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点 (20093) 一、讲授内容及学时数 1内容 绪论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第二章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三章中文主要信息资源检索系统 第四章外文信息检索系统 第五章特种文献检索 第六章 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 第七部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课程总结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共45学时,第三章4学时,第四章2学时,第五章2学时, 第六章2学时,第七部分1.5学时。 二、各章知识点 绪论 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支持和挑战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
1 《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点 (2009-3) 一、讲授内容及学时数 1.内容 绪论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 第二章 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文主要信息资源检索系统 第四章 外文信息检索系统 第五章 特种文献检索 第六章 Internet 网络信息资源 第七部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课程总结 2. 学时数 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共 4.5 学时,第三章 4 学时,第四章 2 学时,第五章 2 学时, 第六章 2 学时,第七部分 1.5 学时。 二、各章知识点 绪论 一、信息时代对教育的支持和挑战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
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的问世。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 信息时代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特 别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要求,从而引 起了整个教育的变革。 二、信息素质及其内涵 信息素质( 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 (1)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 (2)要成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 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信息能力: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道德: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信息检索的意义 1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2信息检索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信息检索是继承借鉴前人成果的主要手段 (二)信息检索的作用 1信息检索能够避免重复硏究和走弯路
2 第三次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是电报、电话、电视的问世。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 信息时代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条件,也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特 别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要求,从而引 起了整个教育的变革。 二、信息素质及其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 (1)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或解答的技能。 (2)要成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 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素质的内涵包括: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 信息能力:发现、评价、利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信息道德: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三、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 (一)信息检索的意义 1.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2.信息检索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信息检索是继承借鉴前人成果的主要手段 (二)信息检索的作用 1.信息检索能够避免重复研究和走弯路
2信息检索有助于节约时间、提高科研效率 3信息检索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第一节信息的基本知识 信息可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 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之中。信息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物质和能量资源所不具备的独 特性质和专门功能。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物质、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物质 向人类提供材料及生活必需品 信息 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 能源 向人类提供动力 信息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有关信息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 1.信息的经典定义 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 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2.信息的现代定义 信息是指一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表征。它是事物的种普遍属性,只要事物 存在,就会有表征其属性的信息。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人们 正是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不同信息来区别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它是人们认识世界
3 2.信息检索有助于节约时间、提高科研效率 3.信息检索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资源 第一节 信息的基本知识 信息可是当代社会使用最多、最广、最频繁的词汇之一,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 会以及人类思维活动之中。信息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物质和能量资源所不具备的独 特性质和专门功能。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物质、能源和信息三种资源支配着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物质 ----- 向人类提供材料及生活必需品 信息 ----- 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 能源 ----- 向人类提供动力 一、信息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有关信息的定义尚无统一定论 1. 信息的经典定义 1948 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 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1948 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2. 信息的现代定义 信息是指一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表征。它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只要事物 存在,就会有表征其属性的信息。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人们 正是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产生的不同信息来区别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它是人们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已成为发 展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柱之 尽管信息概念呈多样性,我们对信息的认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信息与物 质、能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息是事物变化和差异的表现;信息的获取,可以使主体对客 体的不确定性减少。 二、信息的特征 1.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认识的主观性 3.信息的依附性 4.信息的可传递性 5.信息价值的不定性 6.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传递四要素:信源(信息的发出体)信宿(信息的接收体)信道(信息的传递媒 介)信息。 、信息的功能 1.资源功能 2.组织管理功能 3.中介功能 4.消除不定性(解惑)功能 5.传播功能 四、信息与知识、文献的关系 1知识( Knowledge)
4 和改造世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时代,信息已成为发 展科技、经济、文化、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 尽管信息概念呈多样性,我们对信息的认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信息与物 质、能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信息是事物变化和差异的表现;信息的获取,可以使主体对客 体的不确定性减少。 二、信息的特征 1. 信息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信息认识的主观性 3. 信息的依附性 4. 信息的可传递性 5. 信息价值的不定性 6. 信息的共享性 信息传递四要素:信源(信息的发出体)、信宿(信息的接收体)、信道(信息的传递媒 介)、信息。 三、信息的功能 1. 资源功能 2. 组织管理功能 3. 中介功能 4. 消除不定性(解惑)功能 5. 传播功能 四、信息与知识、文献的关系 1.知识(Knowledge)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信息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知识一经产生就以声像信息、实物信息、文字信息等形式传播。人类不 仅要通过信息认识世界,而且要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组织知识。 知识与信息的关系 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不直接等同于信息 知识是人类大脑活动的产物,是系统化、精炼化的信息。 信息是知识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2.文献( Document)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 ②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文献中的知识和信息是借助于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 记录下来并为人们所感知的 ③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如竹简、纸张、胶卷、胶片等,它是文献的外在 形式 ④记录的方式或手段,如铸刻、书写、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等,它们是知识、信 息与载体的联系方式(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文献具有认识、存储和交流知识的作用。 3.三者的关系 可见,信息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文献 是信息、知识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信息、知识的主要物质形式,也是读者吸收利用信息、 知识的主要途径
5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信息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知识一经产生就以声像信息、实物信息、文字信息等形式传播。人类不 仅要通过信息认识世界,而且要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组织知识。 知识与信息的关系: 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不直接等同于信息。 知识是人类大脑活动的产物,是系统化、精炼化的信息。 信息是知识产生和形成的基础。 2. 文献(Document) 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① 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 ② 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文献中的知识和信息是借助于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 记录下来并为人们所感知的。 ③ 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载体,如竹简、纸张、胶卷、胶片等,它是文献的外在 形式。 ④ 记录的方式或手段,如铸刻、书写、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等,它们是知识、信 息与载体的联系方式(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文献具有认识、存储和交流知识的作用。 3. 三者的关系 可见,信息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文献 是信息、知识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信息、知识的主要物质形式,也是读者吸收利用信息、 知识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