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2分)8.Sh特别爱好。9.C10.我选A句,翻译:不敢稍微 超过约定的期限 我选B句,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11.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 尊重老师,执着追求等。(答出两点即可) (2010年河北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4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 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 “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 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10.(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11.C(ABD三项均为 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 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2)请趁 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 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 鄙”。(1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
7.《送东阳马生序》。(2 分)8. Shì 特别爱好。9. C10.我选 A 句,翻译:不敢稍微 超过约定的期限。 我选 B 句,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11.专心致志,虚心求学,勤学好问, 尊重老师,执着追求等。(答出两点即可) (2010 年河北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0~14 题。(14 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 击之。”宋公曰:“不可。”既⑦济,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 “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 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 分)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 1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1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 分) 答: 1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答: 二.10.(1)战胜(攻破) (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11.C(ABD 三项均为 介出处所,可译为“在”;C 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12.(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 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2)请趁 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 13.示例一:鲁庄公“不鄙”。(1 分)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 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 “鄙”。(1 分)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
公“鄙”。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 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2010年安徽省) [三(15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 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而或长烟一空 (4)把酒临风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三)(15分)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共4分)(1) 幽暗,昏暗(2)花(3)全(4)执,拿16.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 分)(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2)沙洲上的 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 容。(每小题2分,共4分)(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2) 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18.根据选文,填写下表。(每空1分,共 3分)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 把酒临风。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2010年安徽省芜湖市) (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
公“鄙”。14.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 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算对) (2010 年安徽省) [三](15 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 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 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 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 分)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 分)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三〕 (15 分)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 幽暗,昏暗 (2)花 (3)全 (4)执,拿 16.翻译下列句子。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 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17. 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 容。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 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18.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每空 1 分,共 3 分)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醉翁亭记》: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 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快乐(或高兴)。 (2010 年安徽省芜湖市) (三)(15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