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类小麦研究及建拓》课程教学资源(文献综述)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当木原(1951)首次通过核置换回交,将普通小 aestuarum核基因导入尾状山羊 草Ac质产生小麦雄性不育来这一发现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带来了希望 但由于尾状山羊草细胞质除能诱导雄性不育外,也带来许多有害的副作用,使其难月于 实际生产当 Wison Ro(12道培育成功提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后,杂种小麦的研 究与利用才广泛开展起来。
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72.17KB,售价:0.3元
文档详细内容(约1页)
点击进入文档下载页(PDF格式)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档

点击购买下载(PDF)

下载及服务说明

  • 购买前请先查看本文档预览页,确认内容后再进行支付;
  • 如遇文件无法下载、无法访问或其它任何问题,可发送电子邮件反馈,核实后将进行文件补发或退款等其它相关操作;
  • 邮箱:

文档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