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黄厚江点评:刘恩樵 【实录】 《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 黄厚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和 作者)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怎样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通读了两遍,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预习习惯很好。不过,预习除了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高质量 的预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生:课文中“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他预习的时候在用心思考。现在同学们 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有难度;在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之后,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能 够解决。< xmlnamespace prefⅸx="stl"ns=" urn schemas- microsoft- com: offices marttags”"亼黄老师自己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许多问题。首先我对课文的 题目就产生了疑惑:“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的家? 生:作者的家。 师:对。是作者的家。可是,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 家的男子汉”,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 生: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哦,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还有作者 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从表达效果上看,“我” 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对。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可是除了亲切感呢?一一好,我们大家 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想一想,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加什么标点好?
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黄厚江《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及点评 执教:黄厚江 点评:刘恩樵 【实录】 《我们家的男子汉》课堂实录 黄厚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和 作者)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请一个同学说说是怎样预习的。 生:我把课文通读了两遍,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师:同学们的预习习惯很好。不过,预习除了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高质量 的预习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生:课文中“这是一个男孩子,这是一个男人”这句话,我不太理解。 师: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他预习的时候在用心思考。现在同学们 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有难度;在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之后,我想这个问题一定能 够解决。<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 marttags" />黄老师自己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有许多问题。首先我对课文的 题目就产生了疑惑:“我们家的男子汉”,是谁的家? 生:作者的家。 师:对。是作者的家。可是,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 家的男子汉”,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 生: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哦,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还有作者 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除此以外,大家再想一想,从表达效果上看,“我” 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对。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可是除了亲切感呢?——好,我们大家 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想一想,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加什么标点好?
生(齐):感叹号。(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 师:他读出了什么感情? 生:自豪感。 师:很好,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确实,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 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①我们②亲切感③自豪感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 生:文章除了题目外还有小标题。 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师:“总结”这个词用得似乎不太恰当。总结是相对前面的内容而言,如果 是领起后面的内容,我们叫 生:总领 师:是的。小标题的作用可以是总领或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一一但有 同学阅读课文时发现有些小标题不能概括一部分的所有内容,你们有没有发现不 能概括有一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生:有。文章中有一个标题是“他的眼泪”,我认为部分内容有的与“眼泪” 无关 师:哪些内容呢? 生:当这个孩子收到作者的来信时并没有流泪。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部分内容。我要了解一下大家的想法和意见。同意这位 同学意见的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请举手,我们请一位说说你们的理由 (部分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那个男孩看完信后跑进洗手间用毛巾捂住 脸,是不想让别人看见他流泪,他认为流泪是一种屈辱,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这部分内容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应该说, 本文的小标题,还是都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标题的作用, 仅仅是概括一部分的内容吗? 生:还可以使结构层次更清楚。 生:吸引读者
生(齐):感叹号。(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 师:他读出了什么感情? 生:自豪感。 师:很好,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确实,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 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①我们②亲切感③自豪感)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 生:文章除了题目外还有小标题。 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 师:“总结”这个词用得似乎不太恰当。总结是相对前面的内容而言,如果 是领起后面的内容,我们叫—— 生:总领。 师:是的。小标题的作用可以是总领或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但有 同学阅读课文时发现有些小标题不能概括一部分的所有内容,你们有没有发现不 能概括有一部分内容的小标题? 生:有。文章中有一个标题是“他的眼泪”,我认为部分内容有的与“眼泪” 无关。 师:哪些内容呢? 生:当这个孩子收到作者的来信时并没有流泪。 师:大家一起来看这部分内容。我要了解一下大家的想法和意见。同意这位 同学意见的请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请举手,我们请一位说说你们的理由。 (部分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那个男孩看完信后跑进洗手间用毛巾捂住 脸,是不想让别人看见他流泪,他认为流泪是一种屈辱。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看来这部分内容还是同眼泪有关系的。应该说, 本文的小标题,还是都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小标题的作用, 仅仅是概括一部分的内容吗? 生:还可以使结构层次更清楚。 生:吸引读者
生:使文章更生动。 师:文章的生动,主要依靠语言。当然,有些小标题本身的语言也的确生动。 其实小标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小标题也有不同的作用。而写人的文 章用人物的语言作为小标题,就很有特点,而且有不同一般小标题的作用。本文 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章的每一部分中找出一句你 认为最合适的人物语言作为标题 我们分一下工,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负责一二两个标题,第三组和第四组 的同学负责三四两个标题,剩下的同学负责余下的标题。反应快的同学完成自己 的任务后可以兼顾其他部分。 (学生思考并动手换标题,教师观察同学们都完成后开始交流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交流。从最后一部分开始。谁先说? 生1:我找的是“外婆,你不要我了。” 生2:我找的也是这句,我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想法,用这句 话做标题能感觉到小孩的天真。 师:这个同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理解相打通,很好。 生:我把“不喜欢”作为这一部分的标题,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男子汉的气势。 师:“不喜欢”三个字,语言干脆,态度鲜明,体现了小男子汉的特点。有 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我怎么办呢?”这一句好。 师:大家觉得哪一句好? 生:“不喜欢”。(大多数同学齐说) 师:的确是这一句好,因为最能表现男子汉特点。“他的眼泪”换成哪句话 生1:“不痛,不痛。” 生2:“你真臭啊! 生3:“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 师:同学们找出了三处,可是“你真臭啊!”是人物的语言吗? 生:不是,是作者说的话。 师:大家说用哪一句好? 生(齐答):“不痛,不痛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整齐,达成了共识。“他对独立的要求”换成哪句好? 生1:“不要,不要。” 生2:“你回去,回去嘛!
生:使文章更生动。 师:文章的生动,主要依靠语言。当然,有些小标题本身的语言也的确生动。 ——其实小标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小标题也有不同的作用。而写人的文 章用人物的语言作为小标题,就很有特点,而且有不同一般小标题的作用。本文 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章的每一部分中找出一句你 认为最合适的人物语言作为标题。 我们分一下工,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负责一二两个标题,第三组和第四组 的同学负责三四两个标题,剩下的同学负责余下的标题。反应快的同学完成自己 的任务后可以兼顾其他部分。 (学生思考并动手换标题,教师观察同学们都完成后开始交流)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交流。从最后一部分开始。谁先说? 生 1:我找的是“外婆,你不要我了。” 生 2:我找的也是这句,我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想法,用这句 话做标题能感觉到小孩的天真。 师:这个同学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理解相打通,很好。 生:我把“不喜欢”作为这一部分的标题,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男子汉的气势。 师:“不喜欢”三个字,语言干脆,态度鲜明,体现了小男子汉的特点。有 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我怎么办呢?”这一句好。 师:大家觉得哪一句好? 生:“不喜欢”。(大多数同学齐说) 师:的确是这一句好,因为最能表现男子汉特点。“他的眼泪”换成哪句话 好? 生 1:“不痛,不痛。” 生 2:“你真臭啊!” 生 3:“王安忆,你真是一个好玩的大坏蛋。” 师:同学们找出了三处,可是“你真臭啊!”是人物的语言吗? 生:不是,是作者说的话。 师:大家说用哪一句好? 生(齐答):“不痛,不痛。”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整齐,达成了共识。“他对独立的要求”换成哪句好? 生 1:“不要,不要。” 生 2:“你回去,回去嘛!
师:我觉得两句话不分上下,都能体现他男子汉的特点。不过我倾向于后者 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呢? 生1:“我爸爸会的。”他认为爸爸无所不能。 生2:“我叫爸爸打你。”表现了儿童的天真。 师:同意前者的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同意后者的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老师本人认为前者更好,小男孩崇拜爸爸是因为爸爸很能干,希望自己 能成为什么都会的男子汉,用前者更加切题。第一个标题大家怎么换? 生1:“用肉汤拌饭可以吗?” 生2:“那么棒冰可以吃吗?” 师:当和尚,不能吃荤,退一步,吃肉汤,最后是棒冰,小男孩的提问层层 深入,说明他对少年英雄的向往。老师认为“那么棒冰可以吃吗?”这个最低要 求更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将他对食物的强烈欲望表现得更到位。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换成人物的语言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大多数同学)使人物的特点更突出 师:的确如此。现在请同学再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对人物不同角度的描写概 括“我们家”的这位男子汉的特点。 生:好吃,崇拜父亲,向往独立,不爱落泪。 师:“好吃”有点贬义色彩,就说是“能吃”罢,不爱落泪也就是坚强,老 师简单板书一下。 (教师板书“能吃”、“能干”、“独立”、“坚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但是少了最后一部分,这部分的概括确实有 定难度,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有哪位同学愿意试一下? 生:不能自立,依赖大人。 师:这还是男子汉的特点吗? 生:(摇头)不是。 师:他认为这部分是写小男子汉的缺点一一不成熟。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 (一个学生举手) 师:还有人支持你,说明你不孤独。 生:我认为是一种追求。 师:追求什么? 生:一种他喜欢的生活
师:我觉得两句话不分上下,都能体现他男子汉的特点。不过我倾向于后者。 “他对父亲的崇拜”这部分呢? 生 1:“我爸爸会的。”他认为爸爸无所不能。 生 2:“我叫爸爸打你。”表现了儿童的天真。 师:同意前者的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同意后者的举手。 (部分学生举手) 师:老师本人认为前者更好,小男孩崇拜爸爸是因为爸爸很能干,希望自己 能成为什么都会的男子汉,用前者更加切题。第一个标题大家怎么换? 生 1:“用肉汤拌饭可以吗?” 生 2:“那么棒冰可以吃吗?” 师:当和尚,不能吃荤,退一步,吃肉汤,最后是棒冰,小男孩的提问层层 深入,说明他对少年英雄的向往。老师认为“那么棒冰可以吃吗?”这个最低要 求更能体现人物的心理,将他对食物的强烈欲望表现得更到位。同学们想一想, 如果换成人物的语言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呢? 生:(大多数同学)使人物的特点更突出。 师:的确如此。现在请同学再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对人物不同角度的描写概 括“我们家”的这位男子汉的特点。 生:好吃,崇拜父亲,向往独立,不爱落泪。 师:“好吃”有点贬义色彩,就说是“能吃”罢,不爱落泪也就是坚强,老 师简单板书一下。 (教师板书“能吃”、“能干”、“独立”、“坚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好,但是少了最后一部分,这部分的概括确实有 一定难度,让我们一起来思考。有哪位同学愿意试一下? 生:不能自立,依赖大人。 师:这还是男子汉的特点吗? 生:(摇头)不是。 师:他认为这部分是写小男子汉的缺点——不成熟。同意他意见的请举手。 (一个学生举手) 师:还有人支持你,说明你不孤独。 生:我认为是一种追求。 师:追求什么? 生:一种他喜欢的生活
师:追求的东西得不到怎么办? 生:沉着应对。 师:很好。小男孩虽然不想回去,虽然对外婆和阿姨十分不舍,但还是果断 地选择离开,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这可以说是一种理智。有时候我们出于感 情不想做某件事,但道理告诉我们必须去做,我们还是去做了。这就是理智。有 理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男子汉的一种品质 (教师板书“理智” 师:刚才我们一起归纳了“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许多可贵的品质。请大 家从这些品质中挑出你认为作为最重要的一点 生1:坚强,男人都比较坚强。 生2:理智。 生3:独立,男子汉不能依靠别人 师:不光不能依靠别人,还要让别人靠着你。对吗? 生:对 生:我认为理智最重要,他能改变你不够坚强和独立的缺点 师:如果一个男子汉光是坚强和勇敢,如果不理智,那也不行,甚致很可怕。 生:没有理智的强人可能会成为草莽英雄。 师:对,所以相比之下老师也认为理智最重要。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对男子 汉应该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位。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上一句话,说出你心目中 的男子汉应该是怎么样的,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是自己的话,语言可以生 动形象,也可以富有哲理。 (学生在纸上构思书写,然后交流) 生:男子汉不流泪,不喊疼, 师:虽然通俗,但很具体,很形象 师∷:理智第一,能干第二,坚强第三,独立第四,理智与能干并肩,坚强与 独立同行。 师:结构工整,富有诗意,也很有哲理。 生:男子汉是家中的顶梁柱。 师:男子汉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而且是民族的顶梁柱。用了比喻,很好。 生:男子汉的胸怀宽如海。 师:非常好。老师最不喜欢小肚鸡肠的男孩子。 生:男子汉,不蛮干 师:精巧,有意思。同学们都写得都很好,就不再一一交流了,大家课后可 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位同学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写了一首小诗《小小男子汉宣
师:追求的东西得不到怎么办? 生:沉着应对。 师:很好。小男孩虽然不想回去,虽然对外婆和阿姨十分不舍,但还是果断 地选择离开,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挑战,这可以说是一种理智。有时候我们出于感 情不想做某件事,但道理告诉我们必须去做,我们还是去做了。这就是理智。有 理智,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男子汉的一种品质。 (教师板书“理智”) 师:刚才我们一起归纳了“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的许多可贵的品质。请大 家从这些品质中挑出你认为作为最重要的一点。 生 1:坚强,男人都比较坚强。 生 2:理智。 生 3:独立,男子汉不能依靠别人。 师:不光不能依靠别人,还要让别人靠着你。对吗? 生:对。 生:我认为理智最重要,他能改变你不够坚强和独立的缺点。 师:如果一个男子汉光是坚强和勇敢,如果不理智,那也不行,甚致很可怕。 生:没有理智的强人可能会成为草莽英雄。 师:对,所以相比之下老师也认为理智最重要。学了这篇课文,大家对男子 汉应该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定位。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上一句话,说出你心目中 的男子汉应该是怎么样的,可以用文中的原话,也可以是自己的话,语言可以生 动形象,也可以富有哲理。 (学生在纸上构思书写,然后交流) 生:男子汉不流泪,不喊疼。 师:虽然通俗,但很具体,很形象。 师::理智第一,能干第二,坚强第三,独立第四,理智与能干并肩,坚强与 独立同行。 师:结构工整,富有诗意,也很有哲理。 生:男子汉是家中的顶梁柱。 师:男子汉不仅是家中的顶梁柱,而且是民族的顶梁柱。用了比喻,很好。 生:男子汉的胸怀宽如海。 师:非常好。老师最不喜欢小肚鸡肠的男孩子。 生:男子汉,不蛮干。 师:精巧,有意思。同学们都写得都很好,就不再一一交流了,大家课后可 以互相交流一下。有位同学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写了一首小诗《小小男子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