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处理方法(2)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3)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及其精度评定方法(4)误差传播定律(5)不等精度观测以及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6)最小二乘原理与测量平差3.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中误差的计算以及误差传播。难点: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其误差传播,最小二乘平差理论。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4学时)1.本章基本要求掌握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内业计算方法、GNSS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本章教学内容(1)控制测量概述(2)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3)导线测量(4)交会定点(5)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计算(6)GNSS控制测量3.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导线测量、GNSS控制测量难点:导线测量、GNSS测量的平差计算第七章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和应用(4学时)1.本章基本要求掌握大比例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2.本章教学内容(1))地形图与基础地理信息的基本知识19
(1) 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处理方法 (2) 偶然误差的统计特征 (3) 观测值的最或然值及其精度评定方法 (4) 误差传播定律 (5) 不等精度观测以及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6) 最小二乘原理与测量平差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误差的计算以及误差传播。 难点: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其误差传播,最小二乘平差理论。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4 学时) 1.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导线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内业计算方法、GNSS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 2. 本章教学内容 (1) 控制测量概述 (2) 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 (3) 导线测量 (4) 交会定点 (5) 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计算 (6) GNSS 控制测量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导线测量、GNSS 控制测量 难点:导线测量、GNSS 测量的平差计算 第七章 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和应用(4 学时) 1.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大比例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了 解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2. 本章教学内容 (1) 地形图与基础地理信息的基本知识 19
(2)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3)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4)地形图的矢量化(5)地形图的应用3.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全站仪法、GNSS法数字测图的基本方法难点:全站仪法、GNSS法数字测图的实践第八章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和应用(4学时)1.本章基本要求掌握已知平面坐标的点位测设方法,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桥梁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和方法。2.本章教学内容(1)土木工程测量概述(2)建筑施工测量(3)线路工程测量(4)桥梁工程测量(5)隧道工程测量3.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已知平面坐标的点位测设原理,建筑、线路、桥梁、隧道测量的基本工作和方法。难点:建筑、线路、桥梁、隧道测量的工程实践。(二)实践教学(由于课时限制,采用开放实验或将部分实验合并到测量实习的办法,支撑毕业要求3.3、4.2、5.1)1.基本要求通过对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常规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操作实践,掌握测量高程、距离、坐标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土木工程中常见的测量问题。2.教学内容(1)普通水准测量20
(2)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 (3) 数字测图原理和方法 (4) 地形图的矢量化 (5) 地形图的应用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站仪法、GNSS 法数字测图的基本方法 难点:全站仪法、GNSS 法数字测图的实践 第八章 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和应用(4 学时) 1.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已知平面坐标的点位测设方法,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线路工程测量、 桥梁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和方法。 2. 本章教学内容 (1) 土木工程测量概述 (2) 建筑施工测量 (3) 线路工程测量 (4) 桥梁工程测量 (5) 隧道工程测量 3.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已知平面坐标的点位测设原理,建筑、线路、桥梁、隧道测量的基 本工作和方法。 难点:建筑、线路、桥梁、隧道测量的工程实践。 (二)实践教学(由于课时限制,采用开放实验或将部分实验合并到测量实 习的办法,支撑毕业要求 3.3、4.2、5.1) 1. 基本要求 通过对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 接收机等常规测量仪器和设备的 操作实践,掌握测量高程、距离、坐标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土木工程中常见 的测量问题。 2. 教学内容 (1) 普通水准测量 20
(2)经纬仪角度测量(3)全站仪测量(4)GNSS控制测量(5)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6)建筑物测设3.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难点:新型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制表: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1
(2) 经纬仪角度测量 (3) 全站仪测量 (4) GNSS 控制测量 (5)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 (6) 建筑物测设 3. 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新型测量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 制表: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 21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大纲课程代码CV104中文名: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名称英文名:IntroductionofCivil Engineering课程类别选修专业课修读类别16学分1学时开课学期第4学期开课单位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适用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无教材及主要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展望”,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年参考书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进展与前景”,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考核方式及各环节所占2000字学习心得(100%)比例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对学生大学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2000年9月第5次世界工程教育大会(EngineeringEducationandTrainingfor21thCenturyRequirements)上,来自世界个国的工程教育家公认:对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中,“对专业的热情”排在第一位。如果十木工程的重要性讲不好,可能对学生要影响以后几年。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对土木工程和建设管理的兴趣,我们力图进行的任何教学改革都会事倍功半。本课程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和特点;二是,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领域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在土木工程系,这门课被认为是关系到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最关键的课程之二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序号支撑比重毕业要求指标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22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CV104 中文名:土木工程概论 课程名称 英文名: Introd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专业课 修读类别 选修 学分 1 学时 16 开课学期 第 4 学期 开课单位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适用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 无 教材及主要 参考书 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展望”,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年 刘西拉,“结构工程学科的进展与前景”,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年 考核方式及 各环节所占 比例 2000 字学习心得 (100%) 一 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即“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 的兴趣”。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对学生大学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2000 年 9 月第 5 次世界工程教育大会(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21th Century Requirements)上,来自世界个国的工程教育家公认:对新一代工程技术 人员的要求中,“对专业的热情”排在第一位。如果土木工程的重要性讲不好, 可能对学生要影响以后几年。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对土木工程和建设管理的兴 趣,我们力图进行的任何教学改革都会事倍功半。 本课程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和特 点;二是,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领域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在土木工程系,这门课被认为是关系到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最关键的课程之 一。 二 本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及比重如下: 序号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内容 支撑比重 22
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毕业要求3.240%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施230%毕业要求6.1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330%毕业要求6.2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I.教学内容毕业要求指标点终身的职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成就毕业要求3.2、6.1、6.2与面临的挑战工程师与土木工程师:工程师与科学毕业要求3.2、6.1、6.2家的不同,土木工程的特点知识结构:实践、理论和计算的三极毕业要求3.2、6.1、6.2结构知识层次:分析、系统和社会三个层毕业要求3.2、6.1、6.2理论教学次课程设置与特点:介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毕业要求3.2、6.1、6.2及面对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准备能力建设: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毕业要求3.2、6.1、6.2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素质教育:爱国精神、竞争意识、辩毕业要求6.2证的思维方法,刻苦踏实的作风现场参观:上海重大工程(浦东机毕业要求6.2场、科技馆、陆家嘴、虹桥枢纽;虹实践教学桥综合交通枢纽等)班级座谈毕业要求3.2、6.1、6.22.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课程目标1: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十木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课程目标3: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23
1 毕业要求 3.2 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 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新思维,解决 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 40% 2 毕业要求 6.1 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 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施 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 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 30% 3 毕业要求 6.2 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 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0% 1. 本课程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毕业要求指标点 终身的职业: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成就 与面临的挑战 毕业要求 3.2、6.1、6.2 工程师与土木工程师:工程师与科学 家的不同,土木工程的特点 毕业要求 3.2、6.1、6.2 知识结构:实践、理论和计算的三极 结构 毕业要求 3.2、6.1、6.2 知识层次:分析、系统和社会三个层 次 毕业要求 3.2、6.1、6.2 课程设置与特点:介绍基础课、专业 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以 及面对环境变化需要的心理准备 毕业要求 3.2、6.1、6.2 能力建设: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创 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毕业要求 3.2、6.1、6.2 理论教学 素质教育:爱国精神、竞争意识、辩 证的思维方法,刻苦踏实的作风 毕业要求 6.2 现场参观:上海重大工程(浦东机 场、科技馆、陆家嘴、虹桥枢纽;虹 桥综合交通枢纽等) 毕业要求 6.2 实践教学 班级座谈 毕业要求 3.2、6.1、6.2 2. 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本课程通过设立若干课程目标来实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具体课程 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主要对应关系如下: 课程目标 1:具有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结合创 新思维,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2:具有基于土木工程相关知识和行业标准,能够初步评价工程 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对社会安全、经济、环境和文化等影响的能力。 课程目标 3:通过评估复杂土木工程解决方案,理解土木工程师应承担的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