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编号 2005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熊蓉华 教研室主任审桉签名吴和平 肿瘤概论「课时授课「10月10月「10月1210月1310月14月日 教学课题 时间[10日|11日日 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星期 授课对象04级临床医学专业班级9-125-81-417-2013-16 1、掌握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目的要2、掌握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3、掌握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4、熟悉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 及难点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教法与1、多媒体内尽量多使用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 学法 2、启发式、提问式讲授 3、讲授结束时,小结重点和难点的部分。 4、布置课外思考题。 课型理论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1.掌握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50m 熟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50 与 时间 3.掌握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50min 4.熟悉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0min 分配 复习 1、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思考题|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怎么样 l、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参考资料|3、金惠铭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自评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演示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 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怀化医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编号 2005 学年下学期 授课教师 熊蓉华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吴和平 教学课题 肿瘤概论 课时 授 课 时间 10 月 10日 10 月 11日 10月12 日 10月13 日 10月14 日 月日 4 星 期 一 星 期 三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期 授课对象 04 级临床医学专业 班级 9-12 5-8 1 -4 17-20 13-16 目的要求 1、掌握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2、掌握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3、掌握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4、熟悉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 及难点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教法与 学法 1、多媒体内尽量多使用图像,说明形态学特点。 2、启发式、提问式讲授。 3、讲授结束时,小结重点和难点的部分。 4、布置课外思考题。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1.掌握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50min 2.熟悉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50min 3.掌握癌前病变与原位癌 50min 4.熟悉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0min 复习 思考题 1、肿瘤的概念和特性? 2、肿瘤的命名和分类怎么样? 参考资料 1、吴和平、李晓阳主编.《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陈主初 主编.病理生理学(七年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3、金惠铭 主编 病理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5、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6、高英茂主编.七年制组织学与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自评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演示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 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章肿瘤概论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概念 肿瘤( 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 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或凋亡不足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①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不能分化为正常的成熟细胞 ②生长旺盛具相对自主性,致瘤因素不存在亦能继续分裂增生,持续生长; ③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二、肿瘤的特性 肿瘤的肉眼形态和组织结构 肉眼观 (1)外观:多种多样:结节状、囊状、息肉状、分叶状、菜花状、乳头状、蕈 状、溃疡状、蟹足状、浸润肥厚状等; (2)大小:小的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原位癌),大的数千千克 *体表与大的体腔内常长得较大;密闭的腔道(颅腔、椎管内则一般较小)。 *良性肿瘤常长得较大;恶性肿瘤短期可致不良后果,常不大 (3)颜色(与组织起源、血供有关) 般者切面呈灰白色或灰红色。 脂肪瘤:黄色;黑色素瘤:黑色;血管瘤:红色、暗红色等; 有时可根据颜色辨别组织来源 (4)硬度(与种类、实质与间质的比例有关) 如:脂肪瘤较软,骨瘤较硬; 同为腺癌,实质较多的实性癌较软,如:髓样癌;间质较多的实性癌 质较硬,如:硬癌。 (5)数目:多为单发,偶为多发 如为多发性,诊断时应写:某某多发性某某癌 肿瘤的组织结构一一实质与间质 (1)实质(肿瘤细胞)如:腺瘤的实质细胞是腺上皮,脂肪瘤的实质是脂肪细
2 第五章 肿瘤概论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 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或凋亡不足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① 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不能分化为正常的成熟细胞 ② 生长旺盛具相对自主性,致瘤因素不存在亦能继续分裂增生,持续生长; ③ 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二、肿瘤的特性 肿瘤的肉眼形态和组织结构 肉眼观 (1)外观:多种多样:结节状、囊状、息肉状、分叶状、菜花状、乳头状、蕈 状、溃疡状、蟹足状、浸润肥厚状等; (2)大小:小的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原位癌),大的数千千克; * 体表与大的体腔内常长得较大;密闭的腔道(颅腔、椎管内则一般较小)。 * 良性肿瘤常长得较大;恶性肿瘤短期可致不良后果,常不大。 (3)颜色(与组织起源、血供有关) 一般者切面呈灰白色或灰红色。 脂肪瘤:黄色;黑色素瘤:黑色;血管瘤:红色、暗红色等; 有时可根据颜色辨别组织来源。 (4)硬度(与种类、实质与间质的比例有关) 如:脂肪瘤较软,骨瘤较硬; 同为腺癌,实质较多的实性癌较软,如:髓样癌;间质较多的实性癌 质较硬,如:硬癌。 (5)数目:多为单发,偶为多发 如为多发性,诊断时应写:某某多发性某某癌。 肿瘤的组织结构——实质与间质 (1)实质(肿瘤细胞)如:腺瘤的实质细胞是腺上皮,脂肪瘤的实质是脂肪细
*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依据实质的形态 (2)间质:实质之间的纤维组织、血管、淋巴管,无特异性,起支持与营养的 作用 还可见淋巴细胞与巨嗜细胞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肌成纤维细胞—可延缓细胞浸润,减少扩散 *实质:元凶;间质:帮凶 *治疗新方案:栓塞间质动脉(介入治疗)·实质细胞“饿死 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 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存 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异型性小则成熟度高,异型性大则成熟度低; 异型性大小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主要形态学依据 1、良性肿瘤:异型性小,瘤细胞与起源正常的细胞相似 (1)量的增加。(2)实质与间质在排列、组合上存在一定差异。 如:子宫平滑肌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细胞相似,只是排列成编织状 2、恶性肿瘤:异型性大,除组织结构构成与排列有差异外,还具有瘤细胞的异 型性。 瘤细胞的多形性:恶性肿瘤细胞大,大小不一,有时出现瘤巨细胞。形态不一。 染色的深浅不 核的多形性: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大(由正常的1:4-6变为1:1等); 核染色深(核内DNA増多);核大小、形态不一,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奇 异核等;核分裂象多见,并可找到病理性核分裂象。如:不对称性、多极性核分 裂。其中病理性核分裂象对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3)瘤细胞胞浆的改变 嗜碱性 核蛋白增多。 而且胞浆里可出现特异性产物(激素、糖原、角蛋白、色素等)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来源。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
3 胞。 * 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依据实质的形态。 (2)间质:实质之间的纤维组织、血管、淋巴管,无特异性,起支持与营养的 作用。 还可见淋巴细胞与巨嗜细胞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肌成纤维细胞 可延缓细胞浸润,减少扩散。 * 实质:元凶;间质:帮凶; * 治疗新方案:栓塞间质动脉(介入治疗) 实质细胞“饿死”。 肿瘤的异型性 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存 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异型性小则成熟度高,异型性大则成熟度低; 异型性大小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主要形态学依据。 1、良性肿瘤:异型性小,瘤细胞与起源正常的细胞相似。 ⑴量的增加。 ⑵实质与间质在排列、组合上存在一定差异。 如:子宫平滑肌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细胞相似,只是排列成编织状。 2、恶性肿瘤:异型性大,除组织结构构成与排列有差异外,还具有瘤细胞的异 型性。 瘤细胞的多形性:恶性肿瘤细胞大,大小不一,有时出现瘤巨细胞。形态不一。 染色的深浅不一。 核的多形性: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大(由正常的 1:4—6 变为 1:1 等); 核染色深(核内 DNA 增多);核大小、形态不一,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奇 异核等;核分裂象多见,并可找到病理性核分裂象。如:不对称性、多极性核分 裂。其中病理性核分裂象对恶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3)瘤细胞胞浆的改变 嗜碱性 核蛋白增多。 而且胞浆里可出现特异性产物(激素、糖原、角蛋白、色素等)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来源。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肿瘤的生长
生长速度:不同肿瘤有极大差别,良性者较慢 恶性者较快(易发生坏死)。 良性者生长加速应疑有恶变。 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方式)逐渐增大,不侵犯周围组织,形 成完整包膜(挤压周围组织所致),可推动。 (2)浸润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如树根一样侵袭周围组织,无 完整包膜,不易推动,不易切除干净 (3)外生性生长:发生于体表、体腔表面和有腔器官表面的肿瘤,常向外生长, 形成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和蕈状外形。良性者多为单纯的外生性生长,恶性 者多为外生性伴浸润性生长 2、肿瘤的扩散(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1)直接蔓延:从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广泛浸润性生长。沿组织间隙、血管、 淋巴管、神经束衣侵入邻近组织或器官。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到达他处并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部位相同性质的新肿瘤的过程。所形成的新肿瘤称转移瘤。 淋巴道转移:癌多经此途径转移。(如:胃癌)。“哨兵淋巴结”第一个发现转移 的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变硬、活动度下降。 血道转移:肉瘤、肝癌、肺癌和绒毛膜上皮癌易经血道转移。由于静脉壁较薄, 且管内压力较低,故瘤细胞多经静脉入血。 血道转移途径:*侵入体循环 肺 *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 肝转移瘤(如:胃癌) *原发性肺肿瘤经肺静脉或其他部位肿瘤细胞经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可到 达全身其他部位而形成转移瘤。如:脑、骨、肾上腺等 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可脱落进入体腔,形成转移瘤。如 胃粘液癌转移到卵巢形成的肿瘤,称 Kukenberg瘤。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阻塞。但亦为相对的,如 发生于肠道的良性肿瘤可引起肠腔狭窄,导致肠梗阻;颅内良性肿瘤压迫脑组织
4 生长速度:不同肿瘤有极大差别,良性者较慢。 恶性者较快(易发生坏死)。 良性者生长加速应疑有恶变。 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方式)逐渐增大,不侵犯周围组织,形 成完整包膜(挤压周围组织所致),可推动。 (2)浸润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如树根一样侵袭周围组织,无 完整包膜,不易推动,不易切除干净。 (3)外生性生长:发生于体表、体腔表面和有腔器官表面的肿瘤,常向外生长, 形成乳头状、息肉状、菜花状和蕈状外形。良性者多为单纯的外生性生长,恶性 者多为外生性伴浸润性生长。 2、肿瘤的扩散(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 1)直接蔓延:从原发部位向周围组织广泛浸润性生长。沿组织间隙、血管、 淋巴管、神经束衣侵入邻近组织或器官。 2)转移: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到达他处并继续生长, 形成与原发部位相同性质的新肿瘤的过程。所形成的新肿瘤称转移瘤。 淋巴道转移:癌多经此途径转移。(如:胃癌)。“哨兵淋巴结” 第一个发现转移 的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变硬、活动度下降。 血道转移:肉瘤、肝癌、肺癌和绒毛膜上皮癌易经血道转移。由于静脉壁较薄, 且管内压力较低,故瘤细胞多经静脉入血。 血道转移途径:*侵入体循环 心 肺 * 侵入门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 肝转移瘤(如:胃癌) * 原发性肺肿瘤经肺静脉或其他部位肿瘤细胞经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可到 达全身其他部位而形成转移瘤。如:脑、骨、肾上腺等。 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可脱落进入体腔,形成转移瘤。如: 胃粘液癌转移到卵巢形成的肿瘤,称 Kukenberg 瘤。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局部压迫和阻塞。但亦为相对的,如 发生于肠道的良性肿瘤可引起肠腔狭窄,导致肠梗阻;颅内良性肿瘤压迫脑组织
引起颅高压;内分泌性肿瘤常引起某一激素分泌过多,如:脑垂体肿瘤可引起巨 人症。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除压迫与阻塞外,还可因浸润生长破坏正常器官, 侵及神经则可引起顽固性疼痛,肿瘤坏死可形成溃疡、出血,伴发感染则可发热; 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恶病质:指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及衰竭状态。其发生与恶性肿瘤 并发溃疡、出血、引起食欲不振,发热消耗及坏死组织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代谢障 碍所致。 第二节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肿瘤的命名原则 (一)良性肿瘤:部位+起源组织+瘤 如:脂肪瘤、皮肤乳头状瘤 (二)恶性肿瘤: 1、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癌( carcinoma):部位+起源组 织+癌 如:宫颈鳞状细胞癌、右颊基底细胞、结肠腺癌等。 2、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 sarcoma) 部位+起源组织+肉瘤 如:小肠平滑肌肉瘤、右腓骨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3、癌与肉瘤都有 癌肉瘤( carcinosarcoma 5、其他: (1)起源于幼稚组织的恶性肿瘤称“母细胞瘤”。 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良性: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 (2)有些肿瘤成分复杂或沿用习惯,在肿瘤名称前加“恶性”二字。 如:恶性畸胎瘤、恶性神经鞘瘤等 (3)以人名来命名的恶性肿瘤:如:尤文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4)某些以“病”、“瘤”称呼:白血病、“精原细胞瘤”。 (5)按瘤细胞形态特点命名:肺燕麦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
5 引起颅高压;内分泌性肿瘤常引起某一激素分泌过多,如:脑垂体肿瘤可引起巨 人症。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除压迫与阻塞外,还可因浸润生长破坏正常器官, 侵及神经则可引起顽固性疼痛,肿瘤坏死可形成溃疡、出血,伴发感染则可发热; 晚期可出现恶病质。 * 恶病质:指严重消瘦、乏力、贫血及衰竭状态。其发生与恶性肿瘤 并发溃疡、出血、引起食欲不振,发热消耗及坏死组织产生毒素引起机体代谢障 碍所致。 第二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一)良性肿瘤:部位+起源组织+瘤 如:脂肪瘤、皮肤乳头状瘤 (二)恶性肿瘤: 1、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癌(carcinoma):部位+起源组 织+癌 如:宫颈鳞状细胞癌、右颊基底细胞、结肠腺癌等。 2、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肉瘤(sarcoma) 部位+ 起源组织+肉瘤 如:小肠平滑肌肉瘤、右腓骨骨肉瘤、纤维肉瘤等。 3、癌与肉瘤都有 癌肉瘤(carcinosarcoma) 5、其他: (1)起源于幼稚组织的恶性肿瘤称“母细胞瘤”。 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 良性: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 (2)有些肿瘤成分复杂或沿用习惯,在肿瘤名称前加“恶性”二字。 如:恶性畸胎瘤、恶性神经鞘瘤等; (3)以人名来命名的恶性肿瘤:如:尤文瘤、霍奇金淋巴瘤等。 (4)某些以“病”、“瘤”称呼:白血病、“精原细胞瘤”。 (5)按瘤细胞形态特点命名:肺燕麦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