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及2000年水稻分布图
1985及2000年水稻分布图
我国水稻分布及稻作区的划分 我国水稻分布及稻作区的划分 1957年,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根据我国 年,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根据我国 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耕作制 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耕作制 度以及行政区划等特点,将全国水稻产区 度以及行政区划等特点,将全国水稻产区 划分为六个稻作带: 划分为六个稻作带: 即华南双季稻作带;华中单季稻作带;东 即华南双季稻作带;华中单季稻作带;东 北早熟单季稻作带;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 北早熟单季稻作带;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 带;华北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 带;华北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 带等
我国水稻分布及稻作区的划分 我国水稻分布及稻作区的划分 1957年,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根据我国 年,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丁颖根据我国 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耕作制 稻作区域的自然条件、品种类型、耕作制 度以及行政区划等特点,将全国水稻产区 度以及行政区划等特点,将全国水稻产区 划分为六个稻作带: 划分为六个稻作带: 即华南双季稻作带;华中单季稻作带;东 即华南双季稻作带;华中单季稻作带;东 北早熟单季稻作带;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 北早熟单季稻作带;西南高原单双季稻作 带;华北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 带;华北单季稻作带;西北干燥单季稻作 带等
全国水稻分为三个稻作区 全国水稻分为三个稻作区 1、南方水稻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 云南、贵州和台湾六省区。 云南、贵州和台湾六省区。 是全国稻作期最长的地带,一般在 是全国稻作期最长的地带,一般在270 天 以上。地势复杂,自然条件相差很大,无 以上。地势复杂,自然条件相差很大,无 霜期在150 —360天之间。栽培制度以双季 天之间。栽培制度以双季 连作为主,有少数三季连作、双季间作和 连作为主,有少数三季连作、双季间作和 单季作。品种类型,以籼稻为主,台湾和 单季作。品种类型,以籼稻为主,台湾和 海拔高的地区,多为粳稻,低洼渍水田种 海拔高的地区,多为粳稻,低洼渍水田种 有深水稻,丘陵坡地种有陆稻。 有深水稻,丘陵坡地种有陆稻
全国水稻分为三个稻作区 全国水稻分为三个稻作区 1、南方水稻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 云南、贵州和台湾六省区。 云南、贵州和台湾六省区。 是全国稻作期最长的地带,一般在 是全国稻作期最长的地带,一般在270 天 以上。地势复杂,自然条件相差很大,无 以上。地势复杂,自然条件相差很大,无 霜期在150 —360天之间。栽培制度以双季 天之间。栽培制度以双季 连作为主,有少数三季连作、双季间作和 连作为主,有少数三季连作、双季间作和 单季作。品种类型,以籼稻为主,台湾和 单季作。品种类型,以籼稻为主,台湾和 海拔高的地区,多为粳稻,低洼渍水田种 海拔高的地区,多为粳稻,低洼渍水田种 有深水稻,丘陵坡地种有陆稻。 有深水稻,丘陵坡地种有陆稻
2、中部水稻区 包括四川、湖南、湖北、 包括四川、湖南、湖北、 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八省市。 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八省市。 稻作期一般为200 —240天。栽培制度,原 天。栽培制度,原 以单季稻为主,现多为双季连作。品种类 以单季稻为主,现多为双季连作。品种类 型,双季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多为粳稻, 型,双季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多为粳稻, 而早、中稻多为籼稻。近年来,杂交水稻 而早、中稻多为籼稻。近年来,杂交水稻 也在迅速推广。此外,还有少数深水稻和 也在迅速推广。此外,还有少数深水稻和 陆稻栽培
2、中部水稻区 包括四川、湖南、湖北、 包括四川、湖南、湖北、 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八省市。 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八省市。 稻作期一般为200 —240天。栽培制度,原 天。栽培制度,原 以单季稻为主,现多为双季连作。品种类 以单季稻为主,现多为双季连作。品种类 型,双季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多为粳稻, 型,双季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多为粳稻, 而早、中稻多为籼稻。近年来,杂交水稻 而早、中稻多为籼稻。近年来,杂交水稻 也在迅速推广。此外,还有少数深水稻和 也在迅速推广。此外,还有少数深水稻和 陆稻栽培
3、北方水稻区 包括青海、西藏、 包括青海、西藏、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 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 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 夏、新疆、北京、天津等十六省市。 夏、新疆、北京、天津等十六省市。 稻作期在100 —190天,栽培制度为一 天,栽培制度为一 年一季,全部为单季稻,另有少数陆 年一季,全部为单季稻,另有少数陆 稻
3、北方水稻区 包括青海、西藏、 包括青海、西藏、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 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 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 夏、新疆、北京、天津等十六省市。 夏、新疆、北京、天津等十六省市。 稻作期在100 —190天,栽培制度为一 天,栽培制度为一 年一季,全部为单季稻,另有少数陆 年一季,全部为单季稻,另有少数陆 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