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到“阳光”下,尊严才灿烂一知名新闻人谈职业尊严 “热”的东西一定是稀缺的。“尊严”如今成了一个热词,说明 我们时代的尊严多么匮乏。那么,尊严是什么?个体的尊严与权利和 自由相关,而保障权利与自由,则与信息通畅、信息对称息息相关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必然会有一个并无争议的事实相伴 随,即作为个体的自我的脆弱性和易受伤害性,以及时时刻刻对于不 确定性的恐惧。人们希望脆弱的自我免受侮辱,不被伤害,寻求消除 不确定感。在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看来,“信息即是能够用来消除不 确定性的东西”。 可以说,人的尊严与信息的自由交流是一体的,构成了人类社会 文明得以演进的一幅图景,而免于恐惧的自由,则与获得信息的自由 相关联,成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内在价值。 历史的经验表明,这一到了现代社会才得以影显的价值,仍然遭 遇重重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便是受到腐败侵蚀的公权力。 对于权力的监督必然引起权力操持者的不悦乃至反感,但是,人 民主权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公民有权利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话米质 间:“如果你不能忍受高温,那就到厨房外待若。” 1970年代后,透明化是美国减少腐败行为的重要监管方法。毫 无疑问,腐败不可能完全根除。但是,减少腐败仍然是可能的,通过 散开政府的门户,让阳光进入密室,允许调查人员严密审查政府行为, 允许公众行使知情权。正如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于1882年
摊到“阳光”下,尊严才灿烂—知名新闻人谈职业尊严 “热”的东西一定是稀缺的。“尊严”如今成了一个热词,说明 我们时代的尊严多么匮乏。那么,尊严是什么?个体的尊严与权利和 自由相关,而保障权利与自由,则与信息通畅、信息对称息息相关。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必然会有一个并无争议的事实相伴 随,即作为个体的自我的脆弱性和易受伤害性,以及时时刻刻对于不 确定性的恐惧。人们希望脆弱的自我免受侮辱,不被伤害,寻求消除 不确定感。在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看来,“信息即是能够用来消除不 确定性的东西” 。 可以说,人的尊严与信息的自由交流是一体的,构成了人类社会 文明得以演进的一幅图景,而免于恐惧的自由,则与获得信息的自由 相关联,成为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内在价值。 历史的经验表明,这一到了现代社会才得以彰显的价值,仍然遭 遇重重阻力。其中,最大的阻力便是受到腐败侵蚀的公权力。 对于权力的监督必然引起权力操持者的不悦乃至反感,但是,人 民主权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公民有权利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话来质 问:“如果你不能忍受高温,那就到厨房外待着。” 1970 年代后,透明化是美国减少腐败行为的重要监管方法。毫 无疑问,腐败不可能完全根除。但是,减少腐败仍然是可能的,通过 敞开政府的门户,让阳光进入密室,允许调查人员严密审查政府行为, 允许公众行使知情权。正如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于 1882 年
所言:“如果一个大众政府没有大众信息,如果大众没有获得信息的 手段,那么这个政府就只能是一场闹剧或悲剧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前奏 曲。知识水远管理着无知,人民若真要自我管理,就必须用知情权来 武装自己。”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與论 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的话,引发了意外的影响力。但一个“让”字,以及发生在新闻人身 上的各种职业困惑,也正在说明从理想到现实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不 由使人联想起另外一个事实。1957年,农业部部长助理和摄影记者 发生肢体冲突之后。彭子冈为《文汇报》撰写社论《尊重新闻工作者》 指出,“我们可以下这样一条定律:当一个政权反人民的时候,它是 排斥记者、怀疑记者的。” 在当下的中因社会,政府正在竭力创遁条件实现政务公开、信息 公开,高层也以坚定的姿态回应民众的呼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然而,对于公众和新闻人来说,他们显然被这样一种事实笼罩着: 真相并不能总是被推到阳光底下,谎言也并未因为道德自觉而子以及 时阻止。阴暗的角落依然存在,铁屋中的人们渴盼把窗户打开,让阳 光照进来,而这,首先就是媒体的责任。正如李普曼所说:“新闻机 构并不是制度的替代物。它像一道躁动不安的探照灯光束,把一个事 件从暗处摆到明处再去照另一个。” 这必然对媒体和新闻人提出了要求。即媒体必须用职业化的态度 与专业化的水准,来维护公民知情权,即发表完整的、准确的、不偏
所言:“如果一个大众政府没有大众信息,如果大众没有获得信息的 手段,那么这个政府就只能是一场闹剧或悲剧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前奏 曲。知识永远管理着无知,人民若真要自我管理,就必须用知情权来 武装自己。”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 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的话,引发了意外的影响力。但一个“让”字,以及发生在新闻人身 上的各种职业困惑,也正在说明从理想到现实仍有不小的差距。这不 由使人联想起另外一个事实。1957 年,农业部部长助理和摄影记者 发生肢体冲突之后。彭子冈为《文汇报》撰写社论《尊重新闻工作者》 指出,“我们可以下这样一条定律:当一个政权反人民的时候,它是 排斥记者、怀疑记者的。”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政府正在竭力创造条件实现政务公开、信息 公开,高层也以坚定的姿态回应民众的呼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然而,对于公众和新闻人来说,他们显然被这样一种事实笼罩着: 真相并不能总是被摊到阳光底下,谎言也并未因为道德自觉而予以及 时阻止。阴暗的角落依然存在,铁屋中的人们渴盼把窗户打开,让阳 光照进来,而这,首先就是媒体的责任。正如李普曼所说:“新闻机 构并不是制度的替代物。它像一道躁动不安的探照灯光束,把一个事 件从暗处摆到明处再去照另一个。” 这必然对媒体和新闻人提出了要求。即媒体必须用职业化的态度 与专业化的水准,来维护公民知情权,即发表完整的、准确的、不偏
不倚的新闻报道,向公民传递他们需要的信息,以免公权力受到谣言 的拖累。这是媒体的职责,亦是媒体的尊严所在。媒体机构以专业性 的力量在影响若信息与與论的数量和质量,而它本身则又受着政治、 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对中国的煤体环境而言,这仍是一个十分凸 显的特征。在正在转型的中国,要实现上述目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 要走,尽管已经走了100多年。当媒体的探照灯照进幽暗的历史长河, 没有人能做旁观者。 1896年9月2日,李湾章对《纽约时报》记者说:“中国办有报 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 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 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 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 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事实一再表明,当下的中国,呼唤职业的尊严如同呼唤阳光一样, 紧迫而又庄重。新闻人需要重申道德的自觉,发出作为公共知识分子 职责的“高尚的不满”,恪守职业底线,寻找新的共识。 新闻人对职业尊严的诉求,并非个体私意恩仇,而是与公民的尊 严须臾不可分割。因此,有了如下这些让人振奋和感动而又形态各异 的声音。 时代周报:在当今转型语境下,您怎么理解新闻人的职业尊严? 格守与捍卫职业尊严要靠什么?这对我们的时代意味着什么? 周瑞金
不倚的新闻报道,向公民传递他们需要的信息,以免公权力受到谣言 的拖累。这是媒体的职责,亦是媒体的尊严所在。媒体机构以专业性 的力量在影响着信息与舆论的数量和质量,而它本身则又受着政治、 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对中国的媒体环境而言,这仍是一个十分凸 显的特征。在正在转型的中国,要实现上述目标,仍有很长的一段路 要走,尽管已经走了 100 多年。当媒体的探照灯照进幽暗的历史长河, 没有人能做旁观者。 1896 年 9 月 2 日,李鸿章对《纽约时报》记者说:“中国办有报 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 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 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 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 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事实一再表明,当下的中国,呼唤职业的尊严如同呼唤阳光一样, 紧迫而又庄重。新闻人需要重申道德的自觉,发出作为公共知识分子 职责的“高尚的不满”,恪守职业底线,寻找新的共识。 新闻人对职业尊严的诉求,并非个体私意恩仇,而是与公民的尊 严须臾不可分割。因此,有了如下这些让人振奋和感动而又形态各异 的声音。 时代周报:在当今转型语境下,您怎么理解新闻人的职业尊严? 恪守与捍卫职业尊严要靠什么?这对我们的时代意味着什么? 周瑞金
《人民日报》前副总编 尊严首先是个人权问恩,即宪法规定的几大自由。尊严偏重政治 权利。人的尊严要保障,就是人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生存权和民主 权都必须得到保障,这样才能谈尊严,如果人的社会地位及该享受的 权利都得不到保障,还奢谈什么尊严呢?而没有尊严那何来幸福呢? 在信息社会,再不能搞信息封锁和垄断了:在现代社会,再也不 能无视公众的知情权了,推动信息公开,媒体责任重大。我们的政府 现在高调谈要接受监督,温总理的话要落实谈何容易啊!我觉得政府 要真正落实这句话,至少要落实好下面4个方面: 1.要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政府的政务信息要公开透明,不要遮遮 掩掩,情况都不知道人民怎么监督你呢! 2.要拓宽批评渠道,要广开言论渠道,利用各种渠道接纳民声, 比如充分利用网络,接受网民的批评,因为网络信息传播得快,可以 使政府及时快捷地纠正自己的误差。 3.民主的选举要落实,要真正自然地选举官员,选出符合民意的 官员。 4,司法要公正,要守住法律的底线,实行“言者无罪”,法律应 该保护建言者,这样大家才敢说。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董事长、南方日报 社前社长 我们自己要有尊严,要让人家尊重我们,要先自尊。自尊,对传
《人民日报》前副总编 尊严首先是个人权问题,即宪法规定的几大自由。尊严偏重政治 权利。人的尊严要保障,就是人的权利必须得到保障,生存权和民主 权都必须得到保障,这样才能谈尊严,如果人的社会地位及该享受的 权利都得不到保障,还奢谈什么尊严呢?而没有尊严那何来幸福呢? 在信息社会,再不能搞信息封锁和垄断了;在现代社会,再也不 能无视公众的知情权了。推动信息公开,媒体责任重大。我们的政府 现在高调谈要接受监督,温总理的话要落实谈何容易啊!我觉得政府 要真正落实这句话,至少要落实好下面 4 个方面: 1.要保证民众的知情权,政府的政务信息要公开透明,不要遮遮 掩掩,情况都不知道人民怎么监督你呢! 2.要拓宽批评渠道,要广开言论渠道,利用各种渠道接纳民声, 比如充分利用网络,接受网民的批评,因为网络信息传播得快,可以 使政府及时快捷地纠正自己的误差。 3.民主的选举要落实,要真正自然地选举官员,选出符合民意的 官员。 4.司法要公正,要守住法律的底线,实行“言者无罪”,法律应 该保护建言者,这样大家才敢说。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董事长、南方日报 社前社长 我们自己要有尊严,要让人家尊重我们,要先自尊。自尊,对传
煤人来讲,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传煤人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要 讲真话,不做虚假的报道。如果你讲假话,就失去了诚信,没有了诚 信,就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如果不讲新闻的真实性,那么当民 众的利益需要我们维护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勇气去维护。新闻真实性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访不细致,搞失实的报道,还有一种是政府发 布假新闻,我们就跟着发布虚假的报道。第二,要自尊,就必须要讲 究职业道德,抵制不正当的商业利登的诱惑,不能别人用金钱收买你, 你就编造假新闻,或者是为了某种目的来采访,支持一部分人,打压 一部分人。接受了利益的诱惑,就没有了尊严,没有了道德,没有了 公正。第三,要有尊严,就要有事业心,要有良好的新闻表达技巧, 如果新闻传播的工具用得不好,水平很低,那么就失去了神圣,也就 不会有尊严。 我们需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奥论环境,来为我们创造条件,条件 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自尊,我们媒体要有自己的底线,要排除各种 不正当的权力对我们的干扰,格守我们的底线,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 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比如南方都市报事件,因为坚持正义,报道了孙志刚事件,后来 有人对南都进行报复,这就是对我们尊严的挑战,也是对政府公信力 的亵读,我们要起来维护尊严,让整个事件往好的方面发展。 展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我认可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信条:“职业工作者协会的成
媒人来讲,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传媒人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要 讲真话,不做虚假的报道。如果你讲假话,就失去了诚信,没有了诚 信,就不能取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如果不讲新闻的真实性,那么当民 众的利益需要我们维护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勇气去维护。新闻真实性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采访不细致,搞失实的报道,还有一种是政府发 布假新闻,我们就跟着发布虚假的报道。第二,要自尊,就必须要讲 究职业道德,抵制不正当的商业利益的诱惑,不能别人用金钱收买你, 你就编造假新闻,或者是为了某种目的来采访,支持一部分人,打压 一部分人。接受了利益的诱惑,就没有了尊严,没有了道德,没有了 公正。第三,要有尊严,就要有事业心,要有良好的新闻表达技巧, 如果新闻传播的工具用得不好,水平很低,那么就失去了神圣,也就 不会有尊严。 我们需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来为我们创造条件,条件 不好,也会影响我们的自尊,我们媒体要有自己的底线,要排除各种 不正当的权力对我们的干扰,恪守我们的底线,我们要有自己独立的 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比如南方都市报事件,因为坚持正义,报道了孙志刚事件,后来 有人对南都进行报复,这就是对我们尊严的挑战,也是对政府公信力 的亵渎,我们要起来维护尊严,让整个事件往好的方面发展。 展江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我认可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的信条:“职业工作者协会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