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口属于观察法 口回顾性的 口设立对照 口可以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 口由果及因,不能下因果结论,只能提供病因线索
❑属于观察法 ❑回顾性的 ❑设立对照 ❑可以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 ❑由果及因,不能下因果结论,只能提供病因线索 特 点
用途 口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口检验病因假设 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检验病因假设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用 途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口病例对照不匹配:(成组研究) 口病例对照匹配: 口成组匹配:包括非匹配和频率匹配 口个体配比:个体匹配
❑病例对照不匹配: (成组研究) ❑病例对照匹配: ❑成组匹配:包括非匹配和频率匹配 ❑个体配比:个体匹配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匹配:是为了提高对照与病例在某些方面的可比性,控制某些 混杂因素。 匹配时应注意: 常用性别、年龄,其它条件是否列入时要慎重; ·不要把与疾病相关联的可疑因素作为匹配因素; ÷1:1称为配对,1:2,1:3,1:4等称为配比(matching),以1: 4的匹配效应最高,对于一些罕病需要的对照要相应增 加; 匹配条件越多,可比性越强,但对照越不易寻找,容易发 生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造成信息的 丢失,降低了研究效率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匹配:是为了提高对照与病例在某些方面的可比性,控制某些 混杂因素。 匹配时应注意: ❖ 常用性别、年龄,其它条件是否列入时要慎重; ❖ 不要把与疾病相关联的可疑因素作为匹配因素; ❖ 1:1称为配对, 1:2,1:3,1:4等称为配比(matching),以1: 4的匹配效应最高,对于一些罕见病需要的对照要相应增 加; ❖ 匹配条件越多,可比性越强,但对照越不易寻找,容易发 生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造成信息的 丢失,降低了研究效率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口一、提出假设 口二、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口三、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口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口五、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口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提出假设 ❑二、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三、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五、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