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 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 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 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 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 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 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 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1042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 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 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 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 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 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 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 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1042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 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 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 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 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 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 病死于江宁钟山,赠太傅,谥号 “文”。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 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 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 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 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 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 病死于江宁钟山,赠太傅,谥号 “文”。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 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 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 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 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 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 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 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 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 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 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 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 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 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 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 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 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 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 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 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 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 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 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 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 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 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 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 声,实行新法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