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11月闫宏秀 4.海德格尔:技术是工具性和人类学的整体设置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大师、释义学的奠定者、存在主 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1889年9月生于德国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1913年获得弗赖堡大学 博士学位。1916年起随胡塞尔研习现象学、后被选为其助手。1923一1928年任马堡大学教 授。1928年返回弗赖堡大学,接替退休的胡塞尔主持讲座。1933年5月出任该校校长,次 年2月辞职。但任职期间的言论有亲纳粹的倾向,因而战后被勒令停止执教,直至1951年 才解禁,不久退休,随后潜心于著述,其著作有《存在与时间》、《真理的本质》、《林中 路》、《技术与转向》等。 受过现象学训练的海德格尔对科技予以了独到反思。他搁置了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观 念,追问现代技术的本质及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根本性的问题。在他看来,日常生活中的 人们把技术理解为工具或者行为的观点并非真知。他在悬置了日常的技术观念后,打开了沉 甸甸的技术世界之门。然而这个过程却很漫长,经历了近三十年。二十年代的时候他把“真 理”作为理解技术的视野,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展开自身存在结构的过程:在这之后一直到五 十年代之间他利用“用具”成功地描述了物品的世界,把隐含在技术之中的本质性因素给予 揭示:五十年代开始,他用“座架”这一独特概念来阐述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被描述为天 命,在这一天命中,所有的事物都被促逼,甚至人自身也被连根拔起。但是他没有悲观,他 为技术时代的人们开出了一个药方。人们可以唤醒深藏于艺术世界与诗歌世界中的“思”来 实现自我拯救。 4.1海德格尔对日常技术理解的诠释 4.1.1技术的词源学分析 海德格尔是对“技术”一词的来源给予明确说明的哲学家。他指出:“我们最终要认真 对待下述质朴的问题,究竞‘技术'这个名称说出了什么。”①对此的回答,海德格尔从该词 的来源着手进行: 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希腊文eXU以ov(技术)意味着XUn所包含的东西。“着眼于这 个词的含义,我们必须注意两点。首先一点,四n不只是表示手工行为和技能的名称, 它也是表示精湛技艺和各种美好艺术的名称。t心n属于产出,属于πoinatc;它内是某种 创作(etwas Poietisches)”② 海德格尔认为:用“技术”一词来翻译希腊词语τwm是不当的,因为τwn不是狭义 的技术制作,“对希腊人来说,τωn的意思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手工艺。而是:这样或那样 的让某物作为此物或彼物进入到在场者中显现出来。希腊人是从让显现的角度来思考即 tn生产的。”“生产(Hervorbringen)在希腊语中被叫做TiKTO。希腊语的ton,即技术, 也带有前面这个动词的词根tec”⑧。 但“不管我们多么普遍、多么清楚地指出希腊人常常用相同的词tm来称呼技艺和艺 术,这种指示依然是肤浅的和有失偏颇的:因为τ心n并非指技艺也非指艺术,也不是指我 们今天所谓的技术,根本上,它从来不是指某种实践活动。”即“技术”的本意并不是在于 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1. ②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1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1202
1 《技术哲学导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 11 月 闫宏秀 4.海德格尔:技术是工具性和人类学的整体设置 马丁·海德格尔(1889 - 1976),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大师、释义学的奠定者、存在主 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1889 年 9 月生于德国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1913 年获得弗赖堡大学 博士学位。1916 年起随胡塞尔研习现象学、后被选为其助手。1923-1928 年任马堡大学教 授。1928 年返回弗赖堡大学,接替退休的胡塞尔主持讲座。1933 年 5 月出任该校校长,次 年 2 月辞职。但任职期间的言论有亲纳粹的倾向.因而战后被勒令停止执教,直至 1951 年 才解禁,不久退休,随后潜心于著述,其著作有《存在与时间》、《真理的本质》、《林中 路》、《技术与转向》等。 受过现象学训练的海德格尔对科技予以了独到反思。他搁置了日常生活中的“技术”观 念,追问现代技术的本质及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等根本性的问题。在他看来,日常生活中的 人们把技术理解为工具或者行为的观点并非真知。他在悬置了日常的技术观念后,打开了沉 甸甸的技术世界之门。然而这个过程却很漫长,经历了近三十年。二十年代的时候他把“真 理”作为理解技术的视野,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展开自身存在结构的过程;在这之后一直到五 十年代之间他利用“用具”成功地描述了物品的世界,把隐含在技术之中的本质性因素给予 揭示;五十年代开始,他用“座架”这一独特概念来阐述技术的本质,现代技术被描述为天 命,在这一天命中,所有的事物都被促逼,甚至人自身也被连根拔起。但是他没有悲观,他 为技术时代的人们开出了一个药方。人们可以唤醒深藏于艺术世界与诗歌世界中的“思”来 实现自我拯救。 4.1 海德格尔对日常技术理解的诠释 4.1.1 技术的词源学分析 海德格尔是对“技术”一词的来源给予明确说明的哲学家。他指出:“我们最终要认真 对待下述质朴的问题,究竟‘技术’这个名称说出了什么。”①对此的回答,海德格尔从该词 的来源着手进行: 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希腊文τεχυικσν(技术)意味着τέχυη所包含的东西。“着眼于这 个词的含义,我们必须注意两点。首先一点,τέχυη不只是表示手工行为和技能的名称, 它也是表示精湛技艺和各种美好艺术的名称。τέχυη属于产出,属于ποίησις;它内是某种 创作(etwas Poietisches)”② 海德格尔认为:用“技术”一词来翻译希腊词语 τέχυη 是不当的,因为 τέχυη 不是狭义 的技术制作,“对希腊人来说,τέχυη 的意思既不是艺术,也不是手工艺。而是:这样或那样 的让某物作为此物或彼物进入到在场者中显现出来。希腊人是从让显现的角度来思考即 τέχυη 生产的。”“生产(Hervorbringen)在希腊语中被叫做 τίκτω。希腊语的 τέχυη,即技术, 也带有前面这个动词的词根 tec”③。 但“不管我们多么普遍、多么清楚地指出希腊人常常用相同的词 τέχυη 来称呼技艺和艺 术,这种指示依然是肤浅的和有失偏颇的;因为 τέχυη 并非指技艺也非指艺术,也不是指我 们今天所谓的技术,根本上,它从来不是指某种实践活动。” 即“技术”的本意并不是在于 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1. ②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1. ③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1202
行的,而是“知道(Wissen)的一种方式”,“意思就是:对在场者之为这样的一个在场者的 觉知(vernehmen)。对于希腊来说,知道的本质在于0ea[无蔽]”,即存在者之解蔽。①即: 着眼于t心m一次要考虑的另一点更为重要。从早期直到柏拉图时代,tn一次就 与πoun(认识)一词交织在一起。这两个词乃是表示最广义的认识(Erkennen)的名 称。它们指的是对某物的精通,对某物的理解。认识给处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认识乃 是一种解蔽。② twn作为希腊人所经验的“知道”就是存在者之生产,因此,心n的决定性的东西绝 不是在于制作何操作,绝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是一种解蔽的方式,它也意指那种把真 理带入闪现者之光辉中而产生出来的解蔽。它作为真理的一种形态,植根于形而上学之历史 中。在《路标》中,海德格尔明示到:关于技术,诚然人们已多有论述,但还鲜有深思。技 术在本质中乃是沦于被遗忘状态的存在之真理的一种存在历史性的天命。这就是说,技术不 仅在名称上可回潮到希腊人的τn[技艺],而且在本质历史上也源出于作为一种以n0ee 。[解蔽]一一亦即使存在者敞开出来一一方式的m[技艺]。⑧ 4.1.2用具 “用具”是他早期提出的反思技术的范畴,在打开技术世界大门的过程中,这是第一步。 这一概念来自1927年发表的《存在与时间》。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指出: 此在的实际状态是:此在的在世向来已经分散乃至解体在‘在之中’的某些确定方 式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列举的例子指出‘在之中’的这些方式确是形形色色:和某种东 西打交道,制作某种东西,安排照顾某种东西,利用某种东西,放弃或浪费某种东西,从 事、贯彻、探查、考察、谈论、规定,诸如此类。“在之中”的这些方式都具有操劳的方 式”。① 如果说人有本质的话,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Existenz)。而这种方式一个基本样 式就是和那些世内照面的存在者、那些上手的事物即用具(Zug)打交道。关于“用具” 的诠释恰是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现象学分析。 “用具”是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一个关键概念,在《存在与时间》中主要是指“世内存 在物”的另一个名称,总是在由指引结构所勾连出的用具整体中作为它所是的东西存在。 严格地说,从来没有一件用具这样的东西“存在”。属于用具的存在的一向是一个用 具整体。只有在这个用具整体中那件用具才能够是它所是的东西。用具本质上是一种“为 了作…的东西”。有用、有益、合用、方便等等都是“为了作…之用”的方式,这各种 各样的方式就组成了用具的整体性。在这种‘为了作’的结构中有着从某种东西指向某种 东西的指引。⑧ 如锤子作为用具,“唯有在打交道之际用具才能依其天然所是显现出来”®即,用锤子来 锤的锤本身揭示了锤子特有的“称手”,锤子的这种存在方式才是上手状态,而不仅仅是摆 在某处的锤子。若锤子无法使用,那么就意味着它自身的指引结构受到了搅乱。“一件用具 不能用,这就暗含着:‘为了作某某之用'[Um一u]指向‘用于此’[Dazu]的指引构架被扰 ①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46. ②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1. ⑧海德格尔.路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1. 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66.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0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1. 2
2 行的,而是“知道(Wissen)的一种方式”,“意思就是:对在场者之为这样的一个在场者的 觉知(vernehmen)。对于希腊来说,知道的本质在于άλήθεια[无蔽]”,即存在者之解蔽。①即: 着眼于τέχυη一次要考虑的另一点更为重要。从早期直到柏拉图时代,τέχυη 一次就 与έπισήμη(认识)一词交织在一起。这两个词乃是表示最广义的认识(Erkennen)的名 称。它们指的是对某物的精通,对某物的理解。认识给处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认识乃 是一种解蔽。② τέχυη 作为希腊人所经验的“知道”就是存在者之生产,因此,τέχυη 的决定性的东西绝 不是在于制作何操作,绝不在于工具的使用,而在于是一种解蔽的方式,它也意指那种把真 理带入闪现者之光辉中而产生出来的解蔽。它作为真理的一种形态,植根于形而上学之历史 中。在《路标》中,海德格尔明示到:关于技术,诚然人们已多有论述,但还鲜有深思。技 术在本质中乃是沦于被遗忘状态的存在之真理的一种存在历史性的天命。这就是说,技术不 仅在名称上可回溯到希腊人的 τέχυη[技艺] ,而且在本质历史上也源出于作为一种άληθεύει υ [解蔽]——亦即使存在者敞开出来——方式的 τέχυη[技艺]。 ③ 4.1.2 用具 “用具”是他早期提出的反思技术的范畴,在打开技术世界大门的过程中,这是第一步。 这一概念来自 1927 年发表的《存在与时间》。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指出: 此在的实际状态是:此在的在世向来已经分散乃至解体在‘在之中’的某些确定方 式中。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列举的例子指出‘在之中’的这些方式确是形形色色:和某种东 西打交道,制作某种东西,安排照顾某种东西,利用某种东西,放弃或浪费某种东西,从 事、贯彻、探查、考察、谈论、规定,诸如此类。“在之中”的这些方式都具有操劳的方 式”。④ 如果说人有本质的话,人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Existenz)。而这种方式一个基本样 式就是和那些世内照面的存在者、那些上手的事物即用具(Zeug)打交道。关于“用具” 的诠释恰是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现象学分析。 “用具”是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一个关键概念,在《存在与时间》中主要是指“世内存 在物”的另一个名称,总是在由指引结构所勾连出的用具整体中作为它所是的东西存在。 严格地说,从来没有一件..用具这样的东西“存在”。属于用具的存在的一向是一个用 具整体。只有在这个用具整体中那件用具才能够是它所是的东西。用具本质上是一种“为 了作…的东西”。有用、有益、合用、方便等等都是“为了作……之用”的方式,这各种 各样的方式就组成了用具的整体性。在这种‘为了作’的结构中有着从某种东西指向某种 东西的指引..。 ⑤ 如锤子作为用具,“唯有在打交道之际用具才能依其天然所是显现出来”⑥即,用锤子来 锤的锤本身揭示了锤子特有的“称手”,锤子的这种存在方式才是上手状态,而不仅仅是摆 在某处的锤子。若锤子无法使用,那么就意味着它自身的指引结构受到了搅乱。“一件用具 不能用,这就暗含着:‘为了作某某之用’[Um-zu]指向‘用于此’[Dazu]的指引构架被扰 ①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6. ②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1. ③ 海德格尔.路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1. 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66. ⑤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0. 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1
乱了”。① 海德格尔指出:“要制作的工件作为锤子、刨子、针等等的‘何所用’也就是用具的存 在方式。”⑧“相反,‘对某某东西有效'这种指引则是用具之为用具的存在论的范畴规定。” ⑧“上手的东西的存在性质就是因缘”,“有因缘,这是这种存在者的存在之存在论规定”。® 例如。我们称之为锤子的那种上手的东西因其自身同锤打有缘(所以我们才称之为 锤子);因锤打,又同修固有缘;因修固,又同防风避雨之所有缘;这个防风避雨之所为此 在不能避居其下之故而“存在”。也就是说,为此在存在的某种可能性之故而“存在”。⑤ 因此,用具必须结合用具的整体性来理解,即因缘的整体性。而因缘整体性本身又要归 结到“何所用”之上。 这个“何所用”就不再有因有缘。这个“何所用”本身不是一种以世内上手事物的 方式存在的存在者;相反,这种存在者的存在被规定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它的存在状 况中就有世界之为世界本身。⑥ 海德格尔对用具的这种分析,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存在论关系以及技术 的意向性,从而使我们可以从存在论的视角更加深刻地把握技术的本质。 4.1.3技术的日常理解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说:“按古老的学说,某物的本质被看作某物所是的那个 什么。当我们问技术是什么时,我们便在追问技术,尽人皆知对我们的问题有两种回答。其 一曰:技术是合目的的工具。其二:技术是人的行为”⑦。即工具性的和人类学的技术规定。 这两种观念事实上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因为设定目的,创造和利用合目的的工具都是 人的行为。 技术之所以是,包含着对器具、仪器合机械的制作和利用,包含着这种被制作和被 利用的东西本身,包含着技术之为之效力的需要和目的。这些设置的整体就是技术。技 术本身乃是一种设置(Einrichtung),用拉丁语讲,是一种(instrumentum)。③ 海德格尔对传统技术观的批判,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它们,或者认为它们是错误的。海德 格尔认为这两种对技术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其不仅符合古代技术,甚至对现代技术(虽然 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相比,是某种完全不同的新东西)而言也还是符合的。 即便四带有涡轮机和发电机的发电厂,也是人所制作的一件工具,合乎人所设定的 某个目的。即便是火箭飞机,即便是高频机器,也还是合目的的工具。当然罗,一个雷 达站是比一个风向标复杂。一件高频机器的制作,当然需要技术工业生产的各道工序的 相互交接,与莱茵河上的水力发电站比较,在偏僻的黑森林山谷中的一家水力厂当然是 一件原始的工具了。 然而,依然正确的是:现代技术也是合目的的工具。@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技术观是单纯正确的东西,但并不是真实的、基本的东西。没有击 中技术本真的东西,并且也无法把我们带入澄明之境。“关于技术的工具性观念规定着把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7 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2.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8.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8一99. ⑦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5.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5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5 3
3 乱了”。 ① 海德格尔指出: “要制作的工件作为锤子、刨子、针等等的‘何所用’也就是用具的存 在方式。”② “相反,‘对某某东西有效’这种指引则是用具之为..用具的存在论的范畴规定。” ③“上手的东西的存在性质就是因缘”,“有因缘,这是这种存在者的存在之存在论 ...规定”。④ 例如。我们称之为锤子的那种上手的东西因.其自身同锤打有缘(所以我们才称之为 锤子);因锤打,又同修固有缘;因修固,又同防风避雨之所有缘;这个防风避雨之所为此 在不能避居其下之故而“存在”。也就是说,为此在存在的某种可能性之故而“存在”。⑤ 因此,用具必须结合用具的整体性来理解,即因缘的整体性。而因缘整体性本身又要归 结到“何所用”之上。 这个“何所用”就不.再有因有缘。这个“何所用”本身不是一种以世内上手事物的 方式存在的存在者;相反,这种存在者的存在被规定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它的存在状 况中就有世界之为世界本身。⑥ 海德格尔对用具的这种分析,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人与技术之间的存在论关系以及技术 的意向性,从而使我们可以从存在论的视角更加深刻地把握技术的本质。 4.1.3 技术的日常理解 海德格尔在《技术的追问》中说:“按古老的学说,某物的本质被看作某物所是的那个 什么。当我们问技术是什么时,我们便在追问技术,尽人皆知对我们的问题有两种回答。其 一曰:技术是合目的的工具。其二:技术是人的行为”⑦。即工具性的和人类学的技术规定。 这两种观念事实上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因为设定目的,创造和利用合目的的工具都是 人的行为。 技术之所以是,包含着对器具、仪器合机械的制作和利用,包含着这种被制作和被 利用的东西本身,包含着技术之为之效力的需要和目的。这些设置的整体就是技术。技 术本身乃是一种设置(Einrichtung),用拉丁语讲,是一种(instrumentum)。⑧ 海德格尔对传统技术观的批判,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它们,或者认为它们是错误的。海德 格尔认为这两种对技术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其不仅符合古代技术,甚至对现代技术(虽然 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相比,是某种完全不同的新东西)而言也还是符合的。 即便四带有涡轮机和发电机的发电厂,也是人所制作的一件工具,合乎人所设定的 某个目的。即便是火箭飞机,即便是高频机器,也还是合目的的工具。当然罗,一个雷 达站是比一个风向标复杂。一件高频机器的制作,当然需要技术工业生产的各道工序的 相互交接,与莱茵河上的水力发电站比较,在偏僻的黑森林山谷中的一家水力厂当然是 一件原始的工具了。 然而,依然正确的是:现代技术也是合目的的工具。⑨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的技术观是单纯正确的东西,但并不是真实的、基本的东西。没有击 中技术本真的东西,并且也无法把我们带入澄明之境。 “关于技术的工具性观念规定着把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7 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82. ③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2. 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8. ⑤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8. ⑥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2000.98-99. ⑦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925. ⑧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5. ⑨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5
人带入与时间的适当关联之中的每一种努力。一切都取决于以得当的方式使用作为工具的技 术。”①而这是不能解决技术世界的问题的。 技术之本质也完全不是什么技术因素。因此,只要我们仅仅去表象和追逐技术因素, 借此找出或者回避这种机事因素,那么,我们就决不能经验到我们的与技术之本质的关 系。所到之处,我们都不情愿地受缚于技术,无论我们时痛苦地肯定它或者否定它。而 如果我们把技术当作某种中性的东西来察,我们便最恶劣地被交付给技术了;因为这种 现在人们特别愿意采纳的观念,尤其使得我们对技术之本质盲然无知。② 正确的工具性的技术规定尚未向我们表明技术的本质。所以,为了达到本质,或者至少 是达到技术本质的近处,我们必须穿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正的东西。我们必须进一步追问: 工具性的东西本身是什么?诸如工具合目的之类的东西又何所归属?⑧ 导致某物出现的东西是该物的原因。海德格尔认为:罗马人所谓的原因(causa)是招 致(Verschulden)另一个东西的那个东西。譬如:以银盘为例。 银是人们用以制作银盘的东西。它作为这种质料(入))一道招致银盘。银盘归功 于银,银是银盘由之形成的东西。但这个祭器还不光是由银所招致的。作为盘,由银所 招致的东西显现在盘的外观中,而不是在别针或戒指的外观中。所以,祭器同时也是由 盘的外观(oς)所招致的。作为盘的外观进入其中的银,和这种银质的东西于其中显 现出来的外观,这两者以各自的方式招致了这个祭器。 但招致这个祭器的主要还是第三个东西。这个第三个东西首先把盘限定在祭祀和捐 献的领域内。由之,它便被界定为一个祭器。这个界定者终结这个物。而随着这一终结, 此物并没有停止;不如说,此物从之而来才开始成为它在制造之后将变成的东西。… 最后,共同招致这个现有备用的完成了的祭器的第四个东西,乃是银匠。但这绝不 是因为,银匠在工作时对作为一种制作结果的完成了的银盘产生作用。银匠不是结果因。 银匠考虑并且聚集上述三种招致方式。…银匠作为那种东西而共同招致,由之而 来,这个祭器的带出和自立才取得并保持其最初的起点。④ 即四原因是本身共属一体的招致方式,这四种招致方式把某物带入显现之中,它们使尚 未在场的东西进入在场之中而到达,并继续支配着此物为此物的存在。而招致与“产生”联 系在一起。产生就是从遮蔽到解蔽的过程。而产生出现在展现(Entbergen,英译为revealing) 的领域之中。而在展现在古希腊人那里为0ea,罗马人以“真理”(veritas)译之。因而, 海德格尔从工具性的和人类学的技术规定的考察走向了真理。 每一种产出都建基于解蔽。但产出把引发一一即因果性一一的四种方式聚集于自身 中,并且贯通这四种方式。在引发的四种方式的领域中包含着目的和手段,包含着工具 性的东西。工具性的东西被看作技术的基本特征。倘若我们逐步逐步地追问被咔吧作技 术根本上是什么,我们就达到了解蔽哪里,一切生存制作过程的可能性都基于解蔽之中。 如此看来技术就不仅是手段,技术乃是一种解蔽的方式。倘若我们主义到这一点, 那么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适合于技术之本质的领域向我们开启过来。此乃解蔽之领域, 亦即真理之领域。⑤ 因此,在海德格尔这里,传统的技术观念不能揭示技术的本真,因为技术不仅仅表现为 手段和工具,而是一种解蔽的方式,真理的发生方式,并且作为“促逼着的解蔽”的现代技 术,既不仅仅是一种人类行为,根本上也不只是这种人类行为范围内的一个单纯的工具。他 在与《明镜》记者的对话中讲到:现代技术根本不是“工具”,而且不再和工具有什么相干 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6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4一925.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6.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7一928.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0一931. 4
4 人带入与时间的适当关联之中的每一种努力。一切都取决于以得当的方式使用作为工具的技 术。”①而这是不能解决技术世界的问题的。 技术之本质也完全不是什么技术因素。因此,只要我们仅仅去表象和追逐技术因素, 借此找出或者回避这种机事因素,那么,我们就决不能经验到我们的与技术之本质的关 系。所到之处,我们都不情愿地受缚于技术,无论我们时痛苦地肯定它或者否定它。而 如果我们把技术当作某种中性的东西来察,我们便最恶劣地被交付给技术了;因为这种 现在人们特别愿意采纳的观念,尤其使得我们对技术之本质盲然无知。② 正确的工具性的技术规定尚未向我们表明技术的本质。所以,为了达到本质,或者至少 是达到技术本质的近处,我们必须穿过正确的东西来寻找真正的东西。我们必须进一步追问: 工具性的东西本身是什么?诸如工具合目的之类的东西又何所归属?③ 导致某物出现的东西是该物的原因。海德格尔认为:罗马人所谓的原因(causa)是招 致(Verschulden)另一个东西的那个东西。譬如:以银盘为例。 银是人们用以制作银盘的东西。它作为这种质料(ϋλη)一道招致银盘。银盘归功 于银,银是银盘由之形成的东西。但这个祭器还不光是由银所招致的。作为盘,由银所 招致的东西显现在盘的外观中,而不是在别针或戒指的外观中。所以,祭器同时也是由 盘的外观(είζος)所招致的。作为盘的外观进入其中的银,和这种银质的东西于其中显 现出来的外观,这两者以各自的方式招致了这个祭器。 但招致这个祭器的主要还是第三个东西。这个第三个东西首先把盘限定在祭祀和捐 献的领域内。由之,它便被界定为一个祭器。这个界定者终结这个物。而随着这一终结, 此物并没有停止;不如说,此物从之而来才开始成为它在制造之后将变成的东西。…… 最后,共同招致这个现有备用的完成了的祭器的第四个东西,乃是银匠。但这绝不 是因为,银匠在工作时对作为一种制作结果的完成了的银盘产生作用。银匠不是结果因。 银匠考虑并且聚集上述三种招致方式。……银匠作为那种东西而共同招致,由之而 来,这个祭器的带出和自立才取得并保持其最初的起点。④ 即四原因是本身共属一体的招致方式,这四种招致方式把某物带入显现之中,它们使尚 未在场的东西进入在场之中而到达,并继续支配着此物为此物的存在。而招致与“产生”联 系在一起。产生就是从遮蔽到解蔽的过程。而产生出现在展现(Entbergen,英译为 revealing) 的领域之中。而在展现在古希腊人那里为άλήθεια,罗马人以“真理”(veritas)译之。因而, 海德格尔从工具性的和人类学的技术规定的考察走向了真理。 每一种产出都建基于解蔽。但产出把引发——即因果性——的四种方式聚集于自身 中,并且贯通这四种方式。在引发的四种方式的领域中包含着目的和手段,包含着工具 性的东西。工具性的东西被看作技术的基本特征。倘若我们逐步逐步地追问被咔吧作技 术根本上是什么,我们就达到了解蔽哪里,一切生存制作过程的可能性都基于解蔽之中。 如此看来技术就不仅是手段,技术乃是一种解蔽的方式。倘若我们主义到这一点, 那么就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适合于技术之本质的领域向我们开启过来。此乃解蔽之领域, 亦即真理之领域。⑤ 因此,在海德格尔这里,传统的技术观念不能揭示技术的本真,因为技术不仅仅表现为 手段和工具,而是一种解蔽的方式,真理的发生方式,并且作为“促逼着的解蔽”的现代技 术,既不仅仅是一种人类行为,根本上也不只是这种人类行为范围内的一个单纯的工具。他 在与《明镜》记者的对话中讲到:现代技术根本不是“工具”,而且不再和工具有什么相干 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6. ②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4-925. ③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6. ④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27-928. ⑤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0-931
了。因此对技术所作的单纯工具的、单纯人类学的规定原则上已经失效。如在神庙区设立的 一座雕像:无线电的出现则在去远,即去某物之远而使之近,而去远,在海德格尔看里,是 此在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 4.2座架:现代技术的本质 4.2.1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 在《世界图象的时代》中,海德格尔指出:科学乃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按地位而论, 同样重要的现象乃是机械技术。但我们不能把机械技术曲解为现代数学自然科学的实践应 用。①任何机械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实践变换。伴随手段的变换,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产 生了变换。因此,新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拒绝使用钢犁,因为它会伤害母亲(大地)的胸脯。 他们在春天耕作时为了不伤害怀孕的大地而从马身上摘下马掌。因此,任何手段多于单纯的 手段。 当我用一台70马力的拖拉机去耕种土地时,和我用自己的和动物的体力去耕种土 地时,我与大地就有不同的关系。当我只能用养育和照顾的措施去补充和支持动物和植 物的生长过程时,和当我通过化学物质能随便操纵生物时,动植物和生物会向我要求不 同的关系。② 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与以往所有的技术相比,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它以现代的精 密自然科学为依据的。但什么是现代技术呢?它也是一种解蔽。唯当我们让目光停留在这一 基本特征上,现代技术的新特质才会显示给我们。⑧那么,现代技术的新的和独特的东西是 什么呢? 解蔽贯通并统治着现代技术。但在这里,解蔽并不把自身展开于πinats意义上的产 出。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Herausfordern),此中促逼向自然 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体统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但此,点岂不也是古代的风 车所为的么?非也。风车的翼子的确在风中转动,它们直接地听任风的吹拂。但风车并 没有为了贮藏能量而开发出气流的能量。 与之相反,某个地带被促逼入对煤矿和矿石的开采之中。这个地带于是便揭示自 身为煤矿区,矿产基地。农民先前耕作的田野的情形则不同。这里,“耕作”(bestellen) 还意味着:关心和照料。农民的所作所为并非促逼耕地。在播种时,它把种子交给生长 之力,并且守护着种子的发育。但现在,就连天地的耕作也已经沦于一种完全不同的摆 置着自然的订造(Bestellen)的漩涡中了.它在促逼意义上摆置自然。于是,耕作农业成 了机械化的食物工业。④ 古代技术作为去蔽是poeisis上的带出,如作为最古老的技术之一的桥梁,它架在河流 的上方沟两岸,它把天、地、人、神会集于自身中。桥作为一种去蔽,把这种四重整体的会 集“带出”,但它并没有“挑战”河流,河水自在地流动。而现代技术则是促逼,即挑战、 挑衅,它向自然提出挑战,逼迫自然提供出能够被打开和贮存的能量,迫使自然应对挑战。 因此,在现代技术中,自然被当作能量的提供者。空气被摆置(stellen)为以生产氮料,土 地被摆置以生产矿石,矿石被摆置以生产铀,铀则被摆置用来生产既可以用来毁灭人类,也 可为人类带来和平的原子能。现代技术是一种解蔽,但贯通并统治现代技术的解蔽局域促逼 意义上的摆置之特征。开发、改变、贮藏、分配、转换是解蔽的方式。 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885. ②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一16. 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3. 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2一933. 5
5 了。因此对技术所作的单纯工具的、单纯人类学的规定原则上已经失效。如在神庙区设立的 一座雕像;无线电的出现则在去远,即去某物之远而使之近,而去远,在海德格尔看里,是 此在在世的一种存在方式。 4.2 座架:现代技术的本质 4.2.1 现代技术与古代技术 在《世界图象的时代》中,海德格尔指出:科学乃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按地位而论, 同样重要的现象乃是机械技术。但我们不能把机械技术曲解为现代数学自然科学的实践应 用。①任何机械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实践变换。伴随手段的变换,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产 生了变换。因此,新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拒绝使用钢犁,因为它会伤害母亲(大地)的胸脯。 他们在春天耕作时为了不伤害怀孕的大地而从马身上摘下马掌。因此,任何手段多于单纯的 手段。 当我用一台 70 马力的拖拉机去耕种土地时,和我用自己的和动物的体力去耕种土 地时,我与大地就有不同的关系。当我只能用养育和照顾的措施去补充和支持动物和植 物的生长过程时,和当我通过化学物质能随便操纵生物时,动植物和生物会向我要求不 同的关系。② 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与以往所有的技术相比,一种完全不同的技术,它以现代的精 密自然科学为依据的。但什么是现代技术呢?它也是一种解蔽。唯当我们让目光停留在这一 基本特征上,现代技术的新特质才会显示给我们。③那么,现代技术的新的和独特的东西是 什么呢? 解蔽贯通并统治着现代技术。但在这里,解蔽并不把自身展开于ποίησις意义上的产 出。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Herausfordern),此中促逼向自然 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体统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但此点岂不也是古代的风 车所为的么?非也。风车的翼子的确在风中转动,它们直接地听任风的吹拂。但风车并 没有为了贮藏能量而开发出气流的能量。 与之相反,某个地带被促逼入对煤矿和矿石的开采之中。这个地带于是便揭示自 身为煤矿区,矿产基地。农民先前耕作的田野的情形则不同。这里,“耕作”(bestellen) 还意味着:关心和照料。农民的所作所为并非促逼耕地。在播种时,它把种子交给生长 之力,并且守护着种子的发育。但现在,就连天地的耕作也已经沦于一种完全不同的摆 置着自然的订造(Bestellen)的漩涡中了.它在促逼意义上摆置自然。于是,耕作农业成 了机械化的食物工业。④ 古代技术作为去蔽是 poeisis 上的带出,如作为最古老的技术之一的桥梁,它架在河流 的上方沟两岸,它把天、地、人、神会集于自身中。桥作为一种去蔽,把这种四重整体的会 集“带出”,但它并没有“挑战”河流,河水自在地流动。而现代技术则是促逼,即挑战、 挑衅,它向自然提出挑战,逼迫自然提供出能够被打开和贮存的能量,迫使自然应对挑战。 因此,在现代技术中,自然被当作能量的提供者。空气被摆置(stellen)为以生产氮料,土 地被摆置以生产矿石,矿石被摆置以生产铀,铀则被摆置用来生产既可以用来毁灭人类,也 可为人类带来和平的原子能。现代技术是一种解蔽,但贯通并统治现代技术的解蔽局域促逼 意义上的摆置之特征。开发、改变、贮藏、分配、转换是解蔽的方式。 ①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885. ②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16. ③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3. ④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