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运动 (一)骨骼 1.头骨 (1)脑颅 具单一的枕髁。脑颅顶壁隆起,属于高颅型, 优于两栖类的平颅型。 头骨两侧具有颞窝,是咬肌附着的部位,并为 其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分为3类:①无颞窝,如 龟鳖类;②合(单)颞窝,头骨每侧只有一个颞窝 如哺乳类;③双颞窝,每侧有上下2个颞窝,但出 现不少变化,如鸟类和多数爬行类。 (2)咽颅 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腭骨和翼骨愈合而 成雏形的次生腭,使内鼻孔后移至口腔后端,口腔 和鼻腔分开,解决了动物同时进行摄食和呼吸的矛 盾
二.运动 (一)骨骼 1. 头骨 (1)脑颅 具单一的枕髁。脑颅顶壁隆起,属于高颅型, 优于两栖类的平颅型。 头骨两侧具有颞窝,是咬肌附着的部位,并为 其收缩提供足够的空间。分为3类:①无颞窝,如 龟鳖类;②合(单)颞窝,头骨每侧只有一个颞窝, 如哺乳类;③双颞窝,每侧有上下2个颞窝,但出 现不少变化,如鸟类和多数爬行类。 (2)咽颅 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腭骨和翼骨愈合而 成雏形的次生腭,使内鼻孔后移至口腔后端,口腔 和鼻腔分开,解决了动物同时进行摄食和呼吸的矛 盾。 ⚫
头骨 A B oowuwwwwrapno pO WwNANSWWWND 图2-172爬行类的4种颞窝型(仿Or,1982) A.无颞窝型;B.合颞窝型;C.上颞窝型;D.双颞窝型 po后眶骨;sq鳞状骨;p顶骨;j颗骨
头骨
2.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与两栖类相似,有颈椎、躯干椎、 荐椎和尾椎的分化。第1、2枚颈椎分别为寰 椎和枢椎,寰椎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又与 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部有了 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胸骨成份减少为1块。爬行类开始出现肋 骨并形成胸廓,胸廓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 关节、韧带连接而成。其作用除保护内脏外, 更主要的由于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体积扩 张和缩小,加强了肺的呼吸运动
2. 脊柱、胸骨和肋骨 脊柱与两栖类相似,有颈椎、躯干椎、 荐椎和尾椎的分化。第1、2枚颈椎分别为寰 椎和枢椎,寰椎与头骨的枕髁相关节,又与 头骨一起在枢椎的齿突上转动,使头部有了 更大的活动性,是陆栖脊椎动物的重要特征。 胸骨成份减少为1块。爬行类开始出现肋 骨并形成胸廓,胸廓由胸椎、肋骨及胸骨借 关节、韧带连接而成。其作用除保护内脏外, 更主要的由于肋间肌的收缩,使胸廓体积扩 张和缩小,加强了肺的呼吸运动
脊柱 须雅验。胸腰堆荐八 惟体 齿状突 图20-5石龙子的骨骼及椎骨 1.石龙子全骨骼;2.第一颈椎(寰椎)前面观;3.寰椎侧面观 4.第二颈椎(枢椎)侧面观;5.第三颈椎;6.胸椎
脊柱
3.带骨和肢骨 (1)肩带:膜原骨成份另有1块间锁骨。 (2)腰带:两栖类同侧的坐骨与耻骨全部愈 合,而爬行类的此二骨部分分开且形成一个大 孔,称耻坐孔。此外,左右耻骨、坐骨在中线 处结合。 (3)四肢骨:指趾端出现角质的爪 (二)肌肉 出现了肋间肌和加强了的皮肤肌,分别参与 呼吸和鳞片的运动
3. 带骨和肢骨 (1)肩带:膜原骨成份另有1块间锁骨。 (2)腰带:两栖类同侧的坐骨与耻骨全部愈 合,而爬行类的此二骨部分分开且形成一个大 孔,称耻坐孔。此外,左右耻骨、坐骨在中线 处结合。 (3)四肢骨:指趾端出现角质的爪。 (二)肌肉 出现了肋间肌和加强了的皮肤肌,分别参与 呼吸和鳞片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