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1.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理 清我国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酒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识记我国按劳分配的相关知识,掌握我国 fH产分体了国家对这整知识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体收及会3.正确区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类型,明确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其同富 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意义 如化4.从原因及措施两个方面理解维护社会公平 的相关知识 5.从多个角度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系统知识一学扎实] 1.理清一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生产所有制 发展 [分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怎么办: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 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识记一一按劳分配 阐释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公有制经济 性质 或者公有制性质的经济中,才存在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内容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要求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理知识体系 明目标学法 1.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理 清我国分配制度的相关知识。 2.识记我国按劳分配的相关知识,掌握我国 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正确区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类型,明确 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意义。 4.从原因及措施两个方面理解维护社会公平 的相关知识。 5.从多个角度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系统知识—学扎实] 1.理清——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 (3)怎么办: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 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2.识记——按劳分配 阐 释 性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公有制经济 或者公有制性质的经济中,才存在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 地位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内容 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必要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性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重要/③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 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性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掌握——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类型及意义 (1)类型 阐释 按资本要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 素分配收入等 按劳动要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素分配 按管理要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素分配 按技术要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素分配 按土地要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等) 素分配 (2)意义 ①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细解题点一考清楚] 依托具体经济现象,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例1](2015·江苏高考)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 1Y%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 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④居民 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①④ C.②③ 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新増财产性收λ来自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信托、基
必要 性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重要 性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 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掌握——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类型及意义 (1)类型 阐 释 按资本要 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 收入等 按劳动要 素分配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 按管理要 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技术要 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土地要 素分配 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等) (2)意义 ①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 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细解题点—考清楚] 依托具体经济现象,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 [例 1] (2015·江苏高考)据统计,2014 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 40%来自房地产, 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 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 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信托、基
金、保险等。通过房地产、存款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体现,①说法符合题 意;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多方面,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④说法符合题意:题干没有 提到投资风险,②不符合题意: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属于投资收入,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 配,也没有体现更加注重公平,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B [方法技巧]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 阐释 依据范围(所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都是按劳分 有制)配,另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中属 依据分配尺 于按劳动、管理、信息要素分配):凭借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 度 动收入所得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土地 依据形式 房屋租金收入是非劳动收入 依据所处阶十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初次分配中,再分配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和转移支付收 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 结合具体经济情境,考查对生产要素的理解 [例2](2016·天津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 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 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 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 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项排除;D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 的作用,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解题技法]去伪存真抓关键 材料第一句只是一个文件名称,与解题关系不大,不必纠缠,企业的主体是劳动者,不 仅仅是科硏人员,排除错误选项,抓住“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调动积极性”这个关键信息,明 确“股权激励方式”不是“分配制度”,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金、保险等。通过房地产、存款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体现,①说法符合题 意;新增财产性收入来自多方面,表明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④说法符合题意;题干没有 提到投资风险,②不符合题意;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属于投资收入,是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 配,也没有体现更加注重公平,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方法技巧] 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 阐 释 依据范围(所 有制)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都是按劳分 配,另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依据分配尺 度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公有制中属于按劳分配,非公有制中属 于按劳动、管理、信息要素分配);凭借资本、土地等获得的收入是非劳 动收入所得 依据形式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土地 房屋租金收入是非劳动收入 依据所处阶 段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初次分配中,再分配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和转移支付收 入均不属于按劳分配 结合具体经济情境,考查对生产要素的理解 [例 2] (2016·天津高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 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 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 发展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善,我 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 项排除;各类企业采用的 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 项排除;D 项夸大了股权激励方式 的作用,排除。故选 B 项。 [答案] B [解题技法] 去伪存真抓关键 材料第一句只是一个文件名称,与解题关系不大,不必纠缠,企业的主体是劳动者,不 仅仅是科研人员,排除错误选项,抓住“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调动积极性”这个关键信息,明 确“股权激励方式”不是“分配制度”,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过关训练一练全面] 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 让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 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26000元 B.36000元19000元 C.49000元21000元 D.44000元11000元 解析:选D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应为36000+8000 =44000(元):其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 素分配,故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为5000+6000= 2.(2018·海南高考)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因为还要看企业的性质, 如果不是公有制企业就不是按劳分配,①不选;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有按生产要素 分配的,②不选: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和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均属 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④符合题意。 3.近年来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上班族小李加盟某配送网络平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 机收件抢单送快递,以贴补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 A.可以进一步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 B.可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C.可以理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D.改变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 解析:选B发展分享经济可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拓宽了增收渠道,有 利于增加居民收入,B项正确。 4.某私营企业建立了一套浮动薪酬制度,并对在技术革新或管理创新方面有重大贡献 的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 ①说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说明该企业坚持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说明该企业承认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
[过关训练—练全面] 1.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 36 000 元,奖金 8 000 元,个人专利转 让收入 5 000 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 6 000 元。去年,李某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 分配收入分别是( ) A.44 000 元 26 000 元 B.36 000 元 19 000 元 C.49 000 元 21 000 元 D.44 000 元 11 000 元 解析:选 D 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应为 36 000+8 000 =44 000(元);其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 素分配,故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为 5 000+6 000=11 000(元)。 2.(2018·海南高考)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③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④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 D 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不一定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因为还要看企业的性质, 如果不是公有制企业就不是按劳分配,①不选;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也有按生产要素 分配的,②不选;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和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均属 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③④符合题意。 3.近年来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上班族小李加盟某配送网络平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 机收件抢单送快递,以贴补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 ) A.可以进一步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 B.可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C.可以理顺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D.改变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 解析:选 B 发展分享经济可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拓宽了增收渠道,有 利于增加居民收入,B 项正确。 4.某私营企业建立了一套浮动薪酬制度,并对在技术革新或管理创新方面有重大贡献 的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 ) ①说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说明该企业坚持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③说明该企业承认了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
④有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该企业是一家私营企业,因此不能体现按劳分配,②排除;按劳分配才有 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④排除:材料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配的积极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5.下表是老张家2018年上半年家庭收入情况 1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民营企业收入1.2万元 匚承包村里集体士地种大棚蔬菜 收入4万元 老张到民营企业打工 收入3万元 储蓄存款 利息收入1万元 由上表可知,老张家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别为() A.4万元、5.2万元 B.5.2万元、4万元 C.8.1万元、1万元 D.1.2万元、4万元 解析:选A属于按劳分配的是承包村里集体土地种大棚蔬菜收入4万;其余的都属于 按要素分配,共5.2万元,A项正确。 考点二效率与公平 [系统知识一学扎实] 1.理解一—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两个方面 (1)原因 阐释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 公平与效率关系 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 科学发展观 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分配与消费关系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 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济的基本特征 (2)措施 个根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④有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 A 该企业是一家私营企业,因此不能体现按劳分配,②排除;按劳分配才有 利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④排除;材料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 配的积极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5.下表是老张家 2018 年上半年家庭收入情况: 10 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民营企业 收入 1.2 万元 承包村里集体土地种大棚蔬菜 收入 4 万元 老张到民营企业打工 收入 3 万元 储蓄存款 利息收入 1 万元 由上表可知,老张家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别为( ) A.4 万元、5.2 万元 B.5.2 万元、4 万元 C.8.1 万元、1 万元 D.1.2 万元、4 万元 解析:选 A 属于按劳分配的是承包村里集体土地种大棚蔬菜收入 4 万;其余的都属于 按要素分配,共 5.2 万元,A 项正确。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系统知识—学扎实] 1.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两个方面 (1)原因 阐 释 社会主义本质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公平与效率关系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 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观 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 果,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分配与消费关系 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基本特征 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措施 阐 释 一个根本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