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必备语文资料 初中古诗词曲谜题 专梟 卧龙区龙兴乡第一中学语文组 编辑:震光富柳叶孑胡宗学 任编辑:集光富 二00六年九月
中招必备语文资料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 专 集 卧龙区龙兴乡第一中学语文组 编辑:焦光富 柳叶子 胡宗学 责任编辑:焦光富 二 00 六年九月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初中舌诗词曲试专集[龙兴乡一中语文潮司 c贴沧海》 1、最能总领全文的一个字是(观) 2、“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變蛾)树木的(茂盛) 波浪的(汹涌 3、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旦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 (统天下的抱负,包容宇宙的雄心) 4、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旦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 了作者(牙阔的胸襟和宏大的饱负),从此诗句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景物只不过是 景物的依托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以及灿烂星空下烟波浩淼的大海的壮观景象 5、诗中表现作者蹣躇着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旦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潘起) 、《饮酒》 1、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采菊东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中“此”是指(田居),“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作者远 回归自然)。 行的景物具有 逸)的特点。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鼯写 D、“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6、这首诗,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自然景物)从而领略到(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感受)。 7、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 自然乐起都是由于自已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悠 然”二字写出作者(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也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妖) 9、陶诗的风格是(语言平淡,诗哒變永)。初中我门学过的另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句 诗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 10、有人说“悠然见南山”的“见”不如“望”你怎么看?“见”更能体现 时的悠然 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舶体现出这种心情。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扫高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直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 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獸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 的积极态度值得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 情的新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亍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顧大,志趑痘 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送 第一页 139389844480377-66146562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第 一 页 13938984448 0377—66146562 初中古诗词曲试题专集[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一、《观沧海》 1、 最能总领全文的一个字是(观) 2、 “水何澹澹”的“何”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巍峨)树木的(茂盛) 波浪的(汹涌)。 3、 诗中能抒发作者情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体现了诗人 (统一天下的抱负,包容宇宙的雄心)。 4、 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此句又表现 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从此诗句中你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水景物只不过是 景物的依托,大海吞吐宇宙的景象以及灿烂星空下烟波浩淼的大海的壮观景象。 5、 诗中表现作者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6、 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语句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二、《饮酒》 1、 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田居),“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作者远离官场, 回归自然)。 3、 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宁静、安逸)的特点。 4、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本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 本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C、 前四句和后两句主要是说理,是寓情于理,中间四句主要是写景,是融情于景。本诗融写 景、抒情、说理于一体。 D、 “飞鸟相与还”写诗人的悠然自得,诗人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连飞鸟也跟着一起回家。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 6、这首诗,写作者在饮酒中欣赏(自然景物)从而领略到(独特的生活情趣与美的感受)。 7、全诗的诗眼是(心远),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悠 然”二字写出作者(隐居生活的从容恬淡、闲适,),也写出了(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9、陶诗的风格是(语言平淡,诗味隽永)。初中我门学过的另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其一,其中有句 诗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出作者(早出晚归优美田园)的生活情景。 10、有人说“悠然见南山”的“见”不如“望”,你怎么看?“见”更能体现出作者采菊时的悠然、 闲适的心情,南山美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映入眼帘,而“望”却不能体现出这种心情。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展示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2、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 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 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 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 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 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 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 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袭,风烟堕五津 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着比邻) 四、《次北固山下》 1、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 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荡漾,賽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 又写出了 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趿向上的思想感情 4、“风正帆悬”以“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 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 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且出、冬去春來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 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 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五、《使至塞上 1、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实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2、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示例:(1)这句诗 画中有诗”的特色,摧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 Q2)两白诗谢究线 美,一望无际的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杰态毕现 3、这首诗中用来指代自身的词语有(单 4、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5、苏轼怎样评价这首诗?苏轼称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两白诗充分 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向无尽的远媽伸,给人开阖广袤的 狐烟”则使画面有立 体感,“长河”把画面分成两段“落日圆”则为分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 的气势。 7、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堡伾念故乡,幽微难宣)的 内心情感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宜)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末夏初,又渲染了(高恨 伤感)的气 3、这首诗情景交融,诗的第句写景,既点明了(时令),叉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 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明月),将(愁 心)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 4、“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5、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 展现了春之景,给人以和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 者都是以景衬情 6、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的艺术特点。本包诗将月亮人格化了,明无 处不在,也表明了自己的牵挂和思念时刻刻朋友左迁的脚步。 7、古人论诗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眼喵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捋情。白诗可为例的是鳜杨花落尽子 规)。 第二页 139389844480377-66146562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第 二 页 13938984448 0377—66146562 6、 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 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次北固山下》 1、 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 由是在春节将至的条件下对家乡的思念。 2、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荡漾,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既写出了江水之势, 又写出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3、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表达了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诗的最后 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示例:此句写景 之中蕴含自然理趣,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漏出作者乐 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况?描写出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 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五、《使至塞上》 1、 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实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2、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示例:(1)这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特色,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2)两句诗讲究线 条美,一望无际的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3、 这首诗中用来指代自身的词语有(单车、归雁)。 4、 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5、 苏轼怎样评价这首诗?苏轼称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6、 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 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 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 的气势。 7、 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 内心情感。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到),“左迁”的意思是(贬官)。 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了(离恨 伤感)的气氛。 3、 这首诗情景交融,诗的第一句写景,既点明了(时令),又暗写了诗人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关 切,诗中还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将其人格化,诗人托付(明月),将(愁 心)寄给朋友,把自己对朋友的慰藉带到遥远的夜郎西。 4、 “闻道龙标过五溪”点明了朋友“左迁”地点之僻,又表明了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牵挂)之情。 5、 此诗首句出现了两个具有节令特点的景物“杨花落”“子规啼”二者的作用是什么?“杨花落” 展现了暮春之景,给人以飘零和落寞之感;“子规啼”是哀啼,这是化用了典故,抒写离别之恨, 二者都是以景衬情。 6、 试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的艺术特点。本句诗将月亮人格化了,明月无 处不在,也表明了自己的牵挂和思念时时刻刻朋友左迁的脚步。 7、 古人论诗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是(杨花落尽子 规啼)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七《行路难》 1、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闷—正面描写行跸难—茫 然—彷徨—坚定自信。 2、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奚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的意思?这是作着用“姜和“伊尹” 的典故勉励自己。 3、请用诗中的语句具体解说作者的“行路之难”。欲渡黄河冰搴川,将登太行雪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作用是什么? 和T尹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也让作者在茫然中看一点希望,增切一点信心 5、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让人感到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 从本诗中感到吗?熊,从最后两包。尽管前礁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巷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请对“闲来垂钓碧奚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作简要赏析。示例运用比喻和典故,来表达信 念,坚信未来,困难必过去,前途亓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强、自倌,对理想的执着追 7、请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简要赏析。不例:运用形象的比喻,引用典故,表 示自己乘长风破浪的机会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云帆直渡人海。诗人在仕途受重大挫 情极为芦囵之时,仍然充溝着对未来的憧憬,仍然表现出远大的政抱负和强烈的自倌心。 这首诗的警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含义是 信念,坚信未来困 难必将过去,前途无限羡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神。) 9、第二句逄用了(停)(投)(祓)(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愔的变 ) 八、《岳》 1、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做简要分析。这两包诗运用 拟人赋予山生命的感情,是大自然把山营得神奇秀丽。 2、联系全诗,谈谈尾联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不怕阻挠、勇直前的精神和登上 绝顶瞰_切的气概 3、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匾高 k入归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观泰山的心情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诗句表达了诗人登上麦山顶的决心 了诗人敢于征服大自然的气度。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的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率 只有胸怀寊广,高暗远瞩,才熊展望明天,把握耒 6、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诗句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了对神奇 泰山的无限神往“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 泰山的雄社多姿。 7、“岱宗”指(泰山)“造化”指〔造物主也揎大地)。 8、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试分析好在何处?个“ 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 九、《望》 解释加线的词:A、家书抵万金。书信B、浑欲不胜簪。简直 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鲜花 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受,在山泂破碎,骨肉分高的情况下,人忧心如,看至 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特殊情况下人的特的感受 3、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杜甫极为喜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其中两 句時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试分析这两句在表达上特点“白“春” 这样明丽美好的景物,让人的心情更加欢快。纵酒长啸,还乡心切,情景交 贝 13938984480377-66146562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第 三 页 13938984448 0377—66146562 七、《行路难》 1、 这首诗感情激荡,一波三折,试简要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苦闷——正面描写行路难——茫 然——彷徨——坚定自信。 2、 怎样理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的意思?这是作者用“姜尚”和“伊尹” 的典故勉励自己。 3、 请用诗中的语句具体解说作者的“行路之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写到了哪两个人的故事?作用是什么?“姜尚”和“伊尹” 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也让作者在茫然中看到一点希望,增加一点信心。 5、 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总让人感到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和乐观的自信,这一点,你能 从本诗中感到吗?能,从最后两句。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作者坚信自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 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充满了浪漫、乐观和自信之情。 6、 请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作简要赏析。示例:运用比喻和典故,来表达信 念,坚信未来,困难必将过去,前途无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7、 请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简要赏析。示例:运用形象的比喻,引用典故,表 示自己乘长风破浪的机会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云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 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仍然表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8、 这首诗的警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含义是(来表达信念,坚信未来,困 难必将过去,前途无限美好,体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9、 第二句连用了(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 化)。 八、《望岳》 1、 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做简要分析。这两句诗运用 拟人赋予泰山生命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2、 联系全诗,谈谈尾联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体现了诗人不怕阻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 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3、 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 峻)的特点。 4、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观泰山的心情。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诗句表达了诗人登上泰山顶峰的决心, 表现了诗人敢于征服大自然的气度。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的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样, 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才能展望明天,把握未来。 6、 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诗句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了对神奇 泰山的无限神往,“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 泰山的雄壮多姿。 7、 “岱宗”指(泰山)“造化”指(造物主也指大地)。 8、 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试分析好在何处?一个“割” 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 的形象。 九、《春望》 1、 解释加线的词:A、家书抵万金 。书信 B、浑欲不胜簪。简直 2、 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鲜花、 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在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情况下,人忧心如焚,看到鲜花, 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特殊情况下人的特殊的感受。 3、 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杜甫极为喜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其中两 句诗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试分析这两句在表达上的特点。“白日”“青春” 这样明丽美好的景物,让人的心情更加欢快。纵酒长啸,还乡心切,情景交融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4、结合这首诗分析一下杜甫为何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2“诗圣”是因为 他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且歌岑术上乘,“史诗”是反映了当时真的历史事实 5、诗中首句的个(破)字使人触目伤杯 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6、<花泪)和(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感 7、全诗抒发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情怀 8、“国破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是指〈国都长安城)。 9、首联写出了作者所望之景,“破”和“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10、诗的颈联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作者⑧对家乡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1l、“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句话,对诗的颔联作一赏析。诗的颔联 平时给人美好的 花朵和婉转的鸟鸣,在作者心中不是勾起愉悦的情感,而是无限的哀 的坎坷而引起的,景决定于情。 十、《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加线的词:A、俄顷二会儿B、何由通,(彻底,通寘) 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癣淡愁苦)的 填空。“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莫向昏黑”在诗中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 为下 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3、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一例。 (1)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敷族人民躯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范件淹“天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4、诗的第_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风怒号丛听觉上写出了 秋风之狂,“卷”、“飞”“渡”“洄、“挂”"转”写出了秋风肆虐,秋风对茅屋的坏。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为什么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的遭 遇?这样可以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 6、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怀与哪位古人在哪篇文章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你还能说出 那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怀的名句吗?如范仲渣的《岳阳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7.本诗能杜甫忧国优民的伟大情个的诗句是室得度千万间大际天下基欢 又硬又凉,又袤现出多年没有拆洗的被孑的颜色,就象生了锈的铁一样。 9、“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中“长夜”有什么双重含义?郾推大自然的黑夜,叉指玅荡不社会 10、“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玻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舍已为人、至死不悔)的决 心。诗人的博人胸襟科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得(濟尽致)。 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 限惆怅。诗中句子“忽如_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 说说这两句诗摧会了怎样的画面?雪花给树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一夜之间 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在岑参的这首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 不见君,雪上空貿马行处) 3、岑参的这首诗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眼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 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百丈冰,愁云参淡万里凝)。此句内容上的作用是(展现 眼前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在结构上的 作用是(承上启下) 、赏析“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示例:此句以南梨花的盛牙来北方雪压冬林 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不但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与嗅觉并用,给人以 第四页 13938984480377-66146562
中招必备资料(苏教版) 河南省南阳市龙兴乡一中语文组编写 第 四 页 13938984448 0377—66146562 4、 结合这首诗分析一下杜甫为何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圣”是因为 他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且诗歌艺术上乘。“史诗”是反映了当时真实的历史事实。 5、 诗中首句的一个(破)字使人触目伤怀,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6、 (花溅泪)和(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感人。 7、 全诗抒发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情怀。 8、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是指(国都长安城)。 9、 首联写出了作者所望之景,“破”和“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10、诗的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1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句话,对诗的颔联作一赏析。诗的颔联一反常态,平时给人美好的 花朵和婉转的鸟鸣,在作者心中不是勾起愉悦的情感,而是无限的哀愁。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命运 的坎坷而引起的,景决定于情。 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 解释加线的词:A、俄顷 一会儿。B、何由彻 通,(彻底,通宵) 2、 填空。“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中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 事件发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苦)的心境,为下 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 3、 就主题而言,读了这首诗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请任举一例。 示例:(1)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2)范仲淹“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4、 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风怒号从听觉上写出了 秋风之狂,“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写出了秋风肆虐,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5、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为什么却一反常态,只写个人的遭 遇?这样可以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6、 你认为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怀与哪位古人在哪篇文章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你还能说出 那篇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怀的名句吗?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7、 本诗中最能体现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 “布衾多年冷似铁”中的“铁”用的好,为什么?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准确写出了被子 又硬又凉,又表现出多年没有拆洗的被子的颜色,就象生了锈的铁一样。 9、 “长夜沾湿何由彻”一句中“长夜”有什么双重含义?既指大自然的黑夜,又指动荡不安的社会。 10、“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 心。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的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 限惆怅。诗中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构思新颖,联想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 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雪花给树披上了银装,仿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东风,一夜之间 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 在岑参的这首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 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 岑参的这首诗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山回路 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 本诗描写塞外风光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此句内容上的作用是(展现 了眼前令人望而生畏的冰雪世界,写出了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在结构上的 作用是(承上启下)。 5、 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示例:此句以南方梨花的盛开来比喻北方雪压冬林, 景象极为神似,颇有浪漫色彩,不但给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视觉与嗅觉并用,,给人以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