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 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结课: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观察指导: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蜗牛壳,当蜗牛的身体扭动时,就能看到壳的上部出现一 个小孔,这就是蜗牛的呼吸孔。 结课: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蚯蚓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 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蚯蚓 学生:蚯蚓,放大镜,水盘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导入:ppt播放蚯蚓视频 授课: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蚯蚓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 陈佳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 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蚯蚓 学生:蚯蚓,放大镜,水盘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导入:ppt 播放蚯蚓视频 授课: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 和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 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 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 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 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结课: 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 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建议:课后继续饲养蚯蚓,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 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 给予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 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 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结课: 我们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 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建议:课后继续饲养蚯蚓,观察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蚂蚁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学生:蚂蚁,放大镜,昆虫盒,面包屑,白糖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 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蚂蚁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学生:蚂蚁,放大镜,昆虫盒,面包屑,白糖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 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 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 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 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 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结课:进一步了解蚂蚁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蚂蚁的秘密,还需要持续地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请同学们在课外继续 去观察蚂蚁的活动,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 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 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 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 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结课:进一步了解蚂蚁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蚂蚁的秘密,还需要持续地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请同学们在课外继续 去观察蚂蚁的活动,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