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27.100 F21 备案号:13605-2004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860.3-2004 /1EC61850-3:2002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3部分:总体要求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 substations- Part 3:General requirements (EC61850-3:2002,DT) 2004-03-09发布 200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ICS 27.100 F 21 备案号 :13605-2004 RI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 / T 860.3一 2004 /EEC 61850-3: 2002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3部分:总体要求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ystems in substations- Part 3: General requirements (IEC 61850-3: 2002, EDT 2004-03-09发布 2004-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DL/T860.3-2004 目 次 前言… 1范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和缩略语…4… 2 4质量要求4…2 5环境条件++*+ 6供电要求 》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访问安全4**
DL / T 860.3一 2004 目 次 前 言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I 定义和缩略语 ·······················“··········································································…… 2 质量要求 ····························································”··············································…… 2 环境条件 ···························“·”············································································…… 4 供电要求 ············································································································…… 7 1 门艺 八、 4 lj ‘n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访问安全
DL/T860.3一2004 前 言 本部分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国 经贸电力[2002]973号)第6项制定。 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该标准为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 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难一国际标准。该系列标准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分层的智能电子设备和变电 站自动化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满足实时信息和其他信息传输要求的服务模型; 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以适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采用对象建模技术,面 向设备建模和自我描述以适应应用功能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应用开放互操作性要求:快速传输变化值: 采用配置语言,配备配置工其,在信息源定义数据和数据属性:定义和传输元数据,扩充数据和设备 管理功能:传输采样测量值等,并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总体要求、系统和项目管理、一致性 测试等标准。迅速将此国际标准转化为电力行业标准,并贯彻执行,将提高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水平, 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互操作性。 本部分是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的一部分,本部分出版时,下述其他部分 也将成为DLT860系列标准的一部分。DLT860系列标准包括: DLT86O.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部分:概论 DLT860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2部分:术语 DLT860.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体要求 DLT860.4变电站通信网铬和系统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 DLT860.5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5部分:功能和设备模型的通信要求 DLT860.6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6部分:有关变电站ED的配置描述语言 DLT860.7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 型 DLT860.7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2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抽象通信服 务接口(ACSI) DLT860.7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3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公共数据 类 DLT8607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4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兼容的逻辑 节点类和数据类 DLT86O.8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映射到MMS (IS0/EC9506第1部分和第2部分)以及IS0/IEC8802-3 DLUT860.9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通过串行单方向 多路点对点链路传输采样值 DLT860.9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通过ISO/IEC8802-3 传输采样值 DLT8601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10部分:一致性测试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正C61850-3:200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第3部分:总 体要求》(英文版)。 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DL / T 860.3一 2004 月q 胃 本部分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国 经贸电力 〔2002] 973号)第 6项制定。 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制定了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该标准为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 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国际标准。该系列标准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分层的智能电子设备和变电 站自动化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满足实时信息和其他信息传输要求的服务模型; 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 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以适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采用对象建模技术,面 向设各建模和自我描述以适应应用功能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应用开放互操作性要求:快速传输变化值; 采用配置语言,配备配置工具,在信息源定义数据和数据属性;定义和传输元数据,扩充数据和设备 管理功能:传输采样测量值等。并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总体要求、系统和项目管理、一致性 测试等标准。迅速将此国际标准转化为电力行业标准,并贯彻执行,将提高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水平, 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互操作性。 本部分是 DL/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的一部分,本部分出版时,下述其他部分 也将成为DUT 860系列标准的一部分。DUC 860系列标准包括: DUT 860.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I部分:概论 DL/T 860.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2部分:术语 DUT 860.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3部分:总体要求 DUT 860.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4部分:系统和项目管理 DL/T 860.5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5部分:功能和设备模型的通信要求 DUT 860.6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6部分:有关变电站IED的配置描述语言 DUT 860.7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7-1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各的基本通信结构一原理和模 型 DUT 860.7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2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抽象通信服 务接口 (ACSD DUT 860.7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7-3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公共数据 类 DUT 860.74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4部分:变电站和馈线设备的基本通信结构一兼容的逻辑 节点类和数据类 DL/T 860.8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8-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 (SCSM)一映射到 MMS (ISO/IEC 9506第 1部分和第2部分)以及ISO/IEC 8802-3 DL/T 860.91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9-1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 (SCSM)一通过串行单方向 多路点对点链路传输采样值 DUT 860.9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9-2部分: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 )-通过ISO/IEC 8802-3 传输采样值 DUT 860.1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10部分:一致性测试 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IEC 61850-3: 2002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3部分:总 体要求》(英文版)。 本部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DL/T860.3一2004 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贵起草,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烟 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劲松、马文龙、刘佩娟、何卫、曾庆偶、徐田军。 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贵解释。 Ⅲ
DL / T 860.3一 2004 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烟 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徐劲松、马文龙、刘佩娟、何卫、曾庆禺、徐田军。 本部分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DL/T860.3一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3部分:总体要求 1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它定义了站内智能电子设备(ED)之间的通信及相关 的系统要求。 本部分属于通信网络的总体要求,重点是质量要求。它也述及环境条件和供电要求的指导方针, 根据其他标准和规范,对相关的特定要求提出了建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物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9254一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 CISPR22:1997) GB/T15153.1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idEC 60870-2-1:1995) GB/T15153.2一200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2篇:环境条件(气象、机械和其 他非电影响因素)(idt IEC60870-2-2:1996) GB/T17463一1998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1dtEC60870-4:1990) GB/T17626.3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EC610004- 3:1995) GBT17626.4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dt IEC61000-44:1995) GBT17626.5一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EC6100045: 1995) GBT17626.6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疑扰抗扰度试验(idEC 61000-4-6:1996) GB/T17626.8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8: 1993) GBT17626.10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 10:1993) GB/T17626.12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握荡波抗扰度试验(idt1EC61000-4-12: 1995) IEC 60654-4:1987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industrial-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Part 4:Corrosive and erosive influences IEC 60694:1996 Common specifications for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Standards IEC 61000-4-16:199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Part4-16: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Test for immunity to conducted,common mode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 Hz to 150 kHz 1
DL / T 860.3一 20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3部分:总体要求 , 范围 本部分适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SAS),它定义了站内智能电子设各 (IED)之间的通信及相关 的系统要求。 本部分属于通信网络的总体要求,重点是质量要求。它也述及环境条件和供电要求的指导方针, 根据其他标准和规范,对相关的特定要求提出了建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 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idt CISPR 22: 1997) GB/T 15153.1-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 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性 (idt IEC 60870-2-1: 1995) GB/T 15153.2-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工作条件 第2篇:环境条件 (气象、机械和其 他非电影响因素)(idtIEC 60870-2-2: 1996) GB/T 17463-1998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4部分:性能要求 (idtIEC 60870-4: 1990)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 3: 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dtIEC 61000-4-4: 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 (冲击)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 1995) GB/T 17626.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6: 1996) GB/T 17626.8-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8: 1993) 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 10: 1993) GB/r 17626.12-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idt EEC 61000-4-12: 1995) IEC 60654-4: 1987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industrial-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Part 4:Corrosive and erosive influences IEC 60694: 1996 Common specifications for high-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Standards EEC 61000-4-16: 1998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Part4-16: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Test for immunity to conducted, common mode disturbance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0 Hz to 150 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