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视剧《战国红颜》吗? 请看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孟子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看过电视剧《战国红颜》吗? 请看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孟子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WENT
历史背景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 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作者作品: 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国语〉的作者是谁,历 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 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 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 元前497年至前46年在位。越王之手。一般的看法是, 勾践退守到会嵇山时,只剩下五〈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 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 到会嵇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 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 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因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 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 有深刻的启示
• 历史背景: •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 吴越两国经常发生磨擦。公元前 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 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 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 前494年大败越国。勾践是春秋 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 元前497年至前465年在位。越王 勾践退守到会嵇山时,只剩下五 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 到会嵇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 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 耻,灭掉吴国。勾践灭吴是我国 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一件事。 勾践忍辱负重,报仇雪恨,夫差 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对后人都 有深刻的启示。 • 作者作品: •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 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 〈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 之手。一般的看法是, 〈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 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 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 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 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回语》是我圆最早的国别史,共2卷,分(周 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移王2年 (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大车(前453年 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金书以乎是编 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 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 某几个人物和事件。〈国语》的编写意图,是 “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 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 所以(国语〉义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 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21卷,分〈周 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 〈吴语 〉〈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2年 (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 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 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 语〉的记载最详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 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国语〉的编写意图,是 “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 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 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 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就文学价值而言,《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 《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 具体表现为1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 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如《周 语》“召公谏弭谤”一节,通过召公之口,阐明 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题。2。在 记优施唆使骊姬逸害申生,《吴语》和《越语》 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多为《左传》所不载 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又《晋语》 记董叔将娶于范氏,似绝妙的讽刺小品。3。所 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策,有些部分写的 似精练、真切。由于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国 语》本身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 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径放
• 就文学价值而言,《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 《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有所发展和提高, 具体表现为1.作者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 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如《周 语》“召公谏弭谤”一节,通过召公之口,阐明 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著名论题。2。在 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如《晋语》 记优施唆使骊姬谗害申生,《吴语》和《越语》 记载吴越两国斗争始末,多为《左传》所不载, 文章波澜起伏,为历代传诵之名篇。又《晋语》 记董叔将娶于范氏,似绝妙的讽刺小品。3。所 载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策,有些部分写的 似精练、真切。由于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国 语》本身的文风不很统一,诚如崔述所说:“周 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