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D E D 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1分。] 五、计算题(第1-4小题每题5分,第5小题7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调制速率NB=1/=1/833×10°s=1200Bd(波特) 数据传信速率R= NBa log2M R=1200log24=2400bis [评分标准:答对调制速率得1分;写出R公式得2分:求得正确的R得2分。] 2、h= PeL opt≈52字节 [评分标准:写出计算式,得3分,结果正确,得2分。] 3、1.192×103=2(1-18)Q(X)(1分) Q(X=6.81×106 (1分) 则X=435 (1分) [3/(82-1)]×PsN=4.352,Ps/N=39737(1分) 信噪比=10 DlogIo(PS/N)≈2599dB 4、最小码距dmin=3 t=dmn-ly2=1(3分) 5、1)每路4个电平 2)∴信道带宽是基带的两倍,∴2400=(1+a)·f 调制速率=Na=2fN=2×1600=3200波特或3200Bd(2分) 总比特率= NBa log2M=3200×log216=12800bis(2分) 3)频带利用率=12800/4800=267bsHz 或频带利用率=og216(1+0.5)267bts·Hz(2分)
A — B/D B — E C — D A/C/E — E — F E — [评分标准:答对一处,得 1 分。] 五、计算题(第 1—4 小题每题 5 分,第 5 小题 7 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调制速率NBd=1/T=1/833×10-6s=1200 Bd(波特) 数据传信速率 R=NBd log 2 M R=1200 log 2 4=2400 bit/s [评分标准:答对调制速率得 1 分;写出 R 公式得 2 分;求得正确的 R 得 2 分。] 2、h=PeL2 opt≈52 字节 [评分标准:写出计算式,得 3 分,结果正确,得 2 分。] 3、1.192×10-5=2 (1-1/8) Q (X) (1 分) Q (X)=6.81×10-6 (1 分) 则 X=4.35 (1 分) [3/(82 -1)]×Ps/N=4.352 ,Ps/N=397.37 (1 分) 信噪比=10log10(Ps/N)≈25.99dB (1 分) 4、最小码距dmin=3 (2 分) t=(dmin-1)/2=1 (3 分) 5、1)每路 4 个电平。 2)∵信道带宽是基带的两倍,∴2400=(1+α)·fN α=0.5,则fN=1600Hz 调制速率=NBd=2 fN=2×1600=3200 波特或 3200Bd (2 分) 总比特率=NBd log2M=3200×log216=12800 bit/s (2 分) 3)频带利用率=12800/4800=2.67bit/s·Hz 或频带利用率=log2[16/(1+0.5)]=2.67 bit/s·Hz (2 分) 6
2000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据通信原理试题 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題1分,共15分) 1.典型的数据终端设备(DTE)由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 部分构成 2.数据通信系统根据处理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远程批量处理系统和分时处理系统三类。 3.如果串行传输的数据码流其速率为9600bit/s,那么8位并行传输数据线上的访问周期 为毫秒 4.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a(t)通常是一个时间函数,它表示随机过程各个时刻数学期望值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反映随机过程在时间上 的位置。 5.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其平均功率有界,自相关函数仅与有关,而与时 间的起点无关。 6.数字数据传输是指在 上传输数据信号。 7.若利用活路信道300Hz~3400Hz来传输4QAM信号,如a=0,则其频谱利用率为bs·Hz 8.通常,在纠、检错编码中引入的监督码元越多,信道的 下降也越多 9.若要检出3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dm应 10.一个完整的DTE/DCE接口标准应包括四个特性,其中 特性规定了接口中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11.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中,使用了10个传输控制字符。当以同步方式通信时,除了 符允许使用外,其余9个传输控制字符都不允许在电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出现 12.报文的报头(或标题)包括发信站地址 地址和其它辅助控制信息等。 13.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节点都要对转发的数据分组进行 选择 14.根据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 链路连接、实现无差错传输 15.呼叫请求分组和呼叫接受分组传输时延之和,定义为 二、画图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某系统采用停发等候重发的差错控制方式,请在图1的“?”处填入ACK、NAK或数字序号(图1 的数字序号代表码组号)。 发送端 ACK 接收端 发现出错 2.已知二进制数据序列为01101011,以矩形脉冲为例,画出差分信号的波形图(假设“1”有电平变化)。 3.试画出具有三抽头的时域均衡器方框图 4.画岀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短帧结构格式 5.以图2所示的分组交换网为例,信息由A送往B,报文中的数字“1”、“2”为分组序号。交换机2按序 转发。试画出“?”处的报文或分组形式。 分组交换网 欲垫 牙錾文 6.图3表示DTE一A向DTE一B请求建立虚电路的过程,在下划线处填入合适的分组名称
2000 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据通信原理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典型的数据终端设备(DTE)由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 三部分构成。 2.数据通信系统根据处理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远程批量处理系统和分时处理系统三类。 3.如果串行传输的数据码流其速率为 9600bit/s,那么 8 位并行传输数据线上的访问周期 为 毫秒。 4.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 a(t)通常是一个时间函数,它表示随机过程各个时刻数学期望值随时间的变化情 况,反映随机过程在时间上 的位置。 5.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是与时间无关的常数,其平均功率有界,自相关函数仅与 有关,而与时 间的起点无关。 6.数字数据传输是指在 上传输数据信号。 7.若利用活路信道 300Hz~3400Hz 来传输 4QAM 信号,如α=0,则其频谱利用率为 bit/s· Hz。 8.通常,在纠、检错编码中引入的监督码元越多,信道的 下降也越多。 9.若要检出 3 个错码,则分组码的最小码距dmin应 。 10.一个完整的 DTE/DCE 接口标准应包括四个特性,其中 特性规定了接口中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11.在面向字符的数据传输控制规程中,使用了 10 个传输控制字符。当以同步方式通信时,除了 字 符允许使用外,其余 9 个传输控制字符都不允许在电文的标题和正文中出现。 12.报文的报头(或标题)包括发信站地址、 地址和其它辅助控制信息等。 13.在数据报方式中,每个节点都要对转发的数据分组进行 选择。 14.根据 OSI 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主要用于 链路连接、实现无差错传输。 15.呼叫请求分组和呼叫接受分组传输时延之和,定义为 。 二、画图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 某系统采用停发等候重发的差错控制方式,请在图 1 的“?”处填入 ACK、NAK 或数字序号(图 1 中的数字序号代表码组号)。 2.已知二进制数据序列为 01101011,以矩形脉冲为例,画出差分信号的波形图(假设“1”有电平变化)。 3.试画出具有三抽头的时域均衡器方框图。 4.画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HDLC 短帧结构格式。 5.以图 2 所示的分组交换网为例,信息由 A 送往 B,报文中的数字“1”、“2”为分组序号。交换机 2 按序 转发。试画出“?”处的报文或分组形式。 6.图 3 表示 DTE—A 向 DTE—B 请求建立虚电路的过程,在下划线处填入合适的分组名称。 7
DTE-真交换机A交换机BDTE-B 叶叫请求 呼叫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解释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R(0)一R(∞)=2的物理意义。 2.说明基带数据传输系统的构成。 3.简述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4.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可以分为5个阶段,其中除了第1阶段的接通线路和第5阶 段的切断通信线路(由公用交换网完成)外,还有哪3个阶段? 5.在存储一转发交换方式中,时延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6.在分组交换网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组的流量控制? 7.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8.试述远程集中器的功能? 四、填表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已知信息码元按行排成的方阵如表1所列,请在表1中填写水平偶校验的监督码元和发送序列(最先 发出的码写在最左边) 表1 信息码元 监督码元 11000 10000 发送序列 2.图4所示是一个B方式(900—“0”。270°—“1”)的2DPSK波形,请在表2中填入其相应的数据序列 八V八 图 3.一基带传输系统,其形成系统特性如图5所示。 H(E 200a300°f0z) 请在表3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表3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解释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R(0)—R(∞)=σ2 的物理意义。 2.说明基带数据传输系统的构成。 3.简述线性分组码的主要性质。 4.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可以分为 5 个阶段,其中除了第 1 阶段的接通线路和第 5 阶 段的切断通信线路(由公用交换网完成)外,还有哪 3 个阶段? 5.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中,时延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6.在分组交换网中,为什么要进行分组的流量控制? 7.开放系统互连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8.试述远程集中器的功能? 四、填表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 已知信息码元按行排成的方阵如表 1 所列,请在表 1 中填写水平偶校验的监督码元和发送序列(最先 发出的码写在最左边)。 表 1 信息码元 监督码元 11100 11000 10000 发送序列 2. 图 4 所示是一个B方式(90°—“0”。270°—“1”)的 2DPSK波形,请在表 2 中填入其相应的数据序列 ak。 ak 3. 一基带传输系统,其形成系统特性如图 5 所示。 请在表 3 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表 3 8
奈氏频率奈氏间隔传信速率bis频谱利用率bits·Hz 八电平传输 4.根据图6的网络结构,填写路由表(见表4)中的空缺项。假设每条链路的权数皆为1,路由选择采用 最小权数标记算法。 当前节点 下一个节点 目的节点 B C/D BCDE C BCEF D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4题每题5分,第5题7分,共27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已知仅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容量为33.6 kbit/s,其信号噪声功率比为30dB,试问此模拟信道限定 的带宽为多少 2.一理想基带传输系统,若四电平传输时奈氏频带内的信号噪声功率比为19.95dB,求其传输误码率? (提示:当X=4.40时,Q(X)=5.41×106;当X=445时,Q(X)=4.29×106) loxp 3.已知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为g(x)=+x2+x+1,信息码为10,求编码效率。 4.假设有一个分组交换网,信道误码率为10-5,分组最佳长度为256字节,问分组中的报头长度约为多 少字节? 5.已知一输入数据序列a为010110011,通过第一部分响应系统(见图7),假设信道传输无误码,求b和 c序列。 加法器 低道信道 判决 时延 出 r:码元长度截止频率=1f2T bk1 2000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数据通信原理试题答案 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 1.传输控制器2.联机实时系统3.0.8334.集中 5.时间间隔τ 6.数字信道 7. 8.传输效率9.≥4 功能 11.同步(SYN)12.终点收信站13.路由14.建立和拆除15.呼叫建立时延 画图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见教材P166图 2(a)
奈氏频率fN 奈氏间隔 传信速率 bit/s 频谱利用率 bit/s·Hz 八电平传输 4. 根据图 6 的网络结构,填写路由表(见表 4)中的空缺项。假设每条链路的权数皆为 1,路由选择采用 最小权数标记算法。 当前节点 下一个节点 目的节点 A B C D E F A — A A C D/E B B — B B C/D D C C C — C C D B/C D D — D D E C/D E E — E F B/C D/E F F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5 小题,第 1~4 题每题 5 分,第 5 题 7 分,共 27 分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 已知仅存在加性高斯白噪声的信道容量为 33.6kbit/s,其信号噪声功率比为 30dB,试问此模拟信道限定 的带宽为多少? 2. 一理想基带传输系统,若四电平传输时奈氏频带内的信号噪声功率比为 19.95dB,求其传输误码率? (提示:当X=4.40 时,Q(X)=5.41×10—6 ;当X=4.45 时,Q(X)=4.29×1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1 1 3 2 1 N P L Q L P s e 3. 已知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 +x2 +x+1,信息码为 110,求编码效率。 4. 假设有一个分组交换网,信道误码率为 10—5 ,分组最佳长度为 256 字节,问分组中的报头长度约为多 少字节? 5. 已知一输入数据序列ak为 010110011,通过第一部分响应系统(见图 7),假设信道传输无误码,求bk和 ck序列。 2000 年上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数据通信原理试题答案 一、填充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传输控制器 2.联机实时系统 3.0.833 4.集中 5.时间间隔 τ 6.数字信道 7.2 8.传输效率 9.≥4 10.功能 11.同步(SYN) 12.终点收信站 13.路由 14.建立和拆除 15.呼叫建立时延 二、画图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见教材 P166 图 4—1—2(a) 9
o1L1a1011L 3.出具有三抽头的时域均衡器方框图 〔t) 日加 4.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短帧结构格式 标志地址控制拉验标志 5.以图2所示的分组交换网为例,信息由A送往B,报文中的数字“1”、“2”为分组序号。交换机2按序 转发。试画出“?”处的报文或分组形式。 2B[1B 分組交换网 6.图3表示DTE一A向DTE一B请求建立虚电路的过程,在下划线处填入合适的分组名称。 nTE真交换机A交换机BDTE-B 呼叫请求 呼叫 接亮 呼叫连通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答:为平均功率与直流功率之差等于它的交流功率 2.答:见教材P56图3-1-5 3.答:(1)封闭性:指任意两许用码组之逐一模2和仍为一许用码组 (2)最小码距等于非零码的最小重量。 4.答:建立数据链路阶段,数据传送阶段和拆除数据链路阶段。 4.答:(1)经转的路由时延:(2)中继交换局数目时延: (3)每个交换局中的处理、排队时间 6.答:因为流入分组网的分组数量大于流出分组网的分组数量,会导致网路阻塞,严重时使数据停止流动, 造成既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的死锁现象 7.答:遵循OSⅠ参考模型和相关协议标准能够实现互连的具有各种应用目的的计算机 8.答:将离分组交换机较远的终端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中、高速传输信道与分组交换连接起来 四、填表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 3.出具有三抽头的时域均衡器方框图。 4. 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HDLC 短帧结构格式。 5.以图 2 所示的分组交换网为例,信息由 A 送往 B,报文中的数字“1”、“2”为分组序号。交换机 2 按序 转发。试画出“?”处的报文或分组形式。 6.图 3 表示 DTE—A 向 DTE—B 请求建立虚电路的过程,在下划线处填入合适的分组名称。 三、简答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 答:为平均功率与直流功率之差等于它的交流功率 2. 答:见教材 P56 图 3—1—5 3. 答:(1)封闭性:指任意两许用码组之逐一模 2 和仍为一许用码组; (2)最小码距等于非零码的最小重量。 4.答:建立数据链路阶段,数据传送阶段和拆除数据链路阶段。 4. 答:(1)经转的路由时延;(2)中继交换局数目时延; (3)每个交换局中的处理、排队时间 6.答:因为流入分组网的分组数量大于流出分组网的分组数量,会导致网路阻塞,严重时使数据停止流动, 造成既不能输出也不能输入的死锁现象。 7.答:遵循 OSI 参考模型和相关协议标准能够实现互连的具有各种应用目的的计算机。 8.答:将离分组交换机较远的终端数据集中起来,通过中、高速传输信道与分组交换连接起来。 四、填表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