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视离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③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诱导偶极一 离子的极化 ④离子极化的程度决定于离子的 极化力和变形性 ⑤离子极化的结果导致晶型发生变化 离子的极化力是指:某离子使邻近异 电荷离子变形(极化)的能力 离子的变形性是指:某离子在外电场作用 下被极化的程度
② 视离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 ③ 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诱导偶极— 离子的极化 ④ 离子极化的程度决定于离子的 极化力和变形性 ⑤ 离子极化的结果导致晶型发生变化 离子的极化力是指:某离子使邻近异 电荷离子变形(极化)的能力。 离子的变形性是指:某离子在外电场作用 下被极化的程度
离子的极化力与离子的电荷、半径、电 子层结构有关; 与离子的电荷、半径、电子层结构有关。 主要与离子的半径有关 离子极化的结果导致原子轨道的重叠 离子极化作用增强 结果是: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 离子晶体向分子晶体过渡;
离子的极化力与离子的电荷、半径、电 与离子的电荷、半径、电子层结构有关。 离子极化的结果导致原子轨道的重叠 离子极化作用增强 结果是: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 离子晶体向分子晶体过渡; 主要与离子的半径有关。 子层结构有关; + –
(3)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氯化物熔点 如:第3周期氯化物熔点依次:高—低 正离子元素 Na mg al si p s 正离子电荷 +1+2+3+4+5+6 离子的半径 一依次变小 离子的极化力 依次增强 Cl被极化程度 依次增大 氯化物键型离子键 共价键 晶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熔点 高 低
如:第3周期氯化物熔点依次:高——低 晶型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熔点 高————————低 ⑶ 应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氯化物熔点 离子的半径 —————依次变小 离子的极化力 —————依次增强 Cl-被极化程度 —————依次增大 氯化物键型 离子键——————共价键 正离子元素 Na Mg Al Si P S 正离子电荷 +1 +2 +3 +4 +5 +6
氧化物 氧化物一氧与电负性比氧小的元素组成 的二元化合物。 氧化物又有:正常氧化物,如:NaO 过氧化物,如:Na2O 超氧化物,如:KO2 此处讨论正常氧化物
氧化物—氧与电负性比氧小的元素组成 氧化物又有:正常氧化物,如:NaO 过氧化物, 如:Na2O2 超氧化物, 如:KO2 此处讨论正常氧化物。 氧 化 物 的二元化合物
(1)氧化物的晶型、熔点、硬度 BCN Na m Al Si p s c M极化力 依次增强 晶型离子晶体一过渡一分子晶体 熔点高—高价态极化力强→一低 ←低价态极化力弱 例 Nao mgo ALO CO SO Cro mno Cro mn o
Mn+极化力 —————————依次增强 晶 型 离子晶体 — 过渡 — 分子晶体 熔 点 高— —低 例 NaO MgO Al2O3 CO2 SO3 CrO3 MnO2 Cr2O3 Mn2O3 高价态极化力强→ ←低价态极化力弱 B C N Na Mg Al Si P S Cl ⑴ 氧化物的晶型、熔点、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