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卷)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相信你能在150 分钟内完 成所有答题。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 “试题 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别忘了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文名句。(6分 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小石潭记》一文中 的 ”有着异曲同工 之妙,都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 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 3)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雄浑开阔景象的诗(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请你再写出表达这种景象的连续两句: 2.一位同学写了篇《魅力语文》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完 成(1)-(4)题。(10分) 语文,犹如一颗璀 (can)的明珠,时时绽放耀眼的光芒;语文,犹如 片温润的碧玉,常常让人爱不释手;语文,犹如一条奔流的大河,在人类的漫长 的历史中流淌 是语文,让我感受到“①,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是语文,让我领 略到“②,一览众山小”的坚毅与无畏;是语文,让我知道了“了却君王
(试题卷) 温馨提示: 1.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相信你能在 150 分钟内完 成所有答题。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 “试题 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别忘了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文名句。(6 分) (1)《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小石潭记》一文中 的“ , ”有着异曲同工 之妙,都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 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雄浑开阔景象的诗(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请你再写出表达这种景象的连续两句: “ , 。” 2.一位同学写了篇《魅力语文》的文章,下面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完 成(1)-(4)题。(10 分) 语文,犹如一颗璀 (càn)的明珠,时时绽放耀眼的光芒;语文,犹如 一片温润的碧玉,常常让人爱不释手;语文,犹如一条奔流的大河,在人类的漫长 的历史中流淌…… 是语文,让我感受到“ ① ,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是语文,让我领 略到“ ② ,一览众山小”的坚毅与无畏;是语文,让我知道了“了却君王
天下事,③”的激昂与悲壮;是语文,让我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 尽 的执著与奉献…… 语文,我深爱的语文,是如此丰富,如此美丽……你的深邃我们无法丈量,你的 广阔我们无法斗量,爱你之心难以言尽。即使山无棱,即使天地合,我也会爱你 到永远! (1)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4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3)文中加点词“爱不释手”中的“释”查字典应查 部首,这个字 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4)第三段中画线句有两个词相互混淆,使用不当,请加以改正。(2分) 3.阅读名著的过程,其实也是与书中人物对话的过程。班级举行“我和名著人 物对话”的读书活动,请从下面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作品, 然后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与他的对话。(提示:可以写你对他的印象,可以赞 扬他的某种精神,也可谈你从他身上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5分) 备选人物:唐僧 吴用 贝多芬 丑小鸭 我与 对话,他是《 中的人物形象,我和他的 对话 (50字左 右) 4.在2009年5月10日母亲节前,凤凰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 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5分) (1)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说一段开场白。(3分) (2)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了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整理资料, 然后在班上交流,请你根据平时开展此类活动的体验,将下面交流活动的步骤设 计完整。(4分) 步骤一:主持人说明活动意图,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主持人对该项活动进行小结,活动结束
天下事, ③ ”的激昂与悲壮;是语文,让我体会到“春蚕到死丝方 尽, ④ ”的执著与奉献…… 语文,我深爱的语文,是如此丰富,如此美丽……你的深邃我们无法丈量,你的 广阔我们无法斗量,爱你之心难以言尽。即使山无棱,即使天地合,我也会爱你 到永远! (1)请补写出第二段横线处名句所缺的部分。(4 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3)文中加点词“爱不释手”中的“释”查字典应查 部首,这个字 在词中的意思是: (2 分) (4)第三段中画线句有两个词相互混淆,使用不当,请加以改正。(2 分) 3.阅读名著的过程,其实也是与书中人物对话的过程。班级举行“我和名著人 物对话”的读书活动,请从下面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作品, 然后结合名著内容,写出你与他的对话。(提示:可以写你对他的印象,可以赞 扬他的某种精神,也可谈你从他身上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5 分) 备选人物:唐僧 吴用 贝多芬 丑小鸭 我与________对话,他是《 》中的人物形象,我和他的 对话: (50 字左 右) 4.在 2009 年 5 月 10 日母亲节前,凤凰中学九年级(2)班开展了以“献给母亲 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5 分) (1)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说一段开场白。(3 分) (2)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了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整理资料, 然后在班上交流,请你根据平时开展此类活动的体验,将下面交流活动的步骤设 计完整。 (4 分) 步骤一:主持人说明活动意图,宣布活动开始。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主持人对该项活动进行小结,活动结束
(3)在活动中,小明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新闻图片和相关文字,请你根据这 幅图片和介绍文字,完成下面两个要求。(4分) 这位母亲名叫阎琼玛,家住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乡朱立村,今年76岁。虽然每 天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总是面带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没有丝毫做 作,没有丝毫埋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位母亲早已习惯了艰难困苦,习惯了 微笑面对人生。 ①请给这幅图片拟一个标题。(2分) ②假如见到阎琼玛老妈妈,你会对她说点什么?(2分) (4)班级将这次活动编辑成册一《献给母亲的歌》,要求每位同学用简要的文 字写一个留言,来表达对母亲的赞颂。(不超过20个字)(3分) 你的留言 是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21分) 废墟下的课堂 那节课她正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一个美国父亲在所有的人都绝望了的情况 下,用双手从地震的废墟里,救出埋了38个小时的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 突然,房子剧烈地摇晃起来,大地疯了一样地颤抖。 快,蹲下!躲进角落里!”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从座位上跳起来,向她跑来, 她伸手扶了一把跑在最后的一个,房子就塌了。轰隆隆墙壁倾倒、噼噼啪砖瓦飞 溅之后,一切都归于黑暗和沉寂 许久,一个声音怯怯地响起来:“老师,老师。 她的头被撞破了,流了很多血。人也昏迷过去。她费力地睁开眼睛。除了断壁残 垣,什么也看不见。她闭上眼睛,又昏了过去
(3)在活动中,小明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新闻图片和相关文字,请你根据这 幅图片和介绍文字,完成下面两个要求。(4 分) 这位母亲名叫阎琼玛,家住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乡朱立村,今年 76 岁。虽然每 天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总是面带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没有丝毫做 作,没有丝毫埋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位母亲早已习惯了艰难困苦,习惯了 微笑面对人生。 ① 请给这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2 分) ② 假如见到阎琼玛老妈妈,你会对她说点什么? (2 分) (4)班级将这次活动编辑成册--《献给母亲的歌》,要求每位同学用简要的文 字写一个留言,来表达对母亲的赞颂。(不超过 20 个字) (3 分) 你的留言 是: 二、阅读(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1 分) 废墟下的课堂 哑 樵 那节课她正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一个美国父亲在所有的人都绝望了的情况 下,用双手从地震的废墟里,救出埋了 38 个小时的儿子和他的 14 个同学…… 突然,房子剧烈地摇晃起来,大地疯了一样地颤抖。 “快,蹲下!躲进角落里!”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从座位上跳起来,向她跑来, 她伸手扶了一把跑在最后的一个,房子就塌了。轰隆隆墙壁倾倒、噼噼啪砖瓦飞 溅之后,一切都归于黑暗和沉寂。 许久,一个声音怯怯地响起来:“老师,老师。” 她的头被撞破了,流了很多血。人也昏迷过去。她费力地睁开眼睛。除了断壁残 垣,什么也看不见。她闭上眼睛,又昏了过去
“老师,老师。”声音又响起来,她猛地清醒过来,答应着:“我在,老师在。” 她睁开眼睛,过了一会儿。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她的身边,有3个女生和两个男 生,每个人都有些轻微的擦伤,正是这个角落,救了他们的命 “还有人吗?”她大声地喊。四个墙角,都有人回答。她想动,腿却被什么压着, 动不了 “老师,我们害怕。”一个女生突然哭了,废墟下,也有哭声传过来 我给你们接着讲课文吧,讲讲地震中寻找儿子的阿曼达。”这篇文章她早就背 熟了,清了清嗓子,她给同学们念课文。当念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底 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的时候,一个急切的声音问:“老师, 他找到儿子了吗?” “是的,他找到了。他儿子还活着,还有他的14个同学。”她激动地说 课文念完了,她也累了。静下来的废墟,像是突然变成了冰窟,大家感到全身发 冷,有一个男生的牙齿打起了冷颤,得得地响。 好半天,也没有人说话。她摸索腿边,她每天上课时必带的水杯恰好也翻滚到那 里,她拾起来,拧开,刚放到嘴边,又拧紧,递给身边的一个女生。女生打开抿 了一小口,又传给别人,再次传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掂了掂,分量并没少多少 “告诉我,阿曼达为什么会去救自己的儿子?”她问。 “因为他对儿子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一个男生回答 “还有呢?”没有人回答。她的学生上课抢答一向很踊跃,可是,现在,他们没 有那么积极了!是啊,他们又怕又饿,又听不到外面的任何声响 过了不知道多久,又有声音在喊:“老师。”她激灵一下醒了。不管她有多困 只要有人喊老师她就会醒来。好像那称呼是根绳子,使劲地拽着她的心。 “阿曼达一定会去救儿子吗?” 定,因为他对儿子有承诺!” “可是我爸爸和我没有这样的承诺。”废墟里,又陷入一片可怕的寂静 “有的。也许表达方式不一样。其实,这篇课文不只是想说一个实践诺言的故事, 还想说,孩子们要相信亲情,相信成人社会 瓶水,反复在几个人手中传着,每次她都掂一掂,越来越轻了,她的心在收紧 她轻声地叮嘱大家少说话,靠紧些,用手碰着手,腿碰着腿,感知其他人的存在 和温暖
“老师,老师。”声音又响起来,她猛地清醒过来,答应着:“我在,老师在。” 她睁开眼睛,过了一会儿。适应了黑暗的环境:她的身边,有 3 个女生和两个男 生,每个人都有些轻微的擦伤,正是这个角落,救了他们的命。 “还有人吗?”她大声地喊。四个墙角,都有人回答。她想动,腿却被什么压着, 动不了。 “老师,我们害怕。”一个女生突然哭了,废墟下,也有哭声传过来。 “我给你们接着讲课文吧,讲讲地震中寻找儿子的阿曼达。”这篇文章她早就背 熟了,清了清嗓子,她给同学们念课文。当念到“第 38 个小时,他突然听见底 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的时候,一个急切的声音问:“老师, 他找到儿子了吗?” “是的,他找到了。他儿子还活着,还有他的 14 个同学。”她激动地说。 课文念完了,她也累了。静下来的废墟,像是突然变成了冰窟,大家感到全身发 冷,有一个男生的牙齿打起了冷颤,得得地响。 好半天,也没有人说话。她摸索腿边,她每天上课时必带的水杯恰好也翻滚到那 里,她拾起来,拧开,刚放到嘴边,又拧紧,递给身边的一个女生。女生打开抿 了一小口,又传给别人,再次传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掂了掂,分量并没少多少。 “告诉我,阿曼达为什么会去救自己的儿子?”她问。 “因为他对儿子说过,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一个男生回答。 “还有呢?”没有人回答。她的学生上课抢答一向很踊跃,可是,现在,他们没 有那么积极了!是啊,他们又怕又饿,又听不到外面的任何声响。 过了不知道多久,又有声音在喊:“老师。”她激灵一下醒了。不管她有多困, 只要有人喊老师她就会醒来。好像那称呼是根绳子,使劲地拽着她的心。 “阿曼达一定会去救儿子吗?” “一定,因为他对儿子有承诺!” “可是我爸爸和我没有这样的承诺。”废墟里,又陷入一片可怕的寂静。 “有的。也许表达方式不一样。其实,这篇课文不只是想说一个实践诺言的故事, 还想说,孩子们要相信亲情,相信成人社会。” 一瓶水,反复在几个人手中传着,每次她都掂一掂,越来越轻了,她的心在收紧。 她轻声地叮嘱大家少说话,靠紧些,用手碰着手,腿碰着腿,感知其他人的存在 和温暖
“阿曼达会来吗?”她平时最喜欢的一个女生声音颤抖地问 “会来的。就像老师会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听到有人说话的时候,男女生全哭了起来。几小时以后,佩戴着“绵阳消防”标 记的救援人员扒开了压住他们的墙壁,告诉他们:这已是震后40个小时。救援 人员在想办法弄掉她腿上的重物,那个最喜欢的女生趴在她耳边,哽咽着说:“阿 曼达,他来了!”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有删改) 5.文中多次提到“阿曼达”,“阿曼达”原指什么?他还包含着哪些含义?(5 分) 6.揣摩下列句子,分别说出它们表现出女教师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①“快,蹲下!躲进角落里!”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从座位上跳起来,向她跑来, 她伸手扶了一把跑在最后的一个,房子就塌了 ②不管她有多困,只要有人喊老师她就会醒来。好像那称呼是根绳子,使劲地拽 着她的心。 7.文中“废墟里,又陷入一片可怕的寂静。”一句是什么描写?请说说这句话 在文中作用。(4分)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9.文中孩子们在经历了“废墟下的课堂”之后,将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结合 全文内容,说说你的认识。(5分) 【二】(18分) 海底飞船 ①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 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 底 ②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 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 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 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 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③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 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
“阿曼达会来吗?” 她平时最喜欢的一个女生声音颤抖地问。 “会来的。就像老师会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听到有人说话的时候,男女生全哭了起来。几小时以后,佩戴着“绵阳消防”标 记的救援人员扒开了压住他们的墙壁,告诉他们:这已是震后 40 个小时。救援 人员在想办法弄掉她腿上的重物,那个最喜欢的女生趴在她耳边,哽咽着说:“阿 曼达,他来了!” (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有删改) 5.文中多次提到“阿曼达”,“阿曼达”原指什么?他还包含着哪些含义?(5 分) 6.揣摩下列句子,分别说出它们表现出女教师怎样的性格特点。(4 分) ①“快,蹲下!躲进角落里!”坐在前排的几个同学从座位上跳起来,向她跑来, 她伸手扶了一把跑在最后的一个,房子就塌了。 ②不管她有多困,只要有人喊老师她就会醒来。好像那称呼是根绳子,使劲地拽 着她的心。 7.文中“废墟里,又陷入一片可怕的寂静。”一句是什么描写?请说说这句话 在文中作用。(4 分)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3 分) 9.文中孩子们在经历了“废墟下的课堂”之后,将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结合 全文内容,说说你的认识。(5 分) 【二】(18 分) 海底飞船 ①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 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 99.8%的洋 底。 ②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 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 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 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 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③我国这一新开发的 7000 米载人潜水器,长 8 米,宽 3 米,高 3.4 米,是用特 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