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200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题号 (二) 总分 、积累(20分) 将下面的诗句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2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鞭挞(da)千涸(he 广袤(mo)相辅相成(bu) B.瞥见(bie) 0u)褪尽(tu)千山万壑he) C.污秽(hui 哂笑(shen)犀利xi)藏污纳垢(gou) D.挑衅(xin) 吞噬(she) 繁衍yan)盛气凌人(l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蔼正襟危坐名目莫终一是 落第正人君子 辞肃然起敬 C.摧眠鹤立鸡群轩昂鼠目寸光 D.掌故相形见拙牟取沧海桑田 4.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五年的艰苦拼搏,使临沂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B.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C.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 D.参加这次活动,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默写。(8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丛弟》)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1 郯城县 2009—201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 (一) (二) 四 总分 得 分 一、积累(20 分) 1.将下面的诗句工工整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2 分)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鞭挞.(dà ) 干涸.(hé ) 广袤.(mào) 相辅.相成(bú) B.瞥.见(biē) 牟.取(móu) 褪.尽(tuì) 千山万壑.(hè) C.污秽.(huì) 哂.笑(shěn) 犀.利(xī) 藏污纳垢.(gòu) D.挑衅.(xìn) 吞噬.(shè) 繁衍.(yǎn) 盛气凌.人(lí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 和蔼 正襟危坐 名目 莫终一是 B. 落第 正人君子 托辞 肃然起敬 C. 摧眠 鹤立鸡群 轩昂 鼠目寸光 D. 掌故 相形见拙 牟取 沧海桑田 4.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经过五年的艰苦拼搏,使临沂人民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与改造。 B.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C.我国登山运动员不顾暴风雪的袭击,终于登上珠穆朗玛峰最高顶峰。 D. 参加这次活动,可以使我们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5. 默写。(8 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丛弟》)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 云》) ⑤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对友人离去后的依依不舍和强烈的思乡之情的诗 句是 ⑥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重返长安受重用的期待的诗句是 6.名著探究。(4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下列人物和情节属于该名著的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B、关云长千里走单骑 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D、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做题(16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干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2 ④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 云》) ⑤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对友人离去后的依依不舍和强烈的思乡之情的诗 句是 , 。 ⑥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重返长安受重用的期待的诗句是 , 。 6. 名著探究。(4 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开篇词,下列人物和情节属于该名著的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B、关云长千里走单骑 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D、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二、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做题(16 分)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7.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猛浪若奔 (4)窥谷忘反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9.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 10.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窺谷忘反。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1-16题。(16分)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3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猛浪若奔. (4)窥谷忘反.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9.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 分) 10.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 11-16 题。(16 分)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①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 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 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 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 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 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 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 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 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幅小画。而且同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 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 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 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 空间美的感受
4 ②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 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 园林。 ③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 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 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 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 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 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④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 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 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 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 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⑥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 个小房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⑦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 空间美的感受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柲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 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 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 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 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 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 的要求。(3分) 1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4 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 1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 小小的园林?(3分) 1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2分) 1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 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l7-21题。(18分)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
5 ⑧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 收进来了。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 叫“画中游”。“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 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 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漫。” ⑨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 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1.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 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 足 的要求。(3 分) 12.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4 分) 13.说说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 分) 14.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 小小的园林?(3 分) 15.请在文章第⑧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2 分) 16.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写出了门窗“可 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2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l7—21 题。(18 分) 藏在木桩中的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