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士 阿赫玛托娃
故土 [俄] 阿赫玛托娃
、教学要求 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和熔铸在其中的强 烈情感。 把握诗人命运和诗歌内在意蕴的深刻联 系 吟颂、品味、鉴赏
一、教学要求 ➢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和熔铸在其中的强 烈情感。 ➢把握诗人命运和诗歌内在意蕴的深刻联 系。 ➢吟颂、品味、鉴赏
二、学习要点 1.了解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和创作。 解读《故土》的诗意和作者命运的 内在联系。 3.体会《故土》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要点 1.了解阿赫玛托娃的生平和创作。 2.解读《故土》的诗意和作者命运的 内在联系。 3.体会《故土》的写作手法
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女诗人。阿赫玛 托娃是她取自鞑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来发表作品的 笔名。1912年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表现了女性 的压抑和孤独的情调。1914年出版的诗集《念珠》引 起较大反响。此后陆续有诗集《车前草》(1921)、 《白色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 出版。20世纪30年代著有《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 《但丁》,探索了诗人的命运。在这个阶段,她依据 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 (1934~1940),卫国战争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 诗篇,如《起誓》、《勇敢》等。大型抒情叙事诗 《没有主角的长诗》(又译为《没有主人公的歌》, 阿赫玛托娃 1940~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女诗人命途多舛, 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 名誉。晚年,荣誉纷至沓来,诗人的艺术得到世界的 认可。1964年阿赫玛托娃在意大利接受了“埃特纳 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次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她名 誉博士学位。1966年3月,饱经风霜的女诗人病 逝。同年,苏联作协与俄联邦作协联合发布讣告,称 砢赫玛托娃为“卓越的苏联诗人”和“诗歌语言先锋 大师
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女诗人。阿赫玛 托娃是她取自鞑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来发表作品的 笔名。1912年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表现了女性 的压抑和孤独的情调。1914年出版的诗集《念珠》引 起较大反响。此后陆续有诗集《车前草》(1921)、 《白色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 出版。20世纪30年代著有《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 《但丁》,探索了诗人的命运。在这个阶段,她依据 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 (1934~1940),卫国战争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 诗篇,如《起誓》、《勇敢》等。大型抒情叙事诗 《没有主角的长诗》(又译为《没有主人公的歌》, 1940~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女诗人命途多舛, 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 名誉。晚年,荣誉纷至沓来,诗人的艺术得到世界的 认可。1964年阿赫玛托娃在意大利接受了“埃特纳﹒ 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次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她名 誉博士学位。1966年3月,饱经风霜的女诗人病 逝。同年,苏联作协与俄联邦作协联合发布讣告,称 阿赫玛托娃为“卓越的苏联诗人”和“诗歌语言先锋 大师”。 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传 ANNA AKHMATOVA )41 阿赫玛托娃自画像 来言出血中 阿曼达·海特《阿赫玛托娃传》中文译本 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阿曼达·海特《阿赫玛托娃传》中文译本 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阿赫玛托娃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