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主讲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志伟 绪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 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 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 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 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 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 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 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 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 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 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古代 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 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 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 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 化。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曾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时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 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 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但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仍然显得比较肤浅、比较粗糙和比较片面。这些缺点和不足,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显然是无 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这一任务只能留待以后来完成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 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具体说来,这一时期大致上就是17-19世纪中期期间。该时期内,西 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经济理论和 观念的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与重商主义 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 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那样的国家干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 资源。古典经济学主要的和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主讲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王志伟 绪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 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 20 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 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 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 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公元前 4-11 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 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 12-15 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 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 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 •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 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 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 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当古代 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 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 导。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 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 化。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曾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时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 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保护和干预。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实 践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前提。但是,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仍然显得比较肤浅、比较粗糙和比较片面。这些缺点和不足,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显然是无 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的。这一任务只能留待以后来完成。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期,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 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具体说来,这一时期大致上就是 17-19 世纪中期期间。该时期内,西 方国家的经济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配合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克服重商主义经济理论和 观念的缺陷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所代表的经济思想和学说与重商主义 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 摆脱封建经济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那样的国家干预情况下,实行自由经营;政府应当在保证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让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经济,配置 资源。古典经济学主要的和典型的代表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和约
翰·斯图亚特·穆勒 古典经济学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这 包括:以劳动价值论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其他相应观点的价值论: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生 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和交换理论: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货币理论;对 外贸易理论等。在政策倾向上,古典经济学家基本上都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 任的态度,尽量少干预社会的经济活动,或者说,基本不干预经济活动 但是,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比如,古典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的需 求方面没有加以充分重视,在分析方法上,也显得不够精细。此外,劳动价值论往往容易为 工人的利益服务而对资本家不利。这些都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引起了他们发展 某些新理论的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古典经济 学的时期。 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它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所发生的一个重要事 件为起点。这个重要事件就是后来经济学界所说的“边际革命”。这是指1871年英国经济学 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同时各自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 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而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从不 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的重要著作。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 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 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 这种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马歇尔和皮古。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 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 精致的理论体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 筹莫展、无能为力 在新古典经济学最终完成的同一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经济理论。那些理 论后来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问世奠 定了某种基础。那些理论和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典的维克赛尔,缪尔达尔,林达尔和挪 威经济学家弗瑞希等人,也出现了约瑟夫熊彼特,欧文·费雪那样的经济学家 4.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本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出现了大的变化,即发生了“凯恩斯主义的 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的 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 生活中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也同时存在着原先曾经占据过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 暂时退居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沿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 道路,西方经济学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又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我们在本课程中将要着重讨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就是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 直到当前所先后出现和存在的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学说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 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 《国富论》)。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
翰 •斯图亚特 •穆勒。 古典经济学的最主要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这 包括:以劳动价值论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其他相应观点的价值论;在价值论基础上建立的生 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和交换理论;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货币理论;对 外贸易理论等。在政策倾向上,古典经济学家基本上都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活动采取自由放 任的态度,尽量少干预社会的经济活动,或者说,基本不干预经济活动。 但是,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也存在着某种片面性。比如,古典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的需 求方面没有加以充分重视,在分析方法上,也显得不够精细。此外,劳动价值论往往容易为 工人的利益服务而对资本家不利。这些都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引起了他们发展 某些新理论的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古典经济学时期之后,又产生了一个新古典经济 学的时期。 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叫做新古典经济学。它以 1871-1874 年经济学界所发生的一个重要事 件为起点。这个重要事件就是后来经济学界所说的“边际革命”。这是指 1871 年英国经济学 家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 •门格尔同时各自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 动“边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而 1874 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立出版了从不 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观点的重要著作。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 19 世纪末英国经济 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成。 新古典经济学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 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 这种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马歇尔和皮古。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 一直是西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 精致的理论体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 筹莫展、无能为力。 在新古典经济学最终完成的同一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与之不同的经济理论。那些理 论后来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前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问世奠 定了某种基础。那些理论和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瑞典的维克赛尔,缪尔达尔,林达尔和挪 威经济学家弗瑞希等人,也出现了约瑟夫•熊彼特,欧文•费雪那样的经济学家。 4.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本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 20 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出现了大的变化,即发生了“凯恩斯主义的 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的 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 生活中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也同时存在着原先曾经占据过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 暂时退居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沿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 道路,西方经济学从 20 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又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我们在本课程中将要着重讨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就是从 20 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 直到当前所先后出现和存在的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与学说。 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 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 1776年亚当 •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 命 1776 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 《国富论》)。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
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 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 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亚当·斯密 《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 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 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 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 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 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 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 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 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 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 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 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 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 学的产生。这也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 4.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 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的扰动 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 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从政策方面来说,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 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 充分就业 弗里德曼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时所提出了两大思想:其一,货币供 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 现代货币主义的革命使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5.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
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 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 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亚当•斯密 《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 二次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 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 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 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 直到 20 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 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 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 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 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 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 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 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 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 学的产生。这也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 4. 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20 世纪 50 –60 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 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的扰动 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 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从政策方面来说,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 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 充分就业。 弗里德曼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时所提出了两大思想:其一,货币供 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 现代货币主义的革命使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5. 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1960 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 •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 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
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 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6.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 第六次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 次革命。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革命”。 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 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 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 各种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 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 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理性预期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对西方经济 理论界的又一次革命 以上六次革命大致上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发展变化,特别是后面的四次革 命反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流派划分标准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现代 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的。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流 派的划分标准则要具体一些 一般说来,能够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是: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 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的经济学派别。我们在这里是主要经济思潮之下来了解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 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这些经济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与下 面三种情况密切相关: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成了不同的 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 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遇到了经济“滞涨”的挑战 这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相对立的各种学说,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情况下,出 现了恢复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倾向,其中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主要有: 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芝加哥 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的非主 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 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 (1)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主要经济思潮由轮流居于主要地位向更 多相互渗透发展,经济思潮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但不会消失,而各种流派则变化较大。流派的 时期特点和区域特点较为明显
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 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 第六次革命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 次革命。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革命”。 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 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 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 各种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 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 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理性预期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对西方经济 理论界的又一次革命。 以上六次革命大致上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发展变化,特别是后面的四次革 命反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1.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流派划分标准: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有所不同的。现代 西方经济学思潮的划分标准是以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为标准的。而现代西方经济学流 派的划分标准则要具体一些。 一般说来,能够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标准是: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分析方 法上基本一致,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的经济学派别。我们在这里是主要经济思潮之下来了解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 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这些经济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与下 面三种情况密切相关: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成了不同的 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 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以后遇到了经济“滞涨”的挑战, 这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相对立的各种学说,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情况下,出 现了恢复古典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倾向,其中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主要有: 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芝加哥 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 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的非主 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 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 (1)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主要经济思潮由轮流居于主要地位向更 多相互渗透发展,经济思潮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但不会消失,而各种流派则变化较大。流派的 时期特点和区域特点较为明显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的意义:第一,反映了现实经济问题的要 求和矛盾。第二,反映了经济发展中不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反映经济理论和认识的进步 第四,对提高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态度: 我们学习“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这门课程,就是要在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 知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一些相关的子学科的知识)之后,更进一步了解现代 西方经济学在一些基本的和重大问题上的不同见解,以及这些见解所产生的实际背景和不同 的分析角度。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所介绍的,主要是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 基本赞成的东西,是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结构。对于西方经济学家之间对 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则涉及不多。对于较全面和较认真地了解与学习西方经济学,试图 从中寻求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有启发的东西来说,仅仅知道西方经济 学主要体系和结构,仅仅了解有关的共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对于一些基本问 题和重大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还存在着哪些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看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会产生这些不同看法?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共识和不同看法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知识时,要注意哪些条件和环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时,注意历史地、客观地、 辨证地看待具体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在尝试借鉴某些理论和政策措施时,也应该首先从我国 的具体问题出发去分析问题,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可 盲目照搬或简单套用。归根结底,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研究和借鉴西方经 济学,也就是在学习中具体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第一篇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下的各流派 第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 凯恩斯其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 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188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凯恩斯的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是 剑桥市的市长。凯恩斯在1902年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凯恩 斯毕业后,在剑桥大学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马歇尔学习了一段时间经济学。1906年, 他通过了文官考试进入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1908年起,凯恩斯到剑桥大学任教。1911 年起,他担任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他在剑桥大学任职期间,曾经几次在印度政府任 职。1913-1914年,他担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的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 财政部任职,并在1919年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1929-1931年,他出任麦 克米伦财政与工业调査委员会委员。1930年,他出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他出任财政部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1941年起,他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 年,他被封为勋爵。1944年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并且当选为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董事。此外,凯恩斯还担任过英国全国互助人寿保险 公司董事长,创办过几家投资公司,从事金融活动,并取得成功。1946年4月21日由于心 脏病突发,逝世于苏塞克斯郡家中。 凯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货币改革论》(1923)、《货 币论》(1930)、《劝说集》(193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等
(2)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的意义:第一,反映了现实经济问题的要 求和矛盾。第二,反映了经济发展中不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三,反映经济理论和认识的进步。 第四,对提高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态度: 我们学习“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这门课程,就是要在学习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 知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一些相关的子学科的知识)之后,更进一步了解现代 西方经济学在一些基本的和重大问题上的不同见解,以及这些见解所产生的实际背景和不同 的分析角度。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所介绍的,主要是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 基本赞成的东西,是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结构。对于西方经济学家之间对 于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则涉及不多。对于较全面和较认真地了解与学习西方经济学,试图 从中寻求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有启发的东西来说,仅仅知道西方经济 学主要体系和结构,仅仅了解有关的共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进一步了解,对于一些基本问 题和重大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还存在着哪些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看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会产生这些不同看法?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共识和不同看法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知识时,要注意哪些条件和环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应该在学习西方经济学各理论流派时,注意历史地、客观地、 辨证地看待具体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在尝试借鉴某些理论和政策措施时,也应该首先从我国 的具体问题出发去分析问题,注意我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在相关环境和条件方面的差异。不可 盲目照搬或简单套用。归根结底,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学习、研究和借鉴西方经 济学,也就是在学习中具体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第一篇 国家干预主义思潮下的各流派 第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 一. 凯恩斯其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 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 1883 年 6 月 5 日出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凯恩斯的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是 剑桥市的市长。凯恩斯在 1902 年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 年,凯恩 斯毕业后,在剑桥大学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大师马歇尔学习了一段时间经济学。1906 年, 他通过了文官考试进入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任职。1908 年起,凯恩斯到剑桥大学任教。1911 年起,他担任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他在剑桥大学任职期间,曾经几次在印度政府任 职。1913-1914 年,他担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的秘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 财政部任职,并在 1919 年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1929-1931 年,他出任麦 克米伦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1930 年,他出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 他出任财政部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1941 年起,他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 年,他被封为勋爵。1944 年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并且当选为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董事。此外,凯恩斯还担任过英国全国互助人寿保险 公司董事长,创办过几家投资公司,从事金融活动,并取得成功。1946 年 4 月 21 日由于心 脏病突发,逝世于苏塞克斯郡家中。 凯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货币改革论》(1923)、《货 币论》(1930)、《劝说集》(1932)、《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