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形成蛋白是一种促进骨生长发育的细胞因子,可以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 损伤、骨不连、骨缺损、骨质疏松症、牙齿的修复以及整形、美容手术中骨的改 形和再造等,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该项目是国家“85”攻关项目,由第四军医 大学研究完成。目前,该项目己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强生公司正在投资以完成 该项目的产业化。 四、强生公司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与技术优势 1、基因芯片:生物技术前沿技术,遗传信息分析的强力工具 DNA(基因)芯片主要是将许多特定的寡聚脱氧核糖核酸(称为探针)固定在 片的特定的区域内,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各项技术,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 检测、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基因组研究等众多方面。这项技术是近几年在国际上特 别是在美国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生物技术与半导体芯片技术相融合 产生的。它主要利用半导体芯片技术中器件及信息的集约化和平行处理原理,在 平方英寸或更小的芯片基质上固定上成千至数百万个探针。它可对多种疾病同 时进行实验,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高效、快速和多参量的特点,是在传统的生物 技术如检测、杂交、分型和DNA(基因)测序技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和飞跃。 传统的生物诊断技术主要依赖抗体为基础的血清学诊断,即蛋白水平的检 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诊断技术正逐步向基因诊断方向发展。基 因诊断技术与抗体检测技术的最大差别在于诊断精确性的差别,抗体可以检测出 某种蛋白的存在,而基因诊断不但可以检测出某种基因的存在,同时还可以检测 出基因的变异情况。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异蛋白在功能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抗 体不一定能检测出这种变异。例如p53基因的点突变是使细胞癌变的原因之 这种突变就没有很好的抗体检测手段。 利用分子杂交原理建立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说是基因诊断技术的革命, 其原因在于基因芯片技术理论上可以对人体的全部基因进行一次扫描,这对于传 统的基因诊断技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此近两年来,基因芯片技术成为生物 技术的焦点,全世界许多公司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发应用基因芯片技 术 强生公司是国内最早投资研究基因芯片技术的单位,率先将基因芯片技术应 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在1998年强生公司即联合复旦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共 同研究开发肝炎诊断基因芯片。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强生基因芯片研 究集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研究出国内第一片用于肝炎诊断的基因芯片,并于1999 年6月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该基因芯片已经获得国家生产批号。但强 生公司并没有停步,继续在开发各种临床应用的基因芯片,如遗传病诊断基因芯 片、肿瘤诊断与预测基因芯片等,为提高我国的临床诊断水平做出贡献,为提高 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贡献。 2、已有技术成果一览表 6
6 骨形成蛋白是一种促进骨生长发育的细胞因子,可以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骨 损伤、骨不连、骨缺损、骨质疏松症、牙齿的修复以及整形、美容手术中骨的改 形和再造等,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该项目是国家“85”攻关项目,由第四军医 大学研究完成。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动物实验阶段。强生公司正在投资以完成 该项目的产业化。 四、强生公司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与技术优势 1、基因芯片:生物技术前沿技术,遗传信息分析的强力工具 DNA(基因)芯片主要是将许多特定的寡聚脱氧核糖核酸(称为探针)固定在 芯片的特定的区域内,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各项技术,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 检测、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基因组研究等众多方面。这项技术是近几年在国际上特 别是在美国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生物技术与半导体芯片技术相融合 产生的。它主要利用半导体芯片技术中器件及信息的集约化和平行处理原理,在 一平方英寸或更小的芯片基质上固定上成千至数百万个探针。它可对多种疾病同 时进行实验,因而具有无可比拟的高效、快速和多参量的特点,是在传统的生物 技术如检测、杂交、分型和 DNA(基因)测序技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和飞跃。 传统的生物诊断技术主要依赖抗体为基础的血清学诊断,即蛋白水平的检 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诊断技术正逐步向基因诊断方向发展。基 因诊断技术与抗体检测技术的最大差别在于诊断精确性的差别,抗体可以检测出 某种蛋白的存在,而基因诊断不但可以检测出某种基因的存在,同时还可以检测 出基因的变异情况。基因突变导致的变异蛋白在功能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抗 体不一定能检测出这种变异。例如 p53 基因的点突变是使细胞癌变的原因之一, 这种突变就没有很好的抗体检测手段。 利用分子杂交原理建立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说是基因诊断技术的革命, 其原因在于基因芯片技术理论上可以对人体的全部基因进行一次扫描,这对于传 统的基因诊断技术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因此近两年来,基因芯片技术成为生物 技术的焦点,全世界许多公司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开发应用基因芯片技 术。 强生公司是国内最早投资研究基因芯片技术的单位,率先将基因芯片技术应 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在 1998 年强生公司即联合复旦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共 同研究开发肝炎诊断基因芯片。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强生基因芯片研 究集体在极短的时间内研究出国内第一片用于肝炎诊断的基因芯片,并于 1999 年 6 月通过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目前该基因芯片已经获得国家生产批号。但强 生公司并没有停步,继续在开发各种临床应用的基因芯片,如遗传病诊断基因芯 片、肿瘤诊断与预测基因芯片等,为提高我国的临床诊断水平做出贡献,为提高 我国的人口素质做出贡献。 2、已有技术成果一览表
自主或 成果名称 认证情况 应用情况 合作开发 SPGC200型DNMN(基合作开发 国家科技部成果鉴定证书,国 将于2002年6月 因)芯片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许可 上市 三维立体基因芯片 自主开发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初 及其制造方法 审合格 第三部分强生公司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技术创新体系 陕西强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方向来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公司主营食品、饮料、保健品和药品生产,同时从事生物高技术产业开发,因此 建立了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科研队伍和管理机构。公司从事该项目研究开发的人 员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主要人员,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把握本行业的 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对发达国家的一些进展中的开发项目进行追踪 如利用图书馆、专利局、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等图书情 报机构的资源、利用国内外的专业学术会议及 Internet网络查找与项目相关的 动态资料;通过与国外从事相关研究的留学人员和公司交流获得信息。这样,不 但提高了项目选择的成功率,降低了项目风险,同时使我们的研究开发项目从 开始就有一个高的起点,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公司广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培养自己的科研人才、 并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积极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使得公司的研究力量不断加 强,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并具有很强的后续开发能力。已经形成了科企结合, 以科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体系 2、技术开发机构设置 公司技术开发机构设置如下图
7 成果名称 自主或 合作开发 认证情况 应用情况 SP GC 200 型 DNA(基 因)芯片 合作开发 国家科技部成果鉴定证书,国 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生产许可 证 将于 2002 年 6 月 上市 三维立体基因芯片 及其制造方法 自主开发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初 审合格 第三部分 强生公司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 一、公司技术创新体系 陕西强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方向来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公司主营食品、饮料、保健品和药品生产,同时从事生物高技术产业开发,因此 建立了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科研队伍和管理机构。公司从事该项目研究开发的人 员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主要人员,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把握本行业的 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对发达国家的一些进展中的开发项目进行追踪, 如利用图书馆、专利局、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等图书情 报机构的资源、利用国内外的专业学术会议及 Internet 网络查找与项目相关的 动态资料;通过与国外从事相关研究的留学人员和公司交流获得信息。这样,不 但提高了项目选择的成功率,降低了项目风险,同时使我们的研究开发项目从一 开始就有一个高的起点,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公司广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培养自己的科研人才、 并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积极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使得公司的研究力量不断加 强,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并具有很强的后续开发能力。已经形成了科企结合, 以科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科技企业研究开发体系。 2、技术开发机构设置 公司技术开发机构设置如下图:
董事会 顾可专家委员会 技术开发部 超群生物工程研究所 中药研宄室 基因芯片研究室 基因工程研宄室 化学药品研宄室 技术合作单位 国医学 京医科 医 旦大学生 四军医大 科大 命 院 院科 家计生委研究所 学 院 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 3、董事会 董事会负责确定公司的产业发展方向,规划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确保企业 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和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 4、顾问专家委员会 顾问专家委员会是公司董事会的技术咨询参谋机构,由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同 行专家、教授组成。公司聘请了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京医科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等单位的生物技术专家作为顾问, 负责对技术产品开发方案、新技术产品引进等问题进行咨询、审议和论证。 5、技术开发部
8 3、董事会 董事会负责确定公司的产业发展方向,规划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确保企业 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和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 4、顾问专家委员会 顾问专家委员会是公司董事会的技术咨询参谋机构,由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同 行专家、教授组成。公司聘请了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 京医科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等单位的生物技术专家作为顾问, 负责对技术产品开发方案、新技术产品引进等问题进行咨询、审议和论证。 5、技术开发部
技术开发部是公司的技术管理、决策、服务部门。该部门由技术专家和管 理专家组成,其职能包括:1.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2.审批年度产品开发 或引进计划;3.审议项目方案设计和项目完成情况;4.提供技术服务;5.人 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6.技术战略与目标提案 除此之外,技术开发部下属有中药研究室和化学药品研究室。中药研究室 主要从事中药新产品的引进与可靠性技术论证,逐步走向中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 发。化学药品研究室主要从事新化学药品的引进、吸收与技术检验,逐步走向新 药品的研究与开发,这一部分将保留在陕西强生科技股份公司中 6、强生生物工程研究所 强生生物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98年,是公司生物产品研究开发的具体实施 单位。在短短4年时间内,研究所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目前研究所不但配 备有齐全的研究设备,而且聘请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使研究所成为真正具有研 究开发实力的机构,这部分将随着陕西强生生物芯片股份公司的组建转移到新公 司中去。 为保证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所的行政管理职能移交技术开发部,从 而使研究所的职责简单明确,其职责就是提交年度研究计划和实施硏究计划。根 据公司产业发展战略和主要方向,研究所将主要技术力量放在生物技术研究方 面,并设立了两个主要研究室,基因芯片研究室和基因工程研究室。 强生生物工程研究所同时也是对外合作的窗口,不但是外部新技术和新产 品引进、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对外提供技术的场所 基因芯片研究室:基因芯片研究室从事基因芯片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方向为 临床诊断用基因芯片,已经成功开发出肝炎诊断基因芯片。目前在职研究人员共 6人,其中博士以上研究人员2人, 基因工程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从事基因工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重点 方向为基因工程药物,所开发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已经进入中试阶段。目前 在职研究人员4人,博士以上研究人员3人 二、公司技术开发后续创新能力 后续创新能力是公司的生命源泉。公司的后续创新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 素:一是科技人员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公司的管理和资金的投入。在科 技人员方面公司不但拥有自己的高素质研究队伍,而且还非常注重引进科技人 才、培养科技人才。在公司管理和科研投入方面,公司不但非常关注髙技术的发 展动向,提出相适应的战略发展规划,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并不断将科技产品转 化为市场产品,从而保证科技发展的潜力
9 技术开发部是公司的技术管理、决策、服务部门。该部门由技术专家和管 理专家组成,其职能包括:1. 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2. 审批年度产品开发 或引进计划;3. 审议项目方案设计和项目完成情况;4. 提供技术服务;5. 人 才培养的组织与实施;6. 技术战略与目标提案 除此之外,技术开发部下属有中药研究室和化学药品研究室。中药研究室 主要从事中药新产品的引进与可靠性技术论证,逐步走向中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 发。化学药品研究室主要从事新化学药品的引进、吸收与技术检验,逐步走向新 药品的研究与开发,这一部分将保留在陕西强生科技股份公司中。 6、强生生物工程研究所 强生生物工程研究所成立于 1998 年,是公司生物产品研究开发的具体实施 单位。在短短 4 年时间内,研究所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目前研究所不但配 备有齐全的研究设备,而且聘请了一大批高技术人才,使研究所成为真正具有研 究开发实力的机构,这部分将随着陕西强生生物芯片股份公司的组建转移到新公 司中去。 为保证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所的行政管理职能移交技术开发部,从 而使研究所的职责简单明确,其职责就是提交年度研究计划和实施研究计划。根 据公司产业发展战略和主要方向,研究所将主要技术力量放在生物技术研究方 面,并设立了两个主要研究室,基因芯片研究室和基因工程研究室。 强生生物工程研究所同时也是对外合作的窗口,不但是外部新技术和新产 品引进、消化、吸收的场所,也是对外提供技术的场所。 基因芯片研究室:基因芯片研究室从事基因芯片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方向为 临床诊断用基因芯片,已经成功开发出肝炎诊断基因芯片。目前在职研究人员共 6 人,其中博士以上研究人员 2 人。 基因工程研究室:基因工程研究室从事基因工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重点 方向为基因工程药物,所开发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已经进入中试阶段。目前 在职研究人员 4 人,博士以上研究人员 3 人。 二、公司技术开发后续创新能力 后续创新能力是公司的生命源泉。公司的后续创新能力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 素:一是科技人员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公司的管理和资金的投入。在科 技人员方面公司不但拥有自己的高素质研究队伍,而且还非常注重引进科技人 才、培养科技人才。在公司管理和科研投入方面,公司不但非常关注高技术的发 展动向,提出相适应的战略发展规划,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并不断将科技产品转 化为市场产品,从而保证科技发展的潜力
公司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基因芯片和基因重组产品。在基因芯片方面,正 在启动遗传病诊断基因芯片研究项目。我国每年2000万的新生人口中,有4.6% 伴有不同种类的先天缺陷,这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 国家计生委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新生人口进行遗传病筛查。但是,依靠传 统的生化手段很难完成这样一个巨大工程,基因芯片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 途径。公司已经与国家计生委合作,研究遗传病筛查基因芯片,为提高我国人口 素质做出贡献。目前已经确定4大类30种遗传病的基因芯片筛査方案,预计在 2002年年底即可完成产品的开发和实验 在生物工程产品研究方面,已经有两种基因工程产品进入中试阶段,其中血 管生长素为公司自主开发产品,骨形成蛋白(骨生长素)为合作开发产品。该两 种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为了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公司在生物工程 产品开发方面非常注重前瞻性研究项目,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建立合 作关系,投资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试图从中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新基 因,开发新型基因工程药物 三、主要技术合作单位简介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公司在国内 的主要技术合作单位,无论是在生物芯片研究领域还是在基因工程产品研究领 域,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但可以提高公司的技术力量,同时也 可以加快产品的产业化进度,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司发展道路。 (一)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成立于1986年,共有教职员工207名,由5 个系、1个研究所、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心组成。分别是:环境和资源 生物学系、生理和生物物理学系、生物化学系、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学系、遗 传学和遗传工程系、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中心。 现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遗传学5个博士点;含上述5 个学科,还有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共8个硕士点,同 时还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复旦生命科学院拥 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许多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外相应领域的前沿,并取得了 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学院在科研工作中十分注重国际科技交流与合 作,多方位地拓展与世界各地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与美 国、德国、英国、日本、比利时、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建立了友好合 作关系。学院每年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此同时,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 验室是上海市生命科学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学院还与中科院各有关研究所兄弟 院校、上海及国内的许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以期取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效 果 (二)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列为首批25 个全军重点医学专业实验室之一,1995年又被总后勤部批准全军重点实验室。 1997年被国家计委批准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历任学术带头人为郑集 教授、苏成芝教授、王成济教授、×××教授及药立波教授。其任务是面向21 世纪,为全军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高级专业人才,并承担军队
10 公司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基因芯片和基因重组产品。在基因芯片方面,正 在启动遗传病诊断基因芯片研究项目。我国每年 2000 万的新生人口中,有 4.6% 伴有不同种类的先天缺陷,这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 国家计生委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对新生人口进行遗传病筛查。但是,依靠传 统的生化手段很难完成这样一个巨大工程,基因芯片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 途径。公司已经与国家计生委合作,研究遗传病筛查基因芯片,为提高我国人口 素质做出贡献。目前已经确定 4 大类 30 种遗传病的基因芯片筛查方案,预计在 2002 年年底即可完成产品的开发和实验。 在生物工程产品研究方面,已经有两种基因工程产品进入中试阶段,其中血 管生长素为公司自主开发产品,骨形成蛋白(骨生长素)为合作开发产品。该两 种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为了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公司在生物工程 产品开发方面非常注重前瞻性研究项目,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建立合 作关系,投资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试图从中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新基 因,开发新型基因工程药物。 三、主要技术合作单位简介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和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公司在国内 的主要技术合作单位,无论是在生物芯片研究领域还是在基因工程产品研究领 域,均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不但可以提高公司的技术力量,同时也 可以加快产品的产业化进度,体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司发展道路。 (一)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成立于 1986 年,共有教职员工 207 名,由 5 个系、1 个研究所、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中心组成。分别是:环境和资源 生物学系、生理和生物物理学系、生物化学系、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工程学系、遗 传学和遗传工程系、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中心。 现有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遗传学 5 个博士点;含上述 5 个学科,还有生态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共 8 个硕士点,同 时还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复旦生命科学院拥 有一批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许多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外相应领域的前沿,并取得了 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学院在科研工作中十分注重国际科技交流与合 作,多方位地拓展与世界各地大学、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先后与美 国、德国、英国、日本、比利时、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建立了友好合 作关系。学院每年经常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与此同时,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 验室是上海市生命科学中心的依托单位之一。学院还与中科院各有关研究所兄弟 院校、上海及国内的许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以期取得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效 果。 (二)第四军医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总后勤部卫生部列为首批 25 个全军重点医学专业实验室之一,1995 年又被总后勤部批准全军重点实验室。 1997 年被国家计委批准为“211 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历任学术带头人为郑集 教授、苏成芝教授、王成济教授、×××教授及药立波教授。其任务是面向 21 世纪,为全军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高级专业人才,并承担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