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 2009年福建省龙岩语文科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 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徒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日:“是阴类恶物也, 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 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生岁直子 室无完器( 假五六猫( 购僮罗捕之( 6、用“/为下面一个句孑标出停顿。(2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孑。(4分)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 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分) 二2009年广西南宁中考语文试卷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日:“是 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 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 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遄自司马光《湅水见闻》)注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 中官员
课外文言文一 一.2009 年福建省龙岩语文科中考试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13 分)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 馀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 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撒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 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①古人迷信,相信日子有吉凶,怕犯日讳而不敢随意举动,称为畏日。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 分) 生岁直子 ( ) 室无完器 ( ) 假五六猫 ( ) 购僮罗捕之 ( ) 6、用“/ ” 为下面一个句子标出停顿。(2 分)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2) 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8、本文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写的寓言讽刺小品《三戒》中的一篇小寓言。你 认为本文寓意何在?(3 分) 二.2009 年广西南宁中考语文试卷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 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 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 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 中官员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佯 (2)悔不穷问穷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2009年贵州省遵义市初中毕业升学)統一考试语文试题 私心(2分)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日:“公有私乎?”对日:“昔人有 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 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 无私乎?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分) ①辄叱遣之 辄: ②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方: ③然少蕴藉然 ④若是者 是 ⑤岂可谓无私乎谓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______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 分) 三.2009 年贵州省遵义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私心(12 分)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 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 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 无私乎?”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 分) ① 辄叱遣之 辄: ② 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 ③ 然少蕴藉 然: ④ 若是者 是: ⑤ 岂可谓无私乎 谓: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或问伦日:“公有私乎? ②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21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3分) 四.2009年淘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 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 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 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作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 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日:“五日不雨可乎?日:“五日不雨 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日:“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 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③忭(bian)欢乐②荐饥:连年饥荒③二三子:你们④优游:悠闲自 得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②既而弥月不雨(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②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21.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3 分) 四.2009 年湖北省黄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 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 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 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 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 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 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 :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 得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 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 阳修在《》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五2009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5分)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 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孑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 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 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日:“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丬而鸟出, 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乌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乌群惊 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郾潜纪闻》。有删改)
③以属客而告之(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 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3、《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 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 分) 五.2009 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7-10 题。(15 分) 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 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 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 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 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 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孑沟:淤泥深坑。番:我国古代西 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军中不解其故 (2)一霎而绝 (3)此去西南十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0、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六2009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李将军列传(节选) 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 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 请日:"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 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 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日:"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 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 分) (1)军中不解其故 (2)一霎而绝 (3)此去西南十里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10、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 分) 六.2009 年湖北省咸宁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李将军列传(节选)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 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 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 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 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 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