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桥梁髙程控制网的布设,河两岸必须设立高程控制点,并且应统 工构网。 程 剑对两岸点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应选用适当的方法以消除前后视距不 等角对观测高差的影响,也可以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或两种方法结 量合使用 学 桥梁高程控制点在每岸至少需要布设三个,以供日常检查。当部分点不 稳定时,由检査结果判断哪些点比较稳定,进而提供稳定点使用。 无论平面点,还是高程点,当部分点位因工作需要,被埋或被毁前,必 长须将点及时引测至安全、稳定的位置处,并且要便于使用 春二、桥梁施工控制网必要精度的确定 工 根据桥梁跨越结构的误差(它与桥长、桥跨及桥式有关)来确定 程 学桥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不仅与桥长有关,还与桥跨及桥的类型有关。对 院于钢梁,除有杆件的制造误差、桥墩支座上垫板的误差外,还有温度变化 勘引起的杆件伸缩等。钢梁各杆件长度的相对极限误差为1/5000支座垫板 测的安装限差为士5mm。桥梁在设计时应结合各方面条件,确定钢梁留有的 学伸缩空隙,若预留空隙大于此空隙时,则可吸收各方面误差,否则,需要 院测量精确的控制桥台间距,以保证钢梁的正确安装
工 程 测 量 学 长 春 工 程 学 院 勘 测 学 院 对于桥梁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河两岸必须设立高程控制点,并且应统一 构网。 当对两岸点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应选用适当的方法以消除前后视距不 等i角对观测高差的影响,也可以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或两种方法结 合使用。 桥梁高程控制点在每岸至少需要布设三个,以供日常检查。当部分点不 稳定时,由检查结果判断哪些点比较稳定,进而提供稳定点使用。 无论平面点,还是高程点,当部分点位因工作需要,被埋或被毁前,必 须将点及时引测至安全、稳定的位置处,并且要便于使用。 二、桥梁施工控制网必要精度的确定 1.根据桥梁跨越结构的误差(它与桥长、桥跨及桥式有关)来确定 桥梁施工控制网的精度不仅与桥长有关,还与桥跨及桥的类型有关。对 于钢梁,除有杆件的制造误差、桥墩支座上垫板的误差外,还有温度变化 引起的杆件伸缩等。钢梁各杆件长度的相对极限误差为1/5000,支座垫板 的安装限差为±5mm。桥梁在设计时应结合各方面条件,确定钢梁留有的 伸缩空隙,若预留空隙大于此空隙时,则可吸收各方面误差,否则,需要 测量精确的控制桥台间距,以保证钢梁的正确安装
为了确定桥梁控制网的精度,可按钢梁制造的误差、支座垫板的安装误 工差推算每联、每孔的极限误差,然后再利用误差传播定律计算全桥钢梁架 程设的极限误差及中误差。若使测量误差不致于影响工程质量,可取控制网 测测量误差为钢梁架设误差的1/212,以求得桥轴线方向上的边长中误差。 量例1.某大桥为桁梁钢桥,共九孔。每孔160m、宽10m、高6m,每孔10个 学节间,每节间呈“”形,其上、下弦杆的长度16m,故全桥共有90个节 间。大桥为连续桁梁,三孔为一联,联间支座中心间距2m,故全桥总长为 160×9+2×2=1444m。桥台支座及联间安装限差均为±5mm,每节间的极 限误差为16000/5000=±3.2mm。因此,每联间的极限误差为: 长 春 S 工 △6 16000 +N·n +a2=152+3×10 500 500+52=±189m(5-7) 程 学全桥钢梁架设的极限误差为(5-8)式,即: 院 勘 △D=√3△6=±1893=±3ym(5-8) 测全桥钢梁架设的相对中误差为(5-9)式,即 学 院 mD△D 0.033 5-9) D2D2×144488000
工 程 测 量 学 长 春 工 程 学 院 勘 测 学 院 为了确定桥梁控制网的精度,可按钢梁制造的误差、支座垫板的安装误 差推算每联、每孔的极限误差,然后再利用误差传播定律计算全桥钢梁架 设的极限误差及中误差。若使测量误差不致于影响工程质量,可取控制网 测量误差为钢梁架设误差的1/21/2,以求得桥轴线方向上的边长中误差。 例1.某大桥为桁梁钢桥,共九孔。每孔160m、宽10m、高6m,每孔10个 节间,每节间呈“ ”形,其上、下弦杆的长度16m,故全桥共有90个节 间。大桥为连续桁梁,三孔为一联,联间支座中心间距2m,故全桥总长为 160×9+2×2=1444m。桥台支座及联间安装限差均为±5mm,每节间的极 限误差为16000/5000=±3.2mm。因此,每联间的极限误差为: 5 18.9 (5 7) 5000 16000 5 3 10 5000 2 2 2 2 2 2 2 1 mm S N n 全桥钢梁架设的极限误差为(5-8)式,即: D 3 18.9 3 33mm (58) (5 9) 88000 1 2 1444 0.033 2 D D D mD 全桥钢梁架设的相对中误差为(5-9)式,即:
取测量误差为钢梁架设误差的1/21/2,则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 工对中误差的限差为 控 程测 (5-10) S√2×88000124000 量例2该大桥不是连续梁,由九孔简支梁组成,墩上支座间距1m,其它条 学件同例1,则全桥总长D=160×98×1=148m,每间的极限误差为 S 16000 △O=,02+n +2=152+10× 5000 500+52=±12mm(S-1) 长全桥钢梁架设的极限误差为(5-12)式,即: 春 工 △D=√9△6=±129=±36mm(5-12 程全桥钢梁架设的相对中误差为(5-13)式,即 学院勘测学 m1△D0.036 (5-13) D2D2×144880000 仿例1得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的限差为(5-14)式 院 2×80000114000
工 程 测 量 学 长 春 工 程 学 院 勘 测 学 院 例2.该大桥不是连续梁,由九孔简支梁组成,墩上支座间距1m,其它条 件同例1,则全桥总长D=160×9+8×1=1448m,每间的极限误差为: 5 12 (5 11) 5000 16000 5 10 5000 2 2 2 2 2 2 2 1 mm S n 全桥钢梁架设的极限误差为(5-12)式,即: D 9 12 9 36mm (512) (5 13) 80000 1 2 1448 0.036 2 D D D mD 仿例1得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的限差为(5-14)式 (5 14) 114000 1 2 80000 1 S 控 mS控 取测量误差为钢梁架设误差的1/21/2,则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 对中误差的限差为: (5 10) 124000 1 2 88000 1 S 控 mS控 全桥钢梁架设的相对中误差为(5-13)式,即:
例3.该大桥由18孔80m的简支梁组成,节间长度16m,墩上支座间距lm, 工其它条件同上,则全桥总长D=18×80+17×1=1457m,每孔极限误差为 程测量 16000 △6= n +5× +52=±10mm(5-15) 5000 5000 学全桥钢梁架设的极限误差为(5-16)式,即 △D=√18△A6=±10V18=±43mm(5-16) 全桥钢梁架设的相对中误差为(5-17)式,即: 长春 △D0.043 (5-17) D2D2×145768000 工 程仿例1得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的限差为(5-18)式,即: 学 控 院 控√2×6800096000 (5-18) 勘 测通过以上三例可知,桥长为1450m左右的桥梁,因桥式与桥跨不同,则 学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也不同:连续梁比简支梁精度要求高,大跨度比小跨 院度精度要求高
工 程 测 量 学 长 春 工 程 学 院 勘 测 学 院 仿例1得控制网在桥轴线上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的限差为(5-18)式,即: (5 18) 96000 1 2 68000 1 S 控 mS控 例3.该大桥由18孔80m的简支梁组成,节间长度16m,墩上支座间距1m, 其它条件同上,则全桥总长D=18×80+17×1=1457m,每孔极限误差为: 5 10 (5 15) 5000 16000 5 5 5000 2 2 2 2 2 2 2 1 mm S n 全桥钢梁架设的极限误差为(5-16)式,即: D 18 10 18 43mm (516) (5 17) 68000 1 2 1457 0.043 2 D D D mD 度精度要求高。 全桥钢梁架设的相对中误差为(5-17)式,即: 通过以上三例可知,桥长为1450m左右的桥梁,因桥式与桥跨不同,则 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也不同:连续梁比简支梁精度要求高,大跨度比小跨
2.从桥墩放样的容许误差来分析控制网的必要精度 工桥墩的位置通常是用前方交会法测设的。工程上对桥墩位置放样的要求 程是:桥墩中心在桥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误差应不大于1-2.0cm。若其偏 测移2-3m,则要对桥墩重新进行应力分析,以决定是否采用补救措施。 量学 如图5-3,设A一E为控制网点的真位置, 经数据处理后设A、E点与其真位置重合,B 至B′,现用A、B′交会桥墩。C为正确位置 C’为实际交会位置,CC″是沿桥轴线方向 长的位置误差,当C愈接近于N点时,CC〃愈接 春近于B’,因而由边长误差而产生的桥墩定 工位的最大误差等于边长误差BB 图5 程 若以2cm作为沿轴向位置偏离的中误差限差,且控制网误差对桥墩位测 学设精度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即皿<0.4=0,4×20=8m,则控制网轴线边的 院边长误差应力求小于8mm。由此,对于1000河流,轴线边相对中误 测差的限差为1/12500河流为162000 学综上,应根据桥梁架设误差和桥墩定位的精度要求来确定控制网的精 院度,并应取精度较高者为最后施测控制网的精度
工 程 测 量 学 长 春 工 程 学 院 勘 测 学 院 2.从桥墩放样的容许误差来分析控制网的必要精度 桥墩的位置通常是用前方交会法测设的。工程上对桥墩位置放样的要求 是:桥墩中心在桥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误差应不大于1.5-2.0cm。若其偏 移2-3cm,则要对桥墩重新进行应力分析,以决定是否采用补救措施。 若以2cm作为沿轴向位置偏离的中误差限差,且控制网误差对桥墩位测 设精度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即m1<0.4M=0.4×20=8mm,则控制网轴线边的 边长误差应力求小于8mm。由此,对于1000m宽的河流,轴线边相对中误 差的限差为1/125000,500m宽的河流为1/62000。 综上,应根据桥梁架设误差和桥墩定位的精度要求来确定控制网的精 度,并应取精度较高者为最后施测控制网的精度。 如图5-3,设A-E为控制网点的真位置, 经数据处理后设A、E点与其真位置重合,B 至B′ ,现用A、B′交会桥墩。C为正确位置, C’为实际交会位置,CC″是沿桥轴线方向 的位置误差,当C愈接近于N点时,CC″愈接 近于BB’ ,因而由边长误差而产生的桥墩定 位的最大误差等于边长误差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