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十 (2010年贵州安顺市) (一)阅读《出师表》,完成10一14题。(16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 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 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 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l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 什么意图?(2分) 答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 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3分)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
2010 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集锦(十一) (2010 年贵州安顺市) (一)阅读《出师表》,完成 10 一 14 题。(16 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 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 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 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 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 12、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 什么意图?(2 分) 答: 13、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 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出三点即可)(3 分) 答: 14、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
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一)出师表10、1卑鄙:出身卑微2光:发扬光大3简拔:选择提拔4咨:询问11 1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 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 告诚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 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 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ˆ回答亦可得满分)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出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 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 (2010年贵州毕节市)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5.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6.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1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3分) 14.属:通嘱”,嘱托大观:雄伟景象(2分)15.B(2分)16.沙鸥时而飞 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在朝廷做官则替百姓担忧,退处偏远的江湖则 替君王担忧。(4分)
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答: (一)出师表 10、1 卑鄙:出身卑微 2 光:发扬光大 3 简拔:选择提拔 4 咨:询问 11、 1 这实在是万分危急(关系到我们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啊。2 今天正当将要远离陛下的时 候,面对着所写的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12、围绕“借先帝之意, 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 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 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13、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 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作准备。14、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 可。 (2010 年贵州毕节市)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属予作文以记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15.与“而或长烟一空”中的“或”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或异二者之为 B.或王命急宣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6.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17.“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3 分) 答: 14.属:通“嘱”,嘱托 大观:雄伟景象 (2 分)15.B (2 分)16.沙鸥时而飞 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在朝廷做官则替百姓担忧,退处偏远的江湖则 替君王担忧。 (4 分)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 悲则泰然,喜则淡然。(3分) (2010年贵州省遵义市) (三)祖逖北伐(12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 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 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 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岀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 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②及渡江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译文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译文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19.(5分)(1)一起(2)等到(3)(4)如果、假如(5)平素、向来(每小题1分)20.(4 公)(1)“这并不是不好的东西!”于是起床舞剑。(2分)(2)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 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2分)21.(3分)闻鸡起舞(1分)。启示:把勤奋努力, 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学习。(2分) (2010年贵州省铜仁市) (二)(6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答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为妻妾之俸为之俸:俸禄
1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 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3 分) (2010 年贵州省遵义市) (三)祖逖北伐(12 分)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 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 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 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 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 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 分) 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 ②及渡江 及: 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 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译文: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译文: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 分) 答: 19.(5 分)(1)一起(2)等到(3)(4)如果、假如(5)平素、向来(每小题 1 分)20.(4 公)(1)“这并不是不好的东西!”于是起床舞剑。(2 分)(2)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 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2 分)21.(3 分)闻鸡起舞(1 分)。启示:把勤奋努力, 不断磨练自己的精神用于学习。(2 分) (2010 年贵州省铜仁市) (二)(6 分) 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答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 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为妻妾之俸为之 俸:俸禄
B.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好处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8.下面对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引邮中心论点, 自然贴切 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C.面宋民族英雄文天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 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 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4分) 译文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分) (2010年江西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冋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序》于石扬 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 异,始信穆父之言为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 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扬修”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11.用P”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1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分) 1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 分) 1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12.(1)结束(完了、停止)(1分)(2)跟随(1分)13.所 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14.疑 (1分)信(1分)1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分)(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贴 (1分)(自身的努力(1分)
B.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好处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8.下面对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而取义”,引邮中心论点, 自然贴切。 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C.面宋民族英雄文天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 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 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 9.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4 分) 译文: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4 分) 译文: (2010 年江西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1~15 题。(10 分)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序》于石扬 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 异,始信穆父之言为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 也。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 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扬修”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 ⑤怀素:唐代大书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 ⑦不诬:不假。 11.用“/”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 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1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 分) 罢:( ) 从:( ) 13.说说“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 分) 14.文中哪两个词语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 分) 15.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 分) 11.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异 12.(1)结束(完了、停止)(1 分)(2)跟随(1 分)13.所 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14.疑 (1 分) 信(1 分)15.(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1 分)(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贴 (1 分)(自身的努力(1 分)
(2010年江西省南昌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10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10.用“/”给乙段中画线句断句。(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谗:()(2)发:() 12.甲、乙两段文字的景物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2分) 13.具体分析甲段文字对阐明全文主 旨所起的作用。(2分) 14.从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1.(1)说坏话(1分(2)开放(1分)12.甲段悲凉萧然(1分)乙段:变幻无穷(四时不同、早 晚不同)(1分 13.作用:本段以悲景渲染“悲情”、与下文的“喜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古仁人”不 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最后点明全文主旨。(2分)14.(1)随遇而安、与民同乐。(2 分) (2010年山西省)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7~11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 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7.语段选自课文《 》。(2分) 8.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分) 余幼时即嗜学() 9.下列加点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2分) 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任选下面一句翻译。(2分)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A句,翻译 我选B句,翻译 11.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2分)
(2010 年江西省南昌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0~14 题。(10 分) 【甲】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10.用“/”给乙段中画线句断句。 (2 分) 朝 而 往 暮 而 归 四 时 之 景 不 同 而 乐 亦 无 穷也。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 分) (1)谗:( ) (2)发:( ) 12.甲、乙两段文字的景物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2 分) 答: 13.具体分析甲段文字对阐明全文主 旨所起的作用。(2 分) 答: 14.从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 分) 答: 11.(1)说坏话(1 分)(2)开放(1 分)12.甲段:悲凉/萧然(1 分)乙段:变幻无穷(四时不同、早 晚不同)(1 分 13.作用:本段以悲景渲染“悲情”、与下文的“喜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 “古仁人”“不 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思想,最后点明全文主旨。(2 分)14.(1)随遇而安、与民同乐。(2 分) (2010 年山西省) (一)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 7~11 题。(10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 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7.语段选自课文《 》。(2 分) 8.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2 分) 余幼时即嗜学( ) 。 9.下列加点字与“走送之”中的“走”用法不同的是( )。(2 分) A.小大之狱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先帝不以臣卑鄙 10.任选下面一句翻译。(2 分) A.不敢稍逾约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我选 A 句,翻译: 。 我选 B 句,翻译: 。 11.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求学精神和态度?(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