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力 第二节弹力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弹力的概念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弹簧、小球、平面镜(2)、激光笔 学生用(每组):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铁架台、钩码、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1 第七章 力 第二节 弹力 1 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弹力的概念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弹簧、小球、平面镜(2)、激光笔。 学生用(每组):橡皮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铁架台、钩码、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播放炮弹飞人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激 、创设情 发学生的兴趣。。 景,引入新课 (动作危险、请勿模仿) 设疑:是什么力让此人飞起来的? 【模拟实验】演示:用压缩的弹簧把一个小球弹 观察实验:观察 到压缩的弹簧能把 出去。 个小球弹出去。 【揭示课题】 人飞出是压缩的弹 簧对人产生的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弹力。 (设计意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合作探(-)体验感受、合作研讨 分组设计、进行实验 究,建构知识|1.做做想想,探究弹性和塑性 并展示:拉橡皮筋、 挤压气球、压或拉弹 (1)出示【活动一】内容 簧、压直尺弯折铜丝、 【做一做】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橡皮|捏或压橡皮泥 (-)弹力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自己设 1.弹性和塑|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并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比较】请大家找出这些实验现象的异同小组交流讨论 点,并将它们分类。 共同点是:物体受到 【总结】 力都发生了变形。 不同点是:橡皮筋
2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 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播放炮弹飞人视频 (动作危险、请勿模仿) 设疑:是什么力让此人飞起来的? 【模拟实验】 演示:用压缩的弹簧把一个小球弹 出去。 【揭示课题】 人飞出是压缩的弹 簧对人产生的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弹力。 (设计意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观看视频,激 发学生的兴趣。。 观察实验:观察 到压缩的弹簧能把一 个小球弹出去。 二 、 合作探 究,建构知识 (一)弹力 1.弹性和塑 性 (一)体验感受、合作研讨 1.做做想想,探究弹性和塑性 (1)出示【活动一】内容: 【做一做】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橡皮 筋、气球、弹簧、直尺、铜丝、橡皮泥),自己设 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并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比较】请大家找出这些实验现象的异同 点,并将它们分类。 【总结】 分组设计、进行实验 并展示:拉橡皮筋、 挤压气球、压或拉弹 簧、压直尺弯折铜丝、 捏或压橡皮泥…… 小组交流讨论: 共同点是:物体受到 力都发生了变形。 不同点是:橡皮筋
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气球、弹簧、直尺不 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受力时恢复了原状; 铜丝、橡皮泥不受力 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时不能恢复原状。 状的性质叫塑性。 分类:前一类具有弹 性、后一类具有塑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计体会实验的过程 学生观察到弹簧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动手实验能被拉直,气球被挤爆 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性和塑性。) 了且不能恢复原状, (2)【观察与交流】让两位学生分别用自己最大的 讨论后回答:说明弹 力去拉伸弹簧和挤压气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性物体有一个承受范 围,超过这个范围物 了什么?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体就会被损坏。 2.弹力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列举应用实例: 弹性:撑竿跳、汽车 (3)【应用拓展】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你刹车片…… 能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塑性:揉面、捏泥 2.体验感受,探究弹力 (1)出示【活动二】内容 【体验感受】请用力压弹簧和拉弹簧,谈谈手有什实验并感受:弹 么感觉? 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 都对手产生了力。 【引导得出】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 会产生一个力,这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 结合实验感受, 的力叫做弹力。 认知弹力。 引导点拨: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弹 (设计意图:使 力也越大;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 过渡并设疑:像弹簧、橡皮筋等能发生弹性形 变产生弹力,像桌面、水泥地等较硬的物体会发生 力、认知弹力。) 形变吗?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
3 2.弹力 1.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到原 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弹性。 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 状的性质叫塑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设计体会实验的过程,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合作动手实验能 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性和塑性。) (2)【观察与交流】让两位学生分别用自己最大的 力去拉伸弹簧和挤压气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 了什么?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 这个限度也不能完全复原。 (3)【应用拓展】弹性和塑性的应用非常广泛,你 能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2.体验感受,探究弹力 (1)出示【活动二】内容: 【体验感受】请用力压弹簧和拉弹簧,谈谈手有什 么感觉? 【引导得出】弹力的概念: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 会产生一个力,这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 的力叫做弹力。 引导点拨: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弹 力也越大;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过渡并设疑:像弹簧、橡皮筋等能发生弹性形 变产生弹力,像桌面、水泥地等较硬的物体会发生 形变吗?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弹性形变 气球、弹簧、直尺不 受力时恢复了原状; 铜丝、橡皮泥不受力 时不能恢复原状。 分类:前一类具有弹 性、后一类具有塑性。 学生观察到弹簧 被拉直,气球被挤爆 了且不能恢复原状, 讨论后回答:说明弹 性物体有一个承受范 围,超过这个范围物 体就会被损坏。 列举应用实例: 弹性:撑竿跳、汽车 刹车片…… 塑性: 揉面 、捏泥 人…… 实验并感受:弹 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 都对手产生了力。 结合实验感受, 认知弹力。 (设计意图:使 学生通过实验感知弹 力、认知弹力。)
吗? (2)【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 桌面上放物体A前 后,墙上的光斑位置 发生改变。 思考回答:桌面 上放物体A后,桌面 追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发生了形变。 【方法渗透】此实验运用运用了转换法,把桌 面微小的形变进行放大。 【引导点拨】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 了解常见的弹力。 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一一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书本 (设计意图:拓 也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一一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展学生的思维和视 【引导小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野,帮助学生提高对 弹力的认识。) 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学以致用】 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力中是弹力的是() A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 B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学以致用、解决 C木块受到的阻力 问题:A、B。 D木块受到的重力 (二)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观察比较:拉力器受 (二)弹簧测|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到拉力较大时,弹簧 力计 【观察比较】一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拉力器。的伸长的越长 1.探究弹簧(1)提出问题: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 的伸长与拉关系?(出示【活动三】) 生猜想:拉力越大, 力大小的关(2)猜想请同学们大胆进行猜想。 弹簧伸长的越长、弹 强调:弹簧的伸长量 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 弹簧原长为L0 的大小成正比
4 吗? (2)【演示实验】 追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方法渗透】此实验运用运用了转换法,把桌 面微小的形变进行放大。 【引导点拨】书本放在桌面上,能使桌面发生 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书本 也发生弹性形变产生弹力——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引导小结】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压力、支 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学以致用】 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力中是弹力的是( ) A 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 B 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 C 木块受到的阻力 D 木块受到的重力 学生观察实验: 桌面上放物体 A 前 后,墙上的光斑位置 发生改变。 思考回答:桌面 上放物体 A 后,桌面 发生了形变。 了解常见的弹力。 (设计意图:拓 展学生 的思 维和视 野,帮助学生提高对 弹力的认识。) 学以致用、解决 问题:A、B。 (二)弹簧测 力计 1.探究弹簧 的伸长与 拉 力大小的关 系。 (二)实验探究、合作研讨 1.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观察比较】一同学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拉力器。 (1)提出问题: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大小有什么 关系?(出示【活动三】) (2)猜想:请同学们大胆进行猜想。 强调:弹簧的伸长量 弹簧原长为 L0 观察比较:拉力器受 到拉力较大时,弹簧 的伸长的越长。 生猜想:拉力越大, 弹簧伸长的越长、弹 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 的大小成正比……
弹簧受力时的长度L 生得出:弹簧的伸 长量 △L=L-L0 弹簧的伸长量为:L-L0 各小组讨论交流、合 作设计实验:分别在 弹簧下挂1N、2N、3N 4N…钩码,并测出 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 挂一次钩码时的长度 (3)设计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及伸长的长度。 说明: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 学生小组分工协 作,积极做实验,合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次数「拉力/N弹簧的长弹簧的伸 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数 度/cm 长量/cm 0123 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弹簧伸长的长度 与拉力成正比,但有 (4)分析论证 定的限度 【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 学生自制弹簧测 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力计。1.定零刻线。 2.弹簧测力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动手能 2.定终刻线。 计原理 力、合作精神,分析概括能力 3.平均分,画刻 (5)引导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 在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指针对线。(设计意圈:让学 3.作用 应的位置标上0N、1N、2N、3N,这样就做成了一生直观认识和体会自 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4.结构 己制作的为弹簧测力 2.【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计的学习做好铺垫 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回答:测量力的大小 伣察回答结构:弹簧 刻度盘、指针、铁杆
5 2.弹簧测力 计原理 3.作用 4.结构 弹簧受力时的长度 L 弹簧的伸长量为:L- L0 (3)设计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并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说明:弹簧受到拉力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次数 拉力/N 弹簧的长 度/cm 弹簧的伸 长量/cm 1 0 2 1 3 2 4 3 …… (4)分析论证 【实验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 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动手能 力、合作精神,分析概括能力。) (5)引导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 在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挂一次钩码时,指针对 应的位置标上 0N、1N、2N、3N,这样就做成了一 个简易的弹簧测力计。 2.【提出问题】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 度与拉力的大小成正比。 学生得出:弹簧的伸 长量 △ L =L-L0 各小组讨论交流、合 作设计实验:分别在 弹簧下挂 1N、2N、3N、 4N……钩码,并测出 弹簧没挂钩码时及每 挂一次钩码时的长度 及伸长的长度。 学生小组分工协 作,积极做实验,合 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数 据。 分析数据得出结 论:弹簧伸长的长度 与拉力成正比,但有 一定的限度。 学生自制弹簧测 力计。1.定零刻线。 2.定终刻线。 3.平均分,画刻 线。(设计意图:让学 生直观认识和体会自 己制作的为弹簧测力 计的学习做好铺垫。) 回答:测量力的大小。 观察回答结构:弹簧、 刻度盘、指针、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