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构词法 第一节语素 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蹰)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 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 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虚语素:没有实在意义的叫做虚语素,它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又叫做词缀语素,有
第一章 构词法 第一节 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不能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音语意结合体叫做语素。 二、关于语素和汉字: 1、语素和汉字的关系: A、许多时候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一个语素; B、一个汉字可以有几个不同意义的语素; C、同一个语素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D、两个不同的语素可以用同一个字形表示; E、有的汉字本身没有意义,不代表任何语素。 2、多音节语素: A.连绵语素(铿锵、蹒跚); B.迭音语素(蛐蛐、猩猩); C.象声语素(扑通、唧唧); D.音译语素(坦克、沙发)。 三、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分类标准:看其是否能够单独回答问题。 A.自由语素: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语素(如“好”、“来”等),这种语素的构词能力强, 既能单独成词,又能与其他语素联合构成词语,且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 B.粘着语素:不能单独成词成句的语素(如“历”、“语”、“视”等),但能作为构词 成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四、实语素和虚语素: 分类依据:看其是否有词汇意义。 A.实语素:有实在意义的叫做实语素,表示时间、地点、处所等,又叫做词根语素; B.虚语素:没有实在意义的叫做虚语素,它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又叫做词缀语素,有
前缀、后缀(汉语中没有中缀) 第二节词的构造 是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叫做词。 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可以单独成词的词,绝大多数的自由语素是单纯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合成词的构造 A、复合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语素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法叫做复合法,复合法构成 的词叫复合词 a.联合式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b.偏正式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C.述宾式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d.主谓式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e.补充式例如革新,缩小、车辆、马匹、人口等 B、附加法 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成词的方法,叫做附加法,由附加法构成的词叫做派生词。 a.前缀+词根例如:初一,第三,老师等 b.词根+后缀例如:刀子,凳子,零头,他们,看着,吃过,走了等 C、重叠法:由实语素重叠成词的方法叫做重叠法,由此方法构成的词叫做叠音词,叠 音词可分为 a.重叠式名词:姐姐,哥哥,娃娃,星星,狗狗(多表示亲热程度加深) b.重叠式量词:个个,张张,棵棵(表示由个体扩大到整体 C.重叠式动词:想想,写写,管管(表示动作重复或短暂的延续) d.重叠式形容词:好好(儿),高高(儿),(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前缀、后缀(汉语中没有中缀)。 第二节 词的构造 一、什么是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叫做词。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1、单纯词:可以单独成词的词,绝大多数的自由语素是单纯词。 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合成词的构造: A、复合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实语素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法叫做复合法,复合法构成 的词叫复合词。 a.联合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b.偏正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 c.述宾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d.主谓式 可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e.补充式 例如革新,缩小、车辆、马匹、人口等 B、附加法: 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成词的方法,叫做附加法,由附加法构成的词叫做派生词。 a.前缀+词根 例如:初一,第三,老师等 b.词根+后缀 例如:刀子,凳子,零头,他们,看着,吃过,走了等 C、重叠法:由实语素重叠成词的方法叫做重叠法,由此方法构成的词叫做叠音词,叠 音词可分为: a.重叠式名词:姐姐,哥哥,娃娃,星星,狗狗 (多表示亲热程度加深) b.重叠式量词:个个,张张,棵棵 (表示由个体扩大到整体) c.重叠式动词:想想,写写,管管 (表示动作重复或短暂的延续) d.重叠式形容词:好好(儿),高高(儿),(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第二章词类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词类的语法功能 指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占据的语法位置,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在句 子中的作用 例如:名词可与副词以外的词组合成词 又如:形容词能与副词“很”组合、能在其后面加上“的”、能作谓语、定语。 、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A.同类的词须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即具有同一性) B.不同类的词须有相互区别的语法功能(即具有示差性) 第二节实词 关于实词和虚词 1、从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看,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的词是实词,否则是虚词。 2、从词语的词汇意义上看,实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虚词只有语法意义 3、从词语的成句能力上看,绝大部分实词能单独成句,为虚词不能单独成句 4、从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看,绝大部分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固定,而虚词位置相对固 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 1、名词的分类:名词可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地点名词 方位名词等 2、名词的语法功能 A.能被数量词的修饰,但专有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因受词汇意义的限制,它不能被数量词 修饰 B.能被形容词修饰
第二章 词类 第一节 词类的划分 一、词类的语法功能: 指词在句法结构中所占据的语法位置,它表现在两个方面: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在句 子中的作用。 例如:名词可与副词以外的词组合成词。 又如:形容词能与副词“很”组合、能在其后面加上“的”、能作谓语、定语。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A.同类的词须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即具有同一性) B.不同类的词须有相互区别的语法功能(即具有示差性) 第二节 实词 一、关于实词和虚词 1、从词语的语法功能上看,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的词是实词,否则是虚词。 2、从词语的词汇意义上看,实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而虚词只有语法意义。 3、从词语的成句能力上看,绝大部分实词能单独成句,为虚词不能单独成句。 4、从词语在句中的位置看,绝大部分实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固定,而虚词位置相对固 定。 二、名词、动词、形容词 (一)、名词: 1、名词的分类:名词可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地点名词、 方位名词等。 2、名词的语法功能: A.能被数量词的修饰,但专有名词在一般情况下因受词汇意义的限制,它不能被数量词 修饰; B.能被形容词修饰;
C.不能被副词修饰,但某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例外,有时在名词前面可以有 表示范围的副词(这是较为特殊的情况) D.一般不能重叠,但少数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如:家家户户 E.在句子中,名词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3、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是名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包括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由单纯方位词添 加词缀构成,例如:东南,西北,以上等)。 方位名词的功能: a.方位名词一般可修饰谓语,作状语: b.方位名词常附在词或短语后面,例如:屋里,窗外,黄河以北: c.方位名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但可与部分副词组合,例如:在前,最左边 d.一部分合成方位词可以重叠,例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1、动词的分类情况: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祈使命令、关系(当作,等于 算,叫做,象)、存在(有,在)、判断(是,为)、能愿(能够,会,应该,愿意,肯)、趋向 2、动词的语法功能: A.动词能受副词修饰,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多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 词例外,如:很希望,非常想念,特别可能) B.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包括少数不及物动词) C.大部分动词能加“着、了、过”表示动作的状态,但一些能愿动词不能加“着、了、 D.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部分一般轻读,双音节按AABB式重叠,含有“尝试”的 意味 E、动词在句子中常用作谓语
C.不能被副词修饰,但某些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名词例外,有时在名词前面可以有 表示范围的副词(这是较为特殊的情况)。 D.一般不能重叠,但少数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如:家家户户; E.在句子中,名词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3、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是名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包括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由单纯方位词添 加词缀构成,例如:东南,西北,以上等)。 方位名词的功能: a.方位名词一般可修饰谓语,作状语; b.方位名词常附在词或短语后面,例如:屋里,窗外,黄河以北; c.方位名词不受数量短语的修饰,但可与部分副词组合,例如:在前,最左边; d.一部分合成方位词可以重叠,例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 (二)、动词: 1、动词的分类情况: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祈使命令、关系(当作,等于, 算,叫做,象)、存在(有,在)、判断(是,为)、能愿(能够,会,应该,愿意,肯)、趋向 等。 2、动词的语法功能: A.动词能受副词修饰,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多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 词例外,如:很希望,非常想念,特别可能); B.大部分动词能带宾语(包括少数不及物动词); C.大部分动词能加“着、了、过”表示动作的状态,但一些能愿动词不能加“着、了、 过”; D.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部分一般轻读,双音节按 AABB 式重叠,含有“尝试”的 意味; E、动词在句子中常用作谓语
3、趋向动词和能愿动词: 它们除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外,还分别具有下列特点 A趋向动词:常用在别的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走出去,干下去 B.能愿动词: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帮助它们进行表达,因此,它们又叫“助动词”。 (三)、形容词 1、分类情况:表性质、表状态、表程度等 2、语法功能 A.能受副词修饰,但本身己含程度意义的形容词不受副词修饰 B.形容词经常修饰名词,一部分形容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 C.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不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的修 饰: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轻声或儿化。(重叠方式有AABB和A里AB两种情况 个别时候也有ABAB的现象) D.形容词在句子中经常作定语,有些形容词可以充当状语和谓语 、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和次序的先后的词叫做数词 1、数词的分类: A.基数词:整数、分数、倍数、概数 B.序数词:表示先后次序,一般是在基数词前面加词缀(第,初,头,老):一些基数词 在特定情况下可表示序数的概念(一年级,八班,六楼,2002年4月8日)。 2、数词的语法功能 A.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结合使用,但下列三种情况例外 a.古汉语中的残留成份,可不用量词 b.在“这+一+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可省略 C.有些基数词本身就带有序数词的概念,这时量词必须省略(例:我们的教室在三楼。) B.数词一般不能重叠,特殊情况例外(例如:三三两两,九九归一,六六大顺)
3、趋向动词和能愿动词: 它们除具有动词的一般特点外,还分别具有下列特点: A.趋向动词:常用在别的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趋向,例如:走出去,干下去; B.能愿动词: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帮助它们进行表达,因此,它们又叫“助动词”。 (三)、形容词: 1、分类情况:表性质、表状态、表程度等。 2、语法功能: A.能受副词修饰,但本身已含程度意义的形容词不受副词修饰; B.形容词经常修饰名词,一部分形容词可修饰动词、形容词; C.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不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的修 饰;单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轻声或儿化。(重叠方式有 AABB 和 A 里 AB 两种情况, 个别时候也有 ABAB 的现象) D.形容词在句子中经常作定语,有些形容词可以充当状语和谓语。 三、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一)、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和次序的先后的词叫做数词。 1、数词的分类: A.基数词:整数、分数、倍数、概数 B.序数词:表示先后次序,一般是在基数词前面加词缀(第,初,头,老);一些基数词 在特定情况下可表示序数的概念(一年级,八班,六楼,2002 年 4 月 8 日)。 2、数词的语法功能: A.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结合使用,但下列三种情况例外: a.古汉语中的残留成份,可不用量词; b.在“这+一+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可省略; c.有些基数词本身就带有序数词的概念,这时量词必须省略(例:我们的教室在三楼。) B.数词一般不能重叠,特殊情况例外(例如:三三两两,九九归一,六六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