): 《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过故人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观书有感》 七年级下(3 首):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 八年级上(11 首): 《望岳》、《春望》、《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早寒江上有怀》、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黄鹤楼》、《送友人》、《秋词》、《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八年级下(13 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 坡羊·潼关怀古》、《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登 飞来峰》 九年级上(8 首): 《望江南》(梳洗罢)、《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 已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商山早行》、《卜算子·咏梅》、《醉花阴》(薄 雾浓云愁永昼) 九年级下(4 首): 《登楼》、《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望月有感》、《雁门太守行》 数 学 等 类 级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