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了解使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与国内建设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热点评论,学生讨论 理论教学内容: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十四)单元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时数:4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的具体内涵 2.熟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 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正确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了解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内涵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热点评论,学生讨论 理论教学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十五)单元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时数:4 教学目标:
24 3.了解使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与国内建设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热点评论,学生讨论 理论教学内容: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十四)单元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教学时数:4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的具体内涵; 2.熟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理解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主人, 是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正确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了解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内涵;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热点评论,学生讨论 理论教学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十五)单元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教学时数:4 教学目标:
1.掌握只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事业; 2.熟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 3.了解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内涵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怎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热点评论,学生讨论 理论教学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学时) 序号 主要内容 理论实践小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23456789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844444484444 444484444 lI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25 1.掌握只有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事业; 2.熟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 3.了解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教学重点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新内涵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 怎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热点评论,学生讨论 理论教学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号 主要内容 学时分配(学时) 理论 实践 小计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8 8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4 4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4 4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 4 5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4 4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 4 7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4 4 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 8 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4 4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 4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4 12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4 4
13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机动 44422 44422 考试 合计 72 72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①考核方式及形式:采用闭卷考试。 ②总评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上课的考勤、平时作 业、课堂讨论、实践论文等情况综合评定,占课程总评分30%; ③成绩采用百分制即: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末考成绩*70%。期末测 试试卷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有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理论知 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理 论知识分析现实社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占课程总评分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修订版),本书编 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2版 建议参考书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 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 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 年版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6)《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6 13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4 4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4 4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 4 机动 2 2 考试 2 2 合计 72 72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①考核方式及形式:采用闭卷考试。 ②总评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上课的考勤、平时作 业、课堂讨论、实践论文等情况综合评定,占课程总评分 30%; ③成绩采用百分制即: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末考成绩*70%。期末测 试试卷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有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理论知 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考核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理 论知识分析现实社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占课程总评分 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建议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9 修订版),本书编 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7 月第 2 版。 建议参考书: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三 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 1982 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 要》,学习出版社 1995 年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 2003 年版。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 2008 年版。 (6)《毛泽东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
27 (8)《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9)《江泽民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 (10)《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11)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00102 学时:48 学分:3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本校各专业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髙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 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 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教学的全过 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 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 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帮助大学生尽快的 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 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 的健全人格。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问 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后续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 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 职业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 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
2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00102 学 时:48 学 分:3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本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 要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 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教学的全过 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 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品德 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帮助大学生尽快的 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 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 的健全人格。并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问 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后续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 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 职业 和自己),学会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 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