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民间传说: 隋唐时期,三国故事在民间广 为流传。据《南部烟花录》, 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 水击蛟、刘备跃马檀溪等节目 杜牧《赤壁》诗云:“东风不 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商隐《骄儿诗》云:“或谑 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描写当 时儿童听三国故事的表现
2、民间传说: • 隋唐时期,三国故事在民间广 为流传。据《南部烟花录》, 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 水击蛟、刘备跃马檀溪等节目 • 杜牧《赤壁》诗云: “东风不 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李商隐《骄儿诗》云: “或谑 张飞胡,或笑邓艾吃”描写当 时儿童听三国故事的表现
3、话本小说 在宋代,三国故事格外受到说 书艺人的青睐,己有专门“说 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如《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的 霍四究就是说三分的专家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 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 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 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 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 即喜唱快。”有明显“尊刘贬 曹”的倾向
3、话本小说 • 在宋代,三国故事格外受到说 书艺人的青睐,已有专门“说 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如《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的 霍四究就是说三分的专家 • 苏轼《东坡志林》载: “王彭 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 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 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 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 即喜唱快。 ”有明显“尊刘贬 曹”的倾向
宋代的话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最早的三国 讲史话本有: 近年在日本天理图书馆发现的《至元新刊 全相三分事略》,为元世祖前至元三十一年 (1294)建安(今福建建瓯)刻本。 元代英宗至治年间(1321一1323)建安虞 氏刻本《三国志平话》 二书内容基本相同,只是 《三分事略》更为简略。《三国志 平话》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 该书故事情节离奇,与史实有较大 出入,文字粗糙,民间色彩较浓。 其中“桃园三结义”和“三英战吕 布”为罗所用
宋代的话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最早的三国 讲史话本有: 近年在日本天理图书馆发现的《至元新刊 全相三分事略》,为元世祖前至元三十一年 (1294)建安(今福建建瓯)刻本。 元代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 氏刻本《三国志平话》。 二书内容基本相同,只是 《三分事略》更为简略。《三国志 平话》约八万字,分上中下三卷。 该书故事情节离奇,与史实有较大 出入,文字粗糙,民间色彩较浓。 其中“桃园三结义”和“三英战吕 布”为罗所用
4、戏曲舞台 金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如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金院本 中有《赤壁鏖兵》、《刺董卓》、 《襄阳会》等剧目。南戏中有《周 小郎月夜戏小乔》、《貂蝉女》 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 载,元杂剧大约有六十种三国戏, 今存者有二十一种。我们所熟知的 就有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一种,也体现了鲜明的拥刘贬曹的 倾向
4、戏曲舞台 • 金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三国戏。如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金院本 中有《赤壁鏖兵》、《刺董卓》、 《襄阳会》等剧目。南戏中有《周 小郎月夜戏小乔》、《貂蝉女》。 据《录鬼簿》和《太和正音谱》记 载,元杂剧大约有六十种三国戏, 今存者有二十一种。我们所熟知的 就有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一种,也体现了鲜明的拥刘贬曹的 倾向
5、罗贯中的加工 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以上众 多素材,并灌注以强烈的时代 精神,从中提炼出小说的主旨 和自己的兴亡感慨,即以拥刘 贬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 治的不正统,编成了我国第一 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 演义》。全书75万字,剔出了 平话中荒诞不经的情节,增添 了少正史材料和诗词书表,艺 术上也进行大量的加工
5、罗贯中的加工 • 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以上众 多素材,并灌注以强烈的时代 精神,从中提炼出小说的主旨 和自己的兴亡感慨,即以拥刘 贬曹的倾向来影射元代异族统 治的不正统,编成了我国第一 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 演义》。全书75万字,剔出了 平话中荒诞不经的情节,增添 了少正史材料和诗词书表,艺 术上也进行大量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