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中学蒋老师编辑 、海底飞船 (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 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 洋底。 (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 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 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 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 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髙效作业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 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 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 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 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 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 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 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 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 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査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 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 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 牛2 ξ性的有 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 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 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 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6)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 是 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2分) 2.选文条理清晰,第(3)段说明的内容是: (2分) 3.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的方法,说明了 (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3分) 4.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5.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 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 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 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 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育才中学 蒋老师编辑 一、海底飞船 (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 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 99.8%的 洋底。 (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 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 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 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 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 7000 米载人潜水器,长 8 米,宽 3 米,高 3.4 米,是 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 一头小鲸鱼,能容纳 3 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 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 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 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 械手,可以抓取 75 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 2 个配重块,同时向 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 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 7 个小时。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 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 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 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 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 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 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 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 6200 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 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 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6)在 21 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 是 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 (2 分) 2.选文条理清晰,第(3)段说明的内容是: 。(2 分) 3.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了 (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3 分) 4.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 分) 5.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3 分) 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 863 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 研究是 21 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 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 1350 亿吨石油,近 140 万亿立 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 40 亿吨,是陆地上的 2000 倍
链接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 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 个。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 “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 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 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 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 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 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 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C, 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 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 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 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硏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 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 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 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 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 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 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 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 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 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 “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10%。这样,由 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硏究在 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 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 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6.为了给地球降温,除特勒以外的其他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分) 7.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第三段中“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一句中的“有可能”能否删 去?为什么? 9.英国宇宙学家马丁·里预言,地球在未来200年内将面临十大迫在眉睫的灾 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对此,你有什么良计妙 策吗?请写出三条(2分) 三、微波武器 冯永平
链接材料三: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 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 1000 个。21 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 “在中国海区,有 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二、如何给地球降温 龙学峰 ①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 100 年,全球气温将升高 1.5℃~6℃,海平面将 升高 154.5 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 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 思妙想。 ②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死以前曹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 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 100 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 日照减少 1 %,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 发。1991 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 0.4lC, 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 13 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 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 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 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 5 万面反射镜; 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③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 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 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 2000 公里的 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 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 付超过 1000 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 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④有科学家从加强地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的角度,探索给地球降温:将数以十 亿计的白色聚苯乙烯高尔夫球投向海洋;将地球上的所有房屋的房顶都涂成白 色。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更具有诗意的方案:将数千平方公里的阴云 “染白”。通过向阴云喷一些微粒,使微小的雨滴数至少增加 10%。这样,由 于光学作用,层积云就会被照亮变白,就会反射更多的太阳光。 ⑤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 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 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 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6.为了给地球降温,除特勒以外的其他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奇思妙想?(3 分) 7.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8.第三段中“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一句中的“有可能”能否删 去?为什么? 9.英国宇宙学家马丁·里预言,地球在未来 200 年内将面临十大迫在眉睫的灾 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人类将面临巨大的灾难,对此,你有什么良计妙 策吗?请写出三条(2 分) 三、微波武器 冯永平
微波是一种髙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 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 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髙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 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 “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 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 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 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 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好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 在目标区 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 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 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 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 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隐形武器能够隐形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 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岀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隐形武器因升温而受到 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0、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3分) 答 11、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4分) 构成: 杀伤对象: 12、在文中找出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①说明方法: ②举例分析: 13、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四、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 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 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 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 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 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 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 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 可积存1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 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 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 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 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 “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 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 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 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 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好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 在目标区 的能量密度达到 0.01 微瓦/厘米 2,—1 微瓦/厘米 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 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 10 瓦/厘米 2—100 瓦/ 厘米 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 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 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隐形武器能够隐形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 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隐形武器因升温而受到 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0、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3 分) 答: 11、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4 分) 构成: 杀伤对象: 12、在文中找出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①说明方法: ②举例分析: 13、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答: 四、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 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 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 1.2 万吨石油。如果 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 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 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 的目的。据报道,日本北海道的美呗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 6 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 小,但美呗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 2 米。一间雪库 可积存 100 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 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
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 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 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 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 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増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 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 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 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 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 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 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髙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 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 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作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4.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15.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16.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给第④段中的“超软水”下一个定义 17.“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 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分别举例说明 五、用什么点亮黑夜 陈怡嘉 ①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科技新闻:有人在健身房的地板下装上特殊的装置,收集 人们跳健美操时蹦哒的能量,用来供应健身房本身的照明需要。我不由感叹现代 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身上多余的热量成了脂肪,成了健康的负担,而我们同 时又一直在向自然界索取能源。可惜,似乎这样的创新发明仍然无法大规模推广 离我们的生活仍然很远。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 着一脑袋脏泥巴的蝌蚪一一在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37%是由电力生产所产 生的。家中雪白干净的插座,那一头连接的却是大量能源损耗、极高的碳排放和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②火力发电的缺点人产早已知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1公斤煤产生3 度电,同时会排放出很多有毒有害气体,并且发电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浪费非常严 重 ③水力发电曾经被视为获取清洁绿色能源的有效途径,大江大河被视作取之不尽 的能源宝库。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逐渐逐渐深入,“水电是否算得上真 正的绿色能源”开始成了存在着巨大争议的问题。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 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建坝发电、控水灌溉的眼前利益晃得埃及人兴奋不已,他们 迫不及待地要摆脱从法老时代开始就靠尼罗河泛滥吃饭的日子,待到他们兴师动 众地转移了坝区里的若干历史文物遗址、筑坝蓄水之后,却发现得不偿失:没有 尼罗河泛滥带来的淤泥,下游农地很快贫瘠下去,尼罗河入海口的水质也发生了 变化,鱼类不再集在河口觅食,坝区在若干年后即将被泥沙淤积,蓄水量和发电 量开始下降,血吸虫病也开始流行。而当地区局势不稳、有战争隐忧之时,大规
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 90%以 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 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 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 用其他药物,45 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 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 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 12 杯雪水,可使血 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 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 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 4 米高的雪堆,盖上 30 厘米厚的木屑、 枝叶等,到 8 月份仍可保持 2.5 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 25 米,边长 100 米规模堆放,可存雪 20 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 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 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作贡献。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4.本文说明了“雪”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15.第②段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 16.请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给第④段中的“超软水”下一个定义。 17.“雪”除了具有文中所说明的神奇功能之外,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很多 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请分别举例说明。 五、用什么点亮黑夜 陈怡嘉 ①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科技新闻:有人在健身房的地板下装上特殊的装置,收集 人们跳健美操时蹦跶的能量,用来供应健身房本身的照明需要。我不由感叹现代 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身上多余的热量成了脂肪,成了健康的负担,而我们同 时又一直在向自然界索取能源。可惜,似乎这样的创新发明仍然无法大规模推广, 离我们的生活仍然很远。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 着一脑袋脏泥巴的蝌蚪——在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37%是由电力生产所产 生的。家中雪白干净的插座,那一头连接的却是大量能源损耗、极高的碳排放和 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②火力发电的缺点人产早已知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 1 公斤煤产生 3 度电,同时会排放出很多有毒有害气体,并且发电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浪费非常严 重。 ③水力发电曾经被视为获取清洁绿色能源的有效途径,大江大河被视作取之不尽 的能源宝库。但随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逐渐逐渐深入,“水电是否算得上真 正的绿色能源”开始成了存在着巨大争议的问题。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 有点让人哭笑不得:建坝发电、控水灌溉的眼前利益晃得埃及人兴奋不已,他们 迫不及待地要摆脱从法老时代开始就靠尼罗河泛滥吃饭的日子,待到他们兴师动 众地转移了坝区里的若干历史文物遗址、筑坝蓄水之后,却发现得不偿失:没有 尼罗河泛滥带来的淤泥,下游农地很快贫瘠下去,尼罗河入海口的水质也发生了 变化,鱼类不再集在河口觅食,坝区在若干年后即将被泥沙淤积,蓄水量和发电 量开始下降,血吸虫病也开始流行。而当地区局势不稳、有战争隐忧之时,大规
模蓄水的阿斯旺水坝又会成为惹眼的目标,一旦被袭击,大片土地将成泽国· 这水坝建得闹心,成了烫手的山芋。1998年,一篇《水坝与发展》报告,尖锐 地提出了“水坝对环境破坏严重”的观点,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 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 ④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 1959-1995年间,全球就发生了18次重大核事故。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 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可能会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出 于安全及环保的需要,如今已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了核电站。但在碳排 放成为关注热点的时候,核能又开始受到青睐一一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促使国际 知名环保人士挑战禁忌,他们认为,石油、煤等常规燃料对环境的威胁比核能更 大,与其完全拒绝核能,不如思考如何解决核能的经济与安全等问题 ⑤火、水、核能都不是理想的发电能源,而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还远远不能满足 需求,当科技精英仍在上下求索之时,我们还是只能使用“脏脑袋”的电。 (选自《人与自然》2011年第3期有删改) 18.下列有关能源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火力发电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发电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能量的损 耗浪费严重。 B.水电作为真正的绿色能源,清洁无污染,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C.核能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D.太阳能和风能可算是理想的发电能源,但其发电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19.下面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着一脑袋脏泥巴的 蝌蚪。” 打比方,形象说明我们一头使用着清洁的电,别一头却在污染破坏着生态环 B.“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1公斤煤产生3度电。” 列数字,准确说明火力发电对煤等常规燃料的消耗大 C.“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举例子,具体说明水力发电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D.“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50多年的历史,但 1959-1995年间,全球就发生了18次重大核事故。” 一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核能利用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一则新闻材料,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又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B.“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怪圈”的意思是我们从自然 界摄取了过多的热量成为脂肪,成了负担,忙着“减负”,而我们还不断地向自 然界索取能源。 C.“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这“哪 一端”指的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 D.“脏脑袋”的电既指火力、水力发的电,也指核能发的电。 六、“染色馒头”究竟有多大危害 方舟子
模蓄水的阿斯旺水坝又会成为惹眼的目标,一旦被袭击,大片土地将成泽国…… 这水坝建得闹心,成了烫手的山芋。1998 年,一篇《水坝与发展》报告,尖锐 地提出了“水坝对环境破坏严重”的观点,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 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 ④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 50 多年的历史,但 1959—1995 年间,全球就发生了 18 次重大核事故。2011 年 3 月,日本地震引发 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可能会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出 于安全及环保的需要,如今已基本上停建核电站或提前关闭了核电站。但在碳排 放成为关注热点的时候,核能又开始受到青睐——日趋严重的气候变化促使国际 知名环保人士挑战禁忌,他们认为,石油、煤等常规燃料对环境的威胁比核能更 大,与其完全拒绝核能,不如思考如何解决核能的经济与安全等问题。 ⑤火、水、核能都不是理想的发电能源,而太阳能和风能的发电还远远不能满足 需求,当科技精英仍在上下求索之时,我们还是只能使用“脏脑袋”的电。 (选自《人与自然》2011 年第 3 期 有删改) 18.下列有关能源利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火力发电最突出的问题是在发电过程中排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能量的损 耗浪费严重。 B.水电作为真正的绿色能源,清洁无污染,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C.核能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D.太阳能和风能可算是理想的发电能源,但其发电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19.下面对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好像一只只尾巴干净灵动,却顶着一脑袋脏泥巴的 蝌蚪。” ——打比方,形象说明我们一头使用着清洁的电,别一头却在污染破坏着生态环 境。 B.“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大致为 1 公斤煤产生 3 度电。” ——列数字,准确说明火力发电对煤等常规燃料的消耗大。 C.“埃及阿斯旺水坝的故事说来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举例子,具体说明水力发电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D.“与水力发电一样,核能也备受争议,核能发电仅有 50 多年的历史,但 1959—1995 年间,全球就发生了 18 次重大核事故。” ——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核能利用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开头引用一则新闻材料,既引出了说明的对象,又增添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B.“我不由感叹现代人已经走进了一个怪圈。”“怪圈”的意思是我们从自然 界摄取了过多的热量成为脂肪,成了负担,忙着“减负”,而我们还不断地向自 然界索取能源。 C.“在解决能源紧张与破坏生态环境之间,水电究竟更靠近哪一端?”这“哪 一端”指的是解决能源紧张问题。 D.“脏脑袋”的电既指火力、水力发的电,也指核能发的电。 六、“染色馒头”究竟有多大危害 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