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634.5104-2002 3一般体系结构 本标准定义了开放的TCP/IP接口的使用,这个网络包含例如传输DL/T634.5101一2002ASDU 的远动设备的局域网。包含不同广域网类型(如X.25,帧中继;ISDN等等)的路由器可通过公共的 TCPP-局域网接口互联(见图1)。图1所示为一个冗余的主站配置与一个非冗余的主站配置。 101应用层 101应用层 传输接口 传输接口 端系统 主站 TCP/IP TCP/IP (中心站) 局域网接口m 局域网接口■ 路由器(X.23,FR,ISDN.) 路由器 路由器 网络 网络 X.25,FR,ISDN.. X.25,FR.ISDN.. 路由器(X.25,FR,IDN,.) 路由器(X.25,FR,SDN,.) 局城网接口: 品城网接口 TCP/IP TCP/IP 增系统 千站 传物接口 传输接口 (远方站) 101应用层 101应用层 无冗余 有冗余 &局城网接口可能冗余。 图1一般体系结构 使用单独的路由器有以下好处: 端系统无需特殊的网络软件; 端系统无需路由功能; 端系统无需网络管理; 更便于从专门从事于远动设备的制造商处得到端系统; 更便于从非专业远动设备的制造商处得到适用于各种网络的路由器; 只需更换路由器即可改变网络类型,而对端系统没有影响; 特别适合于转换原已存在的支持DL/T634.5101一2002的端系统; 现在和将来都易于实现。 4规约结构 图2所示为端系统的规约结构。 图3所示为本标准推荐使用的TCPP协议子集(RFC2200)。本标准出版时,RF℃文件均为有效, 但可能在某时被等效的RF℃文件所取代,相关的RFC文件可从网址htp:/www,ietf.org取得。 如图1所示的例子,以太网802.3栈可能被用于远动站端系统或DTE(数据终端设备)驱动一单独的 路由器。如果不要求冗余,可以用点对点的接口(如X.21)代替局域网接口接到单独的路由器,这样可以 在对原先支持DL/T634.5101一2002的端系统进行转化时,保留更多本来的硬件。 其他来自RF℃2200的兼容子集都是允许的。 2
DL/T634.5104-2002 本标准采用的TCPP传输集与在其他引用标准中的定义相同,没有变更。 根据DL/T634.5101一2002从GB/T18657.5一2002中选取的应用功能 初始化 用户进程 从DLT634.5101-2002和EC60870-5-104中选取的ASDU 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应用层 传输接口(用户到TCP的接口) (第7层) 传输层(第4层) 网络层(第3层) TCP/IP协议子集(RFC2200) 链路层(第2层) 物理层(第1层) 注:第5、第6层未用。 图2定义的远动配套标准选择的标准版本 传输层接口(用户到TCP的接口) RFC793(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层(第4层) RFC791(互联网协议) 网络层(第3层) RF℃1661 (PPP) RF℃894 数据链路层 RFC 1662 (在以太网上传输P数据报) (第2层) (HDLC顿格式PPP) X.21 EEE802.3 物理层(第1层) 串行线 以太网 图3选择的TCP/IP协议集RFC2200的标准版本 5应用规约控制信息(APCI)的定义 传输接口(用户到TCP)是个面向流的接口,它没有为DL/T634.5101一2002中的ASDU定义任何 启动或者停止机制。为了检出ASDU的启动和结束,每个APCI包括下列的定界元素:一个启动字符, ASDU的规定长度,以及控制域(见图4)。可以传送一个完整的APDU(或者出于控制目的,仅仅是传送 APCI域)(见图5)。 启动字符68H APDU长度(最大,253) 控制域八位位组1 APCI 整制城八位位组2 差樹域八位位组3 APDU APDU长度 控解皱八位位组4 DL/T634,5101-2002和EC ASDU 60870-5-104定义的ASDU 图4远动配套标准的APDU定义
DL/T634.5104-2002 注:以上所使用的缩略语出自GB/T18657.3一2002的第5章,如下所示: APCI应用规约控制信息; ASDU应用服务数据单元; APDU应用规约数据单元。 启动字符68H 启动字符68H定义了数据流中的起点。 APDU长度 APDU的长度域定义了APDU体的长度,它包括 控制城八位位组1 APCI的四个控制域八位位组和ASDU。第一个被计 APC 控制城八位位组2 数的八位位组是控制域的第一个八位位组,最后一个 控制城八位位组3 被计数的八位位组是ASDU的最后一个八位位组。 控制城八位位组4 ASDU的最大长度限制在249以内,因为APDU域的 最大长度是253(APDU的最大值等于255减去启动 图5远动配套标准的APCI定义 和长度的八位位组),控制域的长度是4个八位位组。 控制城定义了保护报文不至丢失和重复传送的控制信息、报文传输启动/停止以及传输连接的监视等 控制信息。控制域的计数器机制是根据TU-TX.25标准中推荐的2.3.2.2.1至2.3.2.2.5来定义的。 图6、图7、图8为控制域的定义。 三种类型的控制域格式用于编号的信息传输(I格式),编号的监视功能(S格式)和未编号的控制功能 (U格式)。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比特1=0定义了I格式,I格式的APDU常常包含一个ASDU。I格式的 控制信息如图6所示。 bit 6 2 发送序列号N(S) LSB 0 八位位组1 MSB 发送岸列号N(S) 八位位组2 接收序列号N(R) LSB 0 人位位组3 MSB 接收序列号N(R) 八位位组4 图6信息传输格式类型(Ⅱ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比特1=1并且比特2=0定义了S格式。S格式的APDU只包括AP℃I。S 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7所示。 bit 8 6 0 0 人位位组1 八位位组2 接收序列号N(R) LSB 0 八位位组3 MSB 接收序列号N(R) 八位位组4 图7编号的监视功能类型(S格式)的控制域 控制域第一个八位位组的比特1=1并且比特2=1定义了U格式。U格式的APDU只包括APCI。 U格式的控制信息如图8所示。在同一时刻,TESTFR、STOPDT或STARTDT中只有一个功能是激活 的。 bit 5 4 3 TESTFR STOPDT STARTDT 八位位组1 确认工生效确认生效厂确认生效 八位位组2 0 0 八位位组3 八位位组4 图8未编号的控制功能类型(U格式)的控制域 4
DL/T634.5104一2002 5.1防止报文丢失和报文重复传送 发送序列号N(S)和接收序列号N(R)的使用与ITU-TX.25定义的方法一致。为了简化起见,附加 的次序如图9-图12所示。 A站 B站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内部计数器V状茶 内部计数程V状态 Ack v(S)V(R) V(S)V(R)Ad 000 00 I(0,0) 1 1(1,0) 2 1 1(2,02 3 2 3 1(0,3) 1 1(1,3) 2 2 132) 图9编号的I格式APDU的未受干扰过程 A站 B站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内部计数器V状态 内部计数器V状盍 Ack V(S)V(R) v(S)V(R)Adk 00 0 00 0 I(0,02 1 I1.0) 1 2 1(2,0) 2 3 3 超时2 S(3) 3 图10用S格式APDU确认的编号的I格式APDU 的未受干扰过程 A站 B站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内部计数器V状态 内部计数器V状态 ◆V(S)V(R) V(S)V(R)Ack 00 I(0,0) 0 0 0 1 2 I(2,0) 1 主动关闭 顺序 陆后主动打开 箭误 (见图17-图20) 图11编号的I格式APDU受干扰的过程 5
DL/T634.5104-2002 A站 B站 APDU发送成接收后的 APDU发送或接枚后的 内部计数器V状态 内部计数器V软态 Ack v(S)V(R) V(S)V(R)Ack 0 0 0 0 00 1(0,0) 1 2 、 S(1) 1 主动关用 超时1上 随后主动打开 (见图17~图20) 图12最后的I格式APDU未被认可的情况下的超时 两个序列号在每个APDU和每个方向上都应按顺序加一。发送方增加发送序列号而接受方增加 接收序列号。接收站认可连续正确接收的一个APDU或者多个APDU,将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APDU 的发送序列号作为接收序列号返回,发送站把一个或几个APDU保存在缓冲区里,直到它收到接收序 列号,这个接收序列号是对所有发送序列号小于或等于该号的APDU的有效确认,这时就可以删除缓 冲区里已正确传送过的APDU。如只在一个方向进行较长的数据传输,就得在另一个方向发送S格式 认可这些APDU。这种方法应该在两个方向上采用。在创建一个TCP连接后,发送和接收序列号都被 设置成0。 下列定义对图9~图16有效: A站 B站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APDU发送或接收后的 内部计数器V状态 内部计数器V状查 Ack v(S)v(R) V(S)v(R)Ack 0 0 0 00 I(0,0) 1 (1,02 1 2 2 S(2) 租时 U(TESTFR激活) 1 U(TESTFR确认) 图13未受干扰的测试过程 V(S)=发送状态变量(见ITU-TX.25); V(R)=接收状态变量(见ITU-TX.25); Ack=指示DTE已经正确收到所有小于或等于这个编号的【格式的APDU: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