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 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 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呼? 疾:恨聪:明谗谄:说好人的坏话,形作名 明:形作名,指君王的眼睛 邪曲:形作名,邪恶不正的人;公:形作名,国家 方正:形作名,公正无私的人之:取消独立性 离忧:遭遇忧愁始:起源本:根本 极:疲惫惨怛:内心悲痛穷:处境困难 见:被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 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 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 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 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呼? 疾:恨 聪:明 谗谄:说好人的坏话,形作名 明:形作名,指君王的眼睛 邪曲:形作名,邪恶不正的人;公:形作名,国家 方正:形作名,公正无私的人 之:取消独立性 离忧:遭遇 忧愁 始:起源 本:根本 极:疲惫 惨怛:内心悲痛 穷:处境困难 见:被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 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 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蘼不毕见 自:从好色:指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的内容 淫:淫乱怨诽:诽谤愤怨之情 乱:反叛兼之: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 称、道、述:追述,提及刺:讽刺 明:阐明崇:广博深远 治乱之条贯: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 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 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自:从 好色:指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的内容 淫:淫乱 怨诽:诽谤愤怨之情 乱:反叛 兼之: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 称、道、述:追述,提及 刺:讽刺 明:阐明 广崇:广博深远 治乱之条贯: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 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 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皤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约:简约微:含蓄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 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 疏:疏远濯:通“浊”淖:泥浆 蝉:名作状浊秽:指黑暗社会 滋同兹:污泥嚼然:洁白的样子 泥:从污泥中出来,名作动滓:污黑,名作形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 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 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约:简约 微:含蓄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 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 疏:疏远 濯:通“浊”淖:泥浆 蝉:名作状 浊秽:指黑暗社会 滋同兹:污泥 嚼然:洁白的样子 泥:从污泥中出来,名作动 滓:污黑,名作形
问题探讨三: 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离骚》?是怎样 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作者对《离骚》的内容和艺术技巧作了高 度的评价。 从文如其人的角度对屈原的高洁品行给 予高度赞美,指出屈原的“志洁”“行廉” 是“文约”“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 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的思想基础
问题探讨三: 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离骚》?是怎样 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作者对《离骚》的内容和艺术技巧作了高 度的评价。 从文如其人的角度对屈原的高洁品行给 予高度赞美,指出屈原的“志洁”“行廉” 是“文约”“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 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