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生物化学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全国高金(五)微量元素检测的意义不同疾病时血清或血浆部分微量元素水平变化疾病降低升高恶性肿瘤铁、锌、硒铜、锰高血压硒铅、镉、锌动脉粥样硬化锰、硒、铬铅、镉、钻、钼心脏病硒、铜锌、镉镉创伤锌、锰、铜、硒镉糖尿病锌、硒、铬锰铜甲状腺肿大碘、锌铜白血病硒、铬、锌、铁镉肾病综合征锌、铜镉、铝动脉硬化铁、锌、钴镉硒、锌、铬铜锌、锰、硒镉铁、铜、钻、锰锰、铜铬、锌生疾病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五)微量元素检测的意义 不同疾病时血清或血浆部分微量元素水平变化 疾病 降低 升高 恶性肿瘤 铁、锌、硒 铜、锰 高血压 硒 铅、镉、锌 动脉粥样硬化 锰、硒、铬 铅、镉、钴、钼 心脏病 硒、铜 锌、镉 创伤 锌、锰、铜、硒 镉 糖尿病 锌、硒、铬 锰 镉 甲状腺肿大 碘、锌 铜 白血病 硒、铬、锌、铁 铜 肾病综合征 锌、铜 镉 脑动脉硬化 铁、锌、钴 镉、铝 脑梗死 硒、锌、铬 镉 老年性疾病 锌、锰、硒 铜 贫血 铁、铜、钴、锰 镉 感染性疾病 铬、锌 锰、铜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三、主要的微量元素代谢紊乱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元素本身的理化状态、胃肠道内食物成分及pH环境、机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都将影响元素的吸收。微量元素吸收入血后,通常与特异的载体结合转运到身体特定的组织微量元素主要通过粪便、尿液、汗液、呼出气体和皮肤粘膜排出体外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二、主要的微量元素代谢紊乱 ➢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 及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元素本身的理化状 态、胃肠道内食物成分及pH环境、机体的 生理或病理状态都将影响元素的吸收 。 ➢微量元素吸收入血后,通常与特异的载体 结合转运到身体特定的组织 。 ➢微量元素主要通过粪便、尿液、汗液、呼 出气体和皮肤粘膜排出体外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二、主要的微量元素代谢累乱微量元素摄入量过多时,机体可减少肠道吸收,促进排泄;摄入量不足时,机体可增加肠道吸收,减少排泄来维持体内该元素浓度的相对稳定体内的“贮存库”也可调节其血浓度,维持内稳态,但调节能力有限,环境的剧烈变化或身体的生理病理情况超过机体内稳态调节能力时,则平衡失调出现代谢紊乱或疾病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二、主要的微量元素代谢紊乱 ➢微量元素摄入量过多时,机体可减少肠道 吸收,促进排泄; ➢摄入量不足时,机体可增加肠道吸收,减 少排泄来维持体内该元素浓度的相对稳定。 ➢体内的“贮存库”也可调节其血浓度,维 持内稳态,但调节能力有限。 ➢环境的剧烈变化或身体的生理病理情况超 过机体内稳态调节能力时,则平衡失调, 可出现代谢紊乱或疾病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一)铁1.铁的吸收、运输和代谢(1) 量: 3~5g。(2)分布:70%存于红细胞血红蛋白中25%分布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积于肝、脾、骨髓骨骼肌、肠粘膜和肾等器官中::4.9%分布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含铁的酶:0.1%为循环血浆中铁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一)铁 1.铁的吸收、运输和代谢 (1)量:3~5g 。 (2)分布:70%存于红细胞血红蛋白中, 25%分布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主要以铁蛋 白及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积于肝、脾、骨髓、 骨骼肌、肠粘膜和肾等器官中;4.9%分布于 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含铁的酶;0.1%为循 环血浆中铁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检验生物化学(一)铁(3)来源:食物。(4)消化吸收:由消化道经十二指肠吸收,胃和回肠吸收能力小。(4)影响因素:(5)去路:吸收入肠粘膜的铁有两条去路:一是与脱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贮存于细胞内:二是以Fe2+形式进入血液(6)排泄:主要通过肠道、肾脏、汗腺等排出体外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 ——临床检验生物化学 (一)铁 (3)来源:食物。 (4)消化吸收:由消化道经十二指肠吸 收,胃和回肠吸收能力小。 (4)影响因素: (5)去路:吸收入肠粘膜的铁有两条去 路:一是与脱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贮存于细 胞内;二是以Fe2+ 形式进入血液。 (6)排泄:主要通过肠道、肾脏、汗腺 等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