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PLC的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输出点数(I/O点数) 2内存容量 注意:“内存容量”实际是指用户程序容量, 不包括系统程序存储器的容量。 3扫描速度(单位:ms/k或μs/步。) 4指令条数 5内部继电器和寄存器数目 6编程语言及编程手段 7高级模块 主控模块可实现基本控制功能,高级模块可实现 些特殊的专门功能。如A/D和D/A转换模块等。 2021/2/24
2021/2/24 21 二.PLC的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输出点数(I/O点数) 2.内存容量 注意: “内存容量”实际是指用户程序容量, 不包括系统程序存储器的容量。 3.扫描速度 (单位:ms/k或μs/步。 ) 4.指令条数 5.内部继电器和寄存器数目 6.编程语言及编程手段 7.高级模块 主控模块可实现基本控制功能,高级模块可实现 一些特殊的专门功能。如A/D和D/A转换模块等
三,PLC的内存分配及I/0点数 1./0继电器区:I/0区的寄存器可直接与PLC外部的 输入、输出端子传递信息,具有“继电器”的功能, 有自己的“线圈”和“触点”。故常称为“I/0继电 器区” 2.内部通用继电器区:只能在PLC肉部使用,其作用与 中间继电器相似,在程序控制中可存放中间变量 3数据寄存器区:只能按字使用,不能按位使用。一 般只用来夸放各种数据。 4.特殊继电器、寄存器区:被系統内部占用,专门用 于某些特殊目的,一般不能由用户任意占用。 5.系统寄存器区:用来夺放各种重要信息和参数。通过 用户程序,不能读取和修改系统寄存器的内容 2021/2/24 22
2021/2/24 22 三.PLC的内存分配及I/O点数 1. I/0继电器区: I/0区的寄存器可直接与PLC外部的 输入、输出端子传递信息,具有“继电器”的功能, 有自己的“线圈”和“触点”。故常称为“I/0继电 器区”。 2.内部通用继电器区:只能在PLC内部使用,其作用与 中间继电器相似,在程序控制中可存放中间变量。 3.数据寄存器区 :只能按字使用,不能按位使用。一 般只用来存放各种数据。 4.特殊继电器、寄存器区 :被系统内部占用,专门用 于某些特殊目的,一般不能由用户任意占用。 5.系统寄存器区:用来存放各种重要信息和参数。通过 用户程序,不能读取和修改系统寄存器的内容
第四节P!C的分类及功能 PLC的分类 1.按结构形式分类 3.按I/0点数和程序容量 ①整体式 分类 ②模块式 分类 I/0点数 程序容量 2.按功能分类 超小型机 64点以内256~100字节 ①低档机 小型机 64~256 1~36K字节 中型机 256~20483.~13K字节 ②中档机 大型机 2048以上13K字节以上 ③高档机 2021/2/24
2021/2/24 23 第四节 PLC的分类及功能 一.PLC的分类 1. 按结构形式分类 ① 整体式 ② 模块式 2. 按功能分类 ① 低档机 ② 中档机 ③ 高档机 分 类 I/0点数 程序容量 超小型机 64点以内 256~1000字节 小型机 64~256 1~3.6K字节 中型机 256~2048 3.6~13K字节 大型机 2048以上 13K字节以上 3. 按I/O点数和程序容量 分类
二,PLC的主要功能 1.条件控制功能 2.定时/计数控制功能 3.数据处理功能 4.步进控制功能 5.A/D与D/A转换功能 6.运动控制功能 7.过程控制功能 8.扩展功能 9.远程|/0功能 10通信联网功能 11.监控功能 2021/2/24 24
2021/2/24 24 二.PLC的主要功能 1. 条件控制功能 2.定时/计数控制功能 3. 数据处理功能 4. 步进控制功能 5. A / D 与 D / A转换功能 6. 运动控制功能 7. 过程控制功能 8.扩展功能 9. 远程I/ 0功能 10.通信联网功能 11.监控功能
第五节P!C的特点、应用场合和发展趋势 PLc的主要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隔离(采用光电耦合器 ②滤波 ③对PLC的内部电源采取了屏蔽、稳压、保护等措施 ④设置了连锁、环境检测与诊断、 Watchdog等电路 ⑤利用系统软件定期进行系统状态、用户程序、工作环 境和故障检测。 ⑥对用户程序及动态工作数据进行电池备份 ⑦采用密封、防尘、抗振的外亮封装结构。 ⑧以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内部处理过程不依赖于机械 触点。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也提高了抗干 扰能力。 2021/2/24 25
2021/2/24 25 第五节 PLC的特点、应用场合和发展趋势 一.PLC的主要特点 1.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隔离(采用光电耦合器 ) ② 滤波 ③ 对PLC的内部电源采取了屏蔽、稳压、保护等措施。 ④ 设置了连锁、环境检测与诊断、Watchdog等电路。 ⑤ 利用系统软件定期进行系统状态、用户程序、工作环 境和故障检测。 ⑥ 对用户程序及动态工作数据进行电池备份。 ⑦ 采用密封、防尘、抗振的外壳封装结构。 ⑧ 以集成电路为基本元件,内部处理过程不依赖于机械 触点。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也提高了抗干 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