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闵行区初三质量监控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0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87分) 、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一)(二)(三)为选做试题。请从下列A、B、G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 6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G组 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将你选定的一组符号填在答卷纸上。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伤心秦汉经行处, 。(《潼关怀古》)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观沧海》)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桃花源记》中,“ ”这个句子常被后人引用表示信息闭塞,与世 隔绝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神情与苏、黄不属()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夫专诸之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 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第1页共17页
第1页 共17页 2007 年闵行区初三质量监控考试 语 文 试 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 20 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87 分) 一、文言文(共 38 分) 考生注意:(一)(二)(三)为选做试题。请从下列 A、B、C 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 1—6 题。A 组:供使用 H 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 组:供使用 S 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 组: 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将你选定的一组符号填在答卷纸上。 A 组:供使用 H 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 分) 1.(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潼关怀古》)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 (3)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桃花源记》中,“_________”这个句子常被后人引用表示信息闭塞,与世 隔绝。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2. 神情与苏、黄不属.( )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三)阅读下文,完成 4—6 题(7 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 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 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 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 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 (作品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6.联系全文,秦王为什么说“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 先生也”?(3分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 ,一览众山小。(《望岳》) (4)德行宽裕, ,荣。(《周公诫子》) (5)《桃花源记》中,“ ”这个句子常被后人引用表示信息闭塞,与世 隔绝。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臣不胜受恩感激(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捕蛇者说(节选)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日:“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 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 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 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 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_盖一 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 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第2页共17页
第2页 共17页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 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选自________(作品名)。(2 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_________ 6.联系全文,秦王为什么说“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 先生也”?(3 分)__________ B 组:供使用 S 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 分) 1.(1)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游山西村》) (3)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 (4)德行宽裕,__________,荣。(《周公诫子》) (5)《桃花源记》中,“_________”这个句子常被后人引用表示信息闭塞,与世 隔绝。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2. 臣不胜.受恩感激( ) 3.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三)阅读下文,完成 4—6 题(7 分) 捕蛇者说(节选)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 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 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 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 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 盖一 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 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本文作者是 (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日 6.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3分) G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默写(15分) 1.(1)古人学问无遗力 。(《冬夜读书示子聿》 (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 (3) 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四十而不惑……(《孔孟论学》) (5)《桃花源记》中,“ ”这个句子常被后人引用表示信息闭塞,与世 隔绝。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其两膝相比者() 3.其远古刻尽漫失( (三)阅读下文,完成46题(7分)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土吏被甲,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孑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 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 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土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4.《周亚夫军细柳》一文选自 (作品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6.联系全文,汉文帝为什么说“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3分) 第3页共17页
第3页 共17页 4.本文作者是 (人名)。(2 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6.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3 分) C 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 分) 1. (1)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__。(《冬夜读书示子聿》) (2)老骥伏枥,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 (3)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四十而不惑……(《孔孟论学》) (5)《桃花源记》中,“________”这个句子常被后人引用表示信息闭塞,与世 隔绝。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2. 其两膝相比.者( ) 3. 其远古刻尽漫.失( ) (三)阅读下文,完成 4—6 题(7 分)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 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 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 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4.《周亚夫军细柳》一文选自__________(作品名)。(2 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6.联系全文,汉文帝为什么说“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3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日:“异哉,人之颈也!焦9而不吾类。”外 方人曰:“尔垒然③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 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瘿:yi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同“憔”字,细瘦。④垒然:凸出下垂的样子。 7.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4分)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凡饮之者辄病瘿一一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及见外方人至——今南方己定,兵甲已足 C.异哉,人之颈也——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2)“焦而不吾类”中“类”在句中的意思是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9.南歧之人“无一人无瘿者”,原因在于 (3分) 10.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3分) 现代文(共4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21分) 沟通的前提 ①记得有人著文,说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都很少与父母说一说心里话,如今参加了工 作,虽与父母同居一城,也常常回家看看,但更多的时候是丢下一些零用钱,而不是语 言。作者以己观人,发现身边的人大多也如自己一样,于是呼吁起沟通来了。 第4页共17页
第4页 共17页 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12 分)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 方人曰:“尔垒然④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 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瘿:(yǐ ng)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③焦:同“憔”字,细瘦。④垒然:凸出下垂的样子。 7.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4 分)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凡饮之者辄病.瘿——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及见外方.人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异.哉,人之颈也——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2)“焦而不吾类.”中“类”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 __________ 9.南歧之人“无一人无瘿者”,原因在于__________。(3 分) 10.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_________。(3 分) 二、现代文(共 49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21 分) 沟通的前提 ①记得有人著文,说自己从小学到大学都很少与父母说一说心里话,如今参加了工 作,虽与父母同居一城,也常常回家看看,但更多的时候是丢下一些零用钱,而不是语 言。作者以己观人,发现身边的人大多也如自己一样,于是呼吁起沟通来了
②这情形是确实的,中国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读《红楼梦》看一看贾政与宝玉 的情形便可知道,宝二爷见到政老爹时差不多就是老鼠见了猫。《红楼梦》成书于二百 多年前,可见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倒也是古今不变的。 ③呼吁沟通者说,生命的本性是渴望沟通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沟通。但沟通是什 么呢?我想,沟通是 沟通可弥补情感的互缺,可以抚平各自的伤痛,又可 激荡岀思想的火花;沟通能够消除误解,能够平息怒火,能够达成垬识,能够互相激励。 倘以这样的标准衡量现今世事,缺少沟通的又岂止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呢?官民之间,师 生之间,警民之间…….总之,上下左右之间都有些缺乏沟通。 ④说起来,沟通并不繁难,不就是大家在一起谈谈么?可这谈谈真要达到沟通的目 的却又委实不易,因为这样的谈谈还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谈者都要诚实,如果谈虽是 谈了,但都戴着假面具,其结果恐怕不是亲近而是更加隔膜。再就是平等,谈者当不分 上下,无论尊卑,没有贵贱,大家都有同样说话的权利和资格,惟有如此才能沟通得起 来。中国人的“谈谈”也是有的,但谈的却是“要向我交心”,是私下里的教训和詈骂 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谈谈”,更重要的是要宽容,无论是谈话还是对话,所谈不 可能全是彼此一致的言语,倘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议论,立即就金刚怒目式的封杀和堵 嘴,是无情的批判和斥责,这样别说交流,恐怕连正常的说话也不敢了。 ⑤从这样的条件看,我们的文化中注定是不会有真的沟通的。《左传昭公七年》中 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 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臣”是使之臣服,在这样一级压一级的格局里 哪里会有沟通存在的地方呢?后来儒家文化成为统治文化,“三纲五常”成为人们必守 第5页共17页
第5页 共17页 ②这.情形是确实的,中国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读《红楼梦》看一看贾政与宝玉 的情形便可知道,宝二爷见到政老爹时差不多就是老鼠见了猫。《红楼梦》成书于二百 多年前,可见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倒也是古今不变的。 ③呼吁沟通者说,生命的本性是渴望沟通的,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沟通。但沟通是什 么呢?我想,沟通是__________;沟通可弥补情感的互缺,可以抚平各自的伤痛,又可 激荡出思想的火花;沟通能够消除误解,能够平息怒火,能够达成共识,能够互相激励。 倘以这样的标准衡量现今世事,缺少沟通的又岂止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呢?官民之间,师 生之间,警民之间… … 总之,上下左右之间都有些缺乏沟通。 ④说起来,沟通并不繁难,不就是大家在一起谈谈么?可这谈谈真要达到沟通的目 的却又委实不易,因为这样的谈谈还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谈者都要诚实,如果谈虽是 谈了,但都戴着假面具,其结果恐怕不是亲近而是更加隔膜。再就是平等,谈者当不分 上下,无论尊卑,没有贵贱,大家都有同样说话的权利和资格,惟有如此才能沟通得起 来。中国人的“谈谈”也是有的,但谈的却是“要向我交心”,是私下里的教训和詈骂, 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谈谈”,更重要的是要宽容,无论是谈话还是对话,所谈不 可能全是彼此一致的言语,倘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议论,立即就金刚怒目式的封杀和堵 嘴,是无情的批判和斥责,这样别说交流,恐怕连正常的说话也不敢了。 ⑤从这样的条件看,我们的文化中注定是不会有真的沟通的。《左传·昭公七年》中 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 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臣”是使之臣服,在这样一级压一级的格局里, 哪里会有沟通存在的地方呢?后来儒家文化成为统治文化,“三纲五常”成为人们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