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金鱼,食用色素,录像片断。 学生:滴管,红色水,面包屑。 四、教学过程 导入: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播放录像,水生动物。 2.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举例介绍。 3.水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就是鱼类了。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作铺垫。 授课: (一)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金鱼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鰓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金鱼,食用色素,录像片断。 学生:滴管,红色水,面包屑。 四、教学过程 导入: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播放录像,水生动物。 2.你在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学生举例介绍。 3.水里生活着很多小动物,数量最多的就是鱼类了。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作铺垫。 授课: (一)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二)观察金鱼的进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 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 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三)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忆蚂蚁的特征。 2.概括金鱼的特征。 3.填写维恩图进行分析比较。 蚂蚁 金鱼 4.汇报交流,补充完善。 5.小结,归纳: 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6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 繁殖后代。 金鱼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 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 代。 6.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结课:课外延伸活动
(二)观察金鱼的进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 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的方法)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 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三)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忆蚂蚁的特征。 2.概括金鱼的特征。 3.填写维恩图进行分析比较。 4.汇报交流,补充完善。 5.小结,归纳: 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三节,长着 6 只脚,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 繁殖后代。 金鱼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 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 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活的,会运动,需要吃食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 代。 6.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结课:课外延伸活动
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生物角,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 护,保证金鱼存活
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生物角,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 护,保证金鱼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