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课程名称: 授课教师: 职 称: 院 (部): 授课对象: 学年学期: 年 月 日 -1-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 案 课 程 名 称 : 授 课 教 师: 职 称: 院 (部): 授 课 对 象 : 学 年 学 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星期 第 节课 章节名称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 和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 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生能够提高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论认 知,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教学目的 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其关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理想 和现实的矛盾,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1.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重点 5.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6.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 理想的关系。 8.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 1.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 理想的关系。 4.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 案例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 教学方法 学法等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2-
- 2 -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章节名称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 和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 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生能够提高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论认 知,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其关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理想 和现实的矛盾,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6.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 理想的关系。 8.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 教学难点 1.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个人 理想的关系。 4.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 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 学法等 课程资源准备 教材、多媒体、PPT
1.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 书目推荐 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毛泽东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 本章主要讲授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当中。大一新生正处在原来的奋斗目标己经基本实现、新的目 标还未完全确立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解决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学习方向不够 明确和学习动力不够充足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章的教学内容遵循了“从思想到行 为”的逻辑结构,即通过对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等理论知识的建构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等思想意识的确立、探讨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和方法等实践行动的指导。本章从内容上来看, 包括三节。 第一节主要讲述“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本节从理论上厘清理想和信念的基本概 念、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提升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论认识,是大学生 树立科学理想的前提。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理想和信念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以及理想信念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教材侧重从理想信念与个体人生关系角度来论述理想信念的意 义,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理想信念更为宏大、 震撼的意义,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历史意义讲好理想信念的意义,有助于让学生深刻领 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第二节主要讲述“崇高的理想信念”。本节依据马克思主义一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的知 识逻辑,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正确认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 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本节的重点是讲清楚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主要讲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本节讲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 问题,讨论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从国家、民族发展和个人成长关系角
- 3 - 书目推荐 1.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 2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2.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 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3.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 毛泽东主要内容、 逻辑结构、 课时建议 本章主要讲授的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当中。大一新生正处在原来的奋斗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新的目 标还未完全确立的关键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对于解决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学习方向不够 明确和学习动力不够充足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章的教学内容遵循了“从思想到行 为”的逻辑结构,即通过对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等理论知识的建构到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等思想意识的确立、探讨理想变为现实的途径和方法等实践行动的指导。本章从内容上来看, 包括三节。 第一节主要讲述“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本节从理论上厘清理想和信念的基本概 念、特征及其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提升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理论认识,是大学生 树立科学理想的前提。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理想和信念的科学内涵、相互关系以及理想信念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教材侧重从理想信念与个体人生关系角度来论述理想信念的意 义,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理想信念更为宏大、 震撼的意义,结合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历史意义讲好理想信念的意义,有助于让学生深刻领 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第二节主要讲述“崇高的理想信念”。本节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知 识逻辑,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 远大理想,正确认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 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本节的重点是讲清楚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为什么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主要讲述“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本节讲的是如何实现理想的 问题,讨论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从国家、民族发展和个人成长关系角
度,讲清楚为什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青年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实践中,分析大学生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 民的殷切期盼,从而让理想信念教育可感知、可体验、能行动。本节从正确认识和实践的角 度来阐释理想的实现途径,是前两节内容的落脚点和依托。 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 每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共6课时。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是理解理想的内涵和确立科学理想的认识前提。有些学生认为,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快乐,因此崇尚这样一些流行语:“我平庸,我快乐”,“追求为 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人的期望越高,压力越大,给自我预留的生活空间就会越来 越小,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大学生的这些错误认知,我们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 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还是文明意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上的存在。作为文明的、 社会的、历史的存在的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文明的教育、熏陶,逐渐在思想中 形成关于“人应当怎样生活”“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怎样”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同自己联系 起来,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应当怎样去生活、怎样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从而逐渐将那些外 在于自己的、构成人类文明的传统、道德、习俗、规范、制度等,一步步转变为自己的自觉 需要一一作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行为不再像 动物那样只为自然本能所支配的人。这个过程就是每个青年人都应当完成的精神发育的社会 化过程。理想就是人们从自然人转变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标志。将理想置于这个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来理解,就可以看出, 人之所以会产生理想,就在于:第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本质。这种本质不是天赋的,而是 后天获得的,只有转化为某种直接主导人们生活的主观观念,才能支配人的现实生活,即观 念决定人的命运。第二,人的这种主观观念的核心,是有关“人”的明确认识。第三,人们 正是以这种有关“人”的自觉认识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现实生活,从而产生否定现实状况的 认识,形成“人应当怎样生活”“好社会应当怎样”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理想信念就是
- 4 - 度,讲清楚为什么“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从而将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到青年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实践中,分析大学生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 民的殷切期盼,从而让理想信念教育可感知、可体验、能行动。本节从正确认识和实践的角 度来阐释理想的实现途径,是前两节内容的落脚点和依托。 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教学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 每节教学时间安排 2 课时,共 6 课时。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人为什么要有理想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是理解理想的内涵和确立科学理想的认识前提。有些学生认为,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快乐,因此崇尚这样一些流行语:“我平庸,我快乐”,“追求为 痛苦之源,平庸为快乐之本”,“人的期望越高,压力越大,给自我预留的生活空间就会越来 越小,从而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针对大学生的这些错误认知,我们应该让大学生认识到: 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还是文明意义、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上的存在。作为文明的、 社会的、历史的存在的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文明的教育、熏陶,逐渐在思想中 形成关于“人应当怎样生活”“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怎样”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同自己联系 起来,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应当怎样去生活、怎样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从而逐渐将那些外 在于自己的、构成人类文明的传统、道德、习俗、规范、制度等,一步步转变为自己的自觉 需要——作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自觉的、行为不再像 动物那样只为自然本能所支配的人。这个过程就是每个青年人都应当完成的精神发育的社会 化过程。理想就是人们从自然人转变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标志。将理想置于这个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来理解,就可以看出, 人之所以会产生理想,就在于:第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本质。这种本质不是天赋的,而是 后天获得的,只有转化为某种直接主导人们生活的主观观念,才能支配人的现实生活,即观 念决定人的命运。第二,人的这种主观观念的核心,是有关“人”的明确认识。第三,人们 正是以这种有关“人”的自觉认识为标准来衡量自己的现实生活,从而产生否定现实状况的 认识,形成“人应当怎样生活”“好社会应当怎样”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理想信念就是
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 骨病’。” 首先,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 就必须在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 定向器,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 也能看到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 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人的理想信念反映 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 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 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样的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其次,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 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坚定的理 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无数杰出人 物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奇迹,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具有披荆斩棘、锲而不舍的动力。大学时期 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大学生人生目标的 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 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都离不开理 想信念的指引和激励。大学生应当重视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 念,使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人生富有价值。 最后,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理想信 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精神世 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避免精神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 人生目标,并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在追求理想和 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人们要不断面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诱惑、突破各种局限、克服各种困 难。这个过程是人的精神世界从狭隘走向高远、从空虚走向充实、从犹豫走向执着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沿着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阶梯不断攀登、逐步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3.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其真理的光芒穿越100多年的风烟云雾,更加灿烂
- 5 - 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 骨病’。” 首先,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 就必须在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 定向器,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 也能看到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 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人的理想信念反映 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 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 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样的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其次,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 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坚定的理 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无数杰出人 物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奇迹,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在于他们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具有披荆斩棘、锲而不舍的动力。大学时期 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大学生人生目标的 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 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都离不开理 想信念的指引和激励。大学生应当重视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 念,使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人生富有价值。 最后,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重要标尺。理想信 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精神世 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避免精神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 人生目标,并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在追求理想和 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人们要不断面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诱惑、突破各种局限、克服各种困 难。这个过程是人的精神世界从狭隘走向高远、从空虚走向充实、从犹豫走向执着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沿着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阶梯不断攀登、逐步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3.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诞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其真理的光芒穿越 100 多年的风烟云雾,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