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古诗文(30分) 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岑参的《逢人京使》一诗。 (2)依据课文填空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 故克之。 (《曹刿论战》)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传统文化《论语·颜渊》) (3)根据提示默写。 ①杜甫在《春望》中通过花鸟,以拟人手法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②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表达“季节依旧,神州已换新颜”意思的诗句是, 【分析】本题考査学生对名句的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 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谷】答案: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重点字:袖) (2)①静影沉璧(重点字:璧)②彼竭我盈③佁然不动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重点字:溅)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重点字:瑟)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分析】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 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次联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 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解答】(1)此题考査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 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此题中出现的意象有小浦、鱼、树林、鹤等。 结合答题方法,可以给出答案。 2)此题考査学生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 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 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诗借景抒情以“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 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 怀才不遇的哀思 (1)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2)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
1 2019 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30 分) 1.经典诗文积累 (1)默写唐代诗人岑参的《逢人京使》一诗。 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①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_______,故克之。 (《曹刿论战》)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④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_______。 (传统文化《论语•颜渊》) (3)根据提示默写。 ①杜甫在《春望》中通过花鸟,以拟人手法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②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表达“季节依旧,神州已换新颜”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默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 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重点字:袖) (2)①静影沉璧(重点字:璧)②彼竭我盈③佁然不动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重点字:溅)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重点字:瑟)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分析】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写景物“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 用、壮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次联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 已,曲折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哀思。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描绘诗句的画面,切忌翻译诗句的意思。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 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此题中出现的意象有小浦、鱼、树林、鹤等。 结合答题方法,可以给出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 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 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诗借景抒情以“闻鱼跃”、“待鹤归”、“闲云”等,抒发了赋闲不用、壮志未酬 的淡淡哀思。首联写自己赋闲无聊的情景。以闲云自喻,“故傍碧山飞”,是出于不得已,曲折地抒发了 怀才不遇的哀思。 答案: (1)我无聊的坐在小溪边听着鱼儿跳水的声音,在杂木丛生的树林边等待着白鹤的归来。 (2)借景抒情。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
参考译文: 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 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 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 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 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 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穡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 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 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 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穡(se):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冻馁之患矣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③余朝京师 ④是甚可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集于此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B.不必若余之手录 吾妻之美我者 C.与之论辨 蹴尔而与之 D.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慍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2 参考译文: 小溪之滨,能听到鱼儿跳水的声音,纵横交错的树林,静候着白鹤飞回。 几片闲散的浮云哟,总难汇成小雨,只好贴着那碧绿的山腰,缓缓飘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 《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 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 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 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 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 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 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 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 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无冻馁.之患矣 _______ ②假.诸人而后见也 _______ ③余朝.京师 _______ ④是.甚可怪 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_ A.皆集于.此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B.不必若余之.手录 吾妻之.美我者 C.与.之论辨 蹴尔而与.之 D.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慍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帝感其诚。 C.谘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 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 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 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 晩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 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 【乙】 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确实很让 人奇怪!你这次去,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 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假如花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 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的。何况这样的浪费,必定不是花在饮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 他的事耗费的。你也曾读过《孟子》吧,大凡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先让他的内心受苦,让他的身体受饿受 累,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会有所作为。你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 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 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费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 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 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 解答】(1)本题考査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没有冻饿的忧虑了。馁:饥饿。 ②句意为: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假:借。 ③句意为: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朝:朝见 ④句意为:这确实很让人奇怪。是:这。 2)本题考査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 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C.第一个“与”,同:第二个 给。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第一个“而”,表示并列;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B (3)本题重点考査的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辨析。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等:结合句意来判断。 例句:句意为: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倒装句,状语后置 A.句意为:莲是花中的君子。判断句。 B.句意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被动句 C.句意为:拿当时的大事询问我。倒装句,状语后置。 D.句意为: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 的勇气就消失了。省略句。 故选:C 4)本题考査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撰,写:以为,作为:贽,礼物。句意为: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句中重点词有:何,为什么:携,带去:皆,都;散尽,花完。句意为: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 了 (5)本题考査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 知,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
3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 【分析】参考译文: 【甲】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 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 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 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 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 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 学的艰难告诉他。 【乙】 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确实很让 人奇怪!你这次去,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费用,也是 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假如花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 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的。何况这样的浪费,必定不是花在饮食起居上,一定是另有其 他的事耗费的。你也曾读过《孟子》吧,大凡有所作为的人,一定先让他的内心受苦,让他的身体受饿受 累,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这样以后才会有所作为。你倚仗有父亲我的保护,不需要这样,但是你应当知 道劳动的艰辛,尽你求学的本分。如果不这样,即使学成回国,也一定是一件事也做不了。你现在这样, 我今后可能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是小事,但因为钱而荒费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 之前曾写信告诫你,一定要努力学习,你怎么就忘了?光阴可贵,求学不易,这中间的甘苦,你应该自己 去体会,不要辜负老人的一番教导。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 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没有冻饿的忧虑了。馁:饥饿。 ②句意为: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假:借。 ③句意为: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朝:朝见。 ④句意为:这确实很让人奇怪。是:这。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 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C.第一个“与”,同;第二个“与”,给。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第一个“而”,表示并列;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故选:B。 (3)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辨析。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等;结合句意来判断。 例句:句意为: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倒装句,状语后置。 A.句意为:莲是花中的君子。判断句。 B.句意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被动句。 C.句意为:拿当时的大事询问我。倒装句,状语后置。 D.句意为: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 的勇气就消失了。省略句。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撰,写;以为,作为;贽,礼物。句意为: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句中重点词有:何,为什么;携,带去;皆,都;散尽,花完。句意为: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 了。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 知,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
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 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借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结合乙文内容,从“光阴可贵,求学不 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中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 要有所得。据此得出答案。 (1)①饥饿:②借;③朝见;④这 (2)B (3)C (4)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5)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 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现代文(40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 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 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氵 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 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 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髙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 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 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 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 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岀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硏,不满足停留在 表面上。一般说文宇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 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 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 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 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 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 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 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 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 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
4 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 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结合乙文内容,从“光阴可贵,求学不 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中可知,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 要有所得。据此得出答案。 答案: (1)①饥饿;②借;③朝见;④这。 (2)B (3)C (4)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 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 (5)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 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二、现代文(40 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的三种姿势(节选) 孙绍振 ①读书的姿势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躺着读,这是陶渊明所标榜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他自己并不 一定实行的办法;而大多数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读的,其特点是没有国定的目的,真所谓博览群书。这种 读书姿势联系着一种态度,那就是读着玩的,读得顺就读下去,读不顺干脆就睡着了也无所谓。这种读法, 是一种休息、消遣,也许还是一种享受,日积月累自然也可以增长知识,丰富精神生活,领悟人生的意义。 但是,除非是天赋特别好的个别人,一般人要想迅速有效地提高自己某一方面的水平,是不可能这样轻松 地达到目的。 ②要真正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得采取另一种姿势,就是要坐着读。古人讲的“正襟危坐”,不但是一 种姿势,而且是一种心境、态度,一种目的。那就是求知的态度,通常我们说求学问,为什么要说“求” 呢,那是意味着追求。要追求就得十分认真、严肃,注意力非常地集中,和躺着相比,这里有强制自己心 无旁骛的意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大中小学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种方法。 ③这种方法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上下左右联 系,前后贯通思考,力求全面、准确掌握。正襟危坐的姿势表现出一种精神,那就是钻研,不满足停留在 表面上。一般说文宇的表面是很完整的,甚至给你一种天衣无缝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即使 坐着,也可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坐着读的关键是开放心灵,让它像海绵一样吸收书中全盘的精义。 古人说的虚怀若谷,大致可以形容这种心灵状态。 ④这种读书的方法虽然很好,但还不是最好。因为坐着钻研,全盘吸收,就意味着你承认所读的书 本是绝对正确的,不包括任何错误的。但是这样囊括绝对真理的书是没有的任何作品都免不了有某种历史 和个人的局限。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生出来的 人。对于书,也可以这样说。坐着钻研的时候,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你的思路是被动的。读书是为了认 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你要主动地用你 自己的体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或者用马克思的术语说,“批判”它。这时候,你就用不着虚怀若谷了,你 也不用把书上的每一句话都当作天条,在追求真理的时候,任何的自卑感都是多余的。 ⑤这时,你得改变一下读书的姿态,当然绝对不能躺着读,也不能满足于坐着读,你得站起来,也就 是用俯视的姿态,把书上的东西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去分析,用你自己的头脑去批判。当你发现书中所说
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 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 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 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 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日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3)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 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 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分析】作者按照读书的三种姿势层层推进,逐一展开论述。首先提出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的读书方法躺着 读。论述完之后,又指出这种读法不能迅速提高自己,要真正提高自己须坐着读,这是基本的一种读书方 法。之后又指出这不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对话式读书法,并对对话式读书方法进行了严密的 【解答】(1)本题考査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 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 出来。从本文的内容与主旨来看,作者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坐,是 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 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一走 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 (2)本题考査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作答时,考生先需要心中对常见的论证方法熟练掌握,再针 对具体的语句分析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阐述其作用。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坐着读”比作 “海绵”,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富有感性,更加形象化,通俗地论证了坐着读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 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这一观点。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符合“站着读”的方法即可。可以根据材料“领导干部要同时防 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判断读书方法应采用“站着读”的方法。 答 (1)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 (3)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 金建军 ①那是1943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②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炮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痛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园国,我要去见米 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撒退的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米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 同飞向那片阴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他眼前闪动 ③他和米丽亚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深深地暗恋着米丽亚,可是来丽亚却钟情于另一位帅哥德克。 ④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江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胳膊断了,流了很 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伙计,这下咱们谁也走不了了 ⑤米涅看着德克的样子,心里一阵紧缩:不能让德克死,米丽亚不能没有他。想到这,他忙对德克说:
5 哪怕是有一点与实际不符时,你就要揪住不放,因为这就意味着你的认识有了提高,你已经发现了问题, 而发现问题往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你已经比书本的作者稍稍高明了 一点。这时你当然还要反复思考,但是千万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要有任何的谦虚,这时候用得上孔夫子 一句话,叫作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机遇,你和权威平等了,你在真理面前站起来了。也许你当时还意识不 到,但是当你日后回想起来的时候你会感到幸福的,甚至你的脸上会出现无声的微笑。 (1)通读全文,指出文章题日中“三种姿势”的含义。 (2)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3)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应该采用文中的哪种读书方法。 材料:习近平在《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一在中央党校 2009 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 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同时防止 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 【分析】作者按照读书的三种姿势层层推进,逐一展开论述。首先提出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的读书方法躺着 读。论述完之后,又指出这种读法不能迅速提高自己,要真正提高自己须坐着读,这是基本的一种读书方 法。之后又指出这不是最好的读书方法,最好的方法是对话式读书法,并对对话式读书方法进行了严密的 论述。 【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 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 出来。从本文的内容与主旨来看,作者从三方面写读书不同姿态:躺,是一种休闲的在场姿态。坐,是一 种凝神静思的姿态。跟躺相比,坐有一种强制自己心无旁骛的意味。站,是一种自我确证的造型,人之为 人的第一次自我肯定,就是站立。躺着读书是读闲书,坐着读书才算进入状态,站着读书是上佳之境--走 近作者而又不迷失自我,惟此才能与书本权威作平等的对话和精神交流。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作答时,考生先需要心中对常见的论证方法熟练掌握,再针 对具体的语句分析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阐述其作用。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坐着读”比作 “海绵”,把抽象的道理变得富有感性,更加形象化,通俗地论证了坐着读的“要领是对于书中的每一句 乃至每一个字,都一丝不苟反复钻研,甚至背诵。”这一观点。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答题时符合“站着读”的方法即可。可以根据材料“领导干部要同时防 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现象”判断读书方法应采用“站着读”的方法。 答案: (1)第一种是躺着读,第二种是坐着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三者是渐进的逐渐深入的关系。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坐着读”书的优点是认真钻研,一丝不苟,缺点是思路被动,全盘 吸收。 (3)站着读,能批判性地接受知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 金建军 ①那是 1943 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言。 ②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炮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痛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园国,我要去见米 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撒退的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米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一 同飞向那片阴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他眼前闪动。 ③他和米丽亚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深深地暗恋着米丽亚,可是来丽亚却钟情于另一位帅哥德克。 ④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江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胳膊断了,流了很 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伙计,这下咱们谁也走不了了。” ⑤米涅看着德克的样子,心里一阵紧缩:不能让德克死,米丽亚不能没有他。想到这,他忙对德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