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儿。脔,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 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 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 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啐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啐儿。②脔(ludn):切成碎块的肉。③潜渊 潜进深水。④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⑥鬣:兽 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⑦醢(ha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大者视碎儿 (2)广袤数十寻 (3)缒以铁 (4)用罹烹醢之酷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大者视碎儿()(2)春夏乳子() (3)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4)则悠然逝矣() (5)用罹烹醢之酷()() 3、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用火薰之B、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C、两舟引张之D、用罹烹醢之酷 4翻译下列句子 (1)脔,用火薰之,可致远。 (2)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3)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5、本文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小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 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 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 治理,管理。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 (2)向者吾见之 (3)蛇令安在 (4)叔敖对曰
1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考前强化训练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脔,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不可捕,春夏乳子, 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两舟引张之,缒以铁,下垂 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 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啐儿。②脔(luán):切成碎块的肉。③潜渊: 潜进深水。④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⑥鬣:兽 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训练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大者视晬儿__________ (2)广袤数十寻__________ (3)缒以铁____________ (4)用罹烹醢之酷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大者视晬儿( ) (2)春夏乳子( ) (3)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 (4)则悠然逝矣( ) (5)用罹烹醢之酷( )( ) 3、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用火薰之 B、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C、两舟引张之 D、用罹烹醢之酷 4 翻译下列句子。 (1)脔,用火薰之,可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之酷,悲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告诉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吾见之,恐去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 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无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电。”及长,为 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 注释:①尝:曾经。②向:刚才。③去:离开。④阴德:暗中有德于人的行为。⑤治: 治理,管理。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归而泣__________ (2)向者吾见之__________ (3)蛇令安在__________ (4)叔敖对曰__________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杀血埋 (4)忧面不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 认识 (饶忠祥设计)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贴之璧 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嘴熟 字不逸。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 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 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 注释:①讫(q1):完毕。②掩卷:合上书本。③务期:一定要达到。④笥(xi):竹箱 ⑤俟(si):等到。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xia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⑨约:简要,精练。 1、“就”作动词有“接近”、“趋向”的意思,还有“达到”的意思。下列句子中加 着重号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就壁间观所录(到,到达) 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接近,趋向) C、颓然就醉(接近,趋向)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靠近,接近,此处有欣赏之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所直即札录之。 (2)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阅读此文后你有何感想? (孙怀伦设计) 嘉 1、(1)zui(2)mao(3)zhu(4)112、(1)看起来像(2)哺乳,生养(③3)似帘的捕鱼工 具。这里作动词,即张帘(4)跑(5)因此遭难3、D4、(1)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 2
2 2、区别加着重号的词的用法。 (1)母问其故__________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 (3)杀而埋之__________ (4)忧而不食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运用什么刻画方法,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读罢此文谈谈你对孙叔敖的 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饶忠祥设计) 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朗诵十余遍,贴之壁 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掩卷闲步,即就壁问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嘴熟, 一字不逸。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 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 经时日,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选自《蒿庵闲话》) 注释:①讫(qì):完毕。②掩卷:合上书本。③务期:一定要达到。④笥(xì):竹箱。 ⑤俟(sì):等到。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泛滥,此指多而杂乱。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⑨约:简要,精练。 1、“就”作动词有“接近”、“趋向”的意思,还有“达到”的意思。下列句子中加 着重号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就壁间观所录(到,到达) B、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接近,趋向) C、颓然就醉(接近,趋向) 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靠近,接近,此处有欣赏之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所直即札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此文后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怀伦设计) 马嘉 1、(1)zuì (2)mào (3)zhuì (4)lí 2、(1)看起来像(2)哺乳,生养(3)似帘的捕鱼工 具。这里作动词,即张帘(4)跑(5)因此 遭难3、D 4、(1)把它的肉切成碎片,用火薰烤
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②2)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3)只知道进却 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5、只知进而不知退。必将 酿成大祸 参考译文 大海中有种鱼叫马鲛,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像周岁婴儿那么大。把它的肉 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它时常潜入深水面不易捕捉,在春夏之 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帘网是那种网格做 得很巯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 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拉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 能脱身。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 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 孙叔敖理蛇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 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 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 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 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 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 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 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己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约取而实得 1、A2、(1)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摘录出来。(2)几年以后,(我)腹中(记忆的文章) 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断)都渐渐地满了。3、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 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4、答案不唯一,例如答成:“学习要认真塌实,不能 是尝辄止”等 参考译文 叶奕绳曾经谈到(读书)加强记忆的方法,(说):“我天资迟钝。每当阅读一本书,遇到 喜欢的内容就把它摘录下来。摘录完毕,朗诵十多遍,(然后)把它贴在墙壁上。每天一定( 录张贴)十多段,至少也要六七段。(有时)合上书本,闲适散步时,就靠近墙壁,观看摘录(的 文章片段)。每天看三五遍成了习惯。一定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个字也不漏掉。墙 壁贴满以后,就把第一天所贴的收到竹箱中。等到再读书有摘录时,补贴到那个地方。(这 样)随时收取,随时补贴上,一年到头不空一天。一年之内,大约可以摘录和记得三千段。 L年以后,腹中记忆的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段)渐渐地满了。我常常看到(一些)一心贪多 而杂乱无章地阅读的人,(他们)略微有点印象就不再阅读了。(这样)稍微经过一段时间,就 腹中空空了,不如我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治国先富民
3 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2)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3)只知道进却 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5、只知进而不知退。必将 酿成大祸。 参考译文: 大海中有种鱼叫马鲛,银色的皮燕尾式的尾巴,其中大的像周岁婴儿那么大。把它的肉 切成碎片,用火薰烤,香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它时常潜入深水面不易捕捉,在春夏之 季生养幼鱼,就随潮水冒出水面,渔民利用这个时候布设帘网捕捉它们。帘网是那种网格做 得很巯的网,纵横几十寻,两只小船牵引着将它张开,坠上铁块,将网垂入水底。过往的鱼, 必定钻撞想继续前进,越拉越被束缚又更怒撞,就腮颊张开鱼鳍展开,被钩在网眼中,永远 不能脱身。假使碰到网就知道退却。就悠然离去了啊。 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因此遭到烹煮和制成肉酱的灾祸,实在是太可悲了啊! 孙叔敖埋蛇 1、(1)回家(2)刚才(3)哪里(4)回答2、(1)缘故(2)所以(3)连词,表顺接④连词,表因 果3、(1)刚才我见到了两个头的蛇,恐怕离开母亲而死了。(2)还没有治理,百姓已经都相 信他的仁爱了。4、语言、动作、神态等方法。天真、幼稚,极富有爱心的一个人。 参考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 后就哭个不停,忧伤而不吃饭。母素问他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个头的蛇的 人一定会死,刚才我见到了,我恐怕要离开母亲而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 答说:“我恐怕别的人再见到这条蛇,就打死它埋了起来。”母亲说:“不要忧虑。我听说 暗中有德于人的人,上天会用福来报答他的。你不会死的。”孙叔敖长大后,做了楚国的令 尹,还没有开始治理,百姓都已经相信他的仁爱了。 约取而实得 1、A 2、(1)遇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就摘录出来。(2)几年以后,(我)腹中(记忆的文章) 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断)都渐渐地满了。3、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稍经时日, 便成枵腹,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4、答案不唯一,例如答成:“学习要认真塌实,不能 浅尝辄止”等。 参考译文: 叶奕绳曾经谈到(读书)加强记忆的方法,(说):“我天资迟钝。每当阅读一本书,遇到 喜欢的内容就把它摘录下来。摘录完毕,朗诵十多遍,(然后)把它贴在墙壁上。每天一定(摘 录张贴)十多段,至少也要六七段。(有时)合上书本,闲适散步时,就靠近墙壁,观看摘录(的 文章片段)。每天看三五遍成了习惯。一定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一个字也不漏掉。墙 壁贴满以后,就把第一天所贴的收到竹箱中。等到再读书有摘录时,补贴到那个地方。(这 样)随时收取,随时补贴上,一年到头不空一天。一年之内,大约可以摘录和记得三千段。 几年以后,腹中记忆的和竹箱中储存的(文章片段)渐渐地满了。我常常看到(一些)一心贪多 而杂乱无章地阅读的人,(他们)略微有点印象就不再阅读了。(这样)稍微经过一段时间,就 腹中空空了,不如我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治国先富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 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管子: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哲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对内减轻农民负担,发展武装力量,增加财政收入:对外采取“尊王 攘夷”的外交策略。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是以善为国者() (2)民富则安乡重家() (3)奚以知其然也() 2、翻译句子。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3、上面简短的文字中。体现了管仲什么样的远见卓识? 4、请结合初中历史知识,说一个管仲的故事 5、阅读完文字,你认为管仲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吗?简单谈一谈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 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刘义庆)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a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an 地名,今在浙江新昌。③何……为:干什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意欲借面不敢言() (2)何以车为() (3)阮后闻之() (4)遂焚之() 2、依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借者无不皆给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 “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 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 无置不肖于侧乎!”公目:“纪有书,何以亡也?
4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 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 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注释:管子: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哲学家。他辅佐齐桓公对内减轻农民负担,发展武装力量,增加财政收入:对外采取“尊王 攘夷”的外交策略。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是以善为国者 ( ) (2)民富则安乡重家 ( ) (3)奚以知其然也 ( ) 2、翻译句子。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3、上面简短的文字中。体现了管仲什么样的远见卓识? 4、请结合初中历史知识,说一个管仲的故事。 5、阅读完文字,你认为管仲的思想对我们现在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吗?简单谈一谈。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 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刘义庆)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a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an): 地名,今在浙江新昌。③何……为:干什么。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意欲借而不敢言 ( ) (2)何以车为 ( ) (3)阮后闻之 ( ) (4)遂焚之 ( ) 2、依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借者无不皆给。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①)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 “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 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
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 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 国兼并。④鳋(sao):鱼腥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发视之() (2)勿乘驽马() (3)则恶其鳋也() (4)何以亡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2)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治国先富民 1、(1)……的人(2)就(3)这样2、(1)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2)所以 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4、老马识途 管仲:管夷吾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管鲍之交。5、略 译文: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 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借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 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 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 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阮裕焚车 1、(1)却(2)用(3)听说(4)用火烧2、(1)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2)我虽 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3、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 译文 阮裕在剡县作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 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 后来,阮裕最终知道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 义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金壶丹书 1、(1)打开(2)劣马(3)讨厌(4)为什么2、(1)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2)君子有治国的方 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大意写出即可)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 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 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4、略。 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 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
5 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 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 国兼并。④鳋(sao):鱼腥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发视之 ( ) (2)勿乘驽马 ( ) (3)则恶其鳋也 ( ) (4)何以亡也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善哉,如若言! (2)君子有道,悬于闾。 3、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 4、请另外讲一个晏子的故事。 治国先富民 1、(1)……的人(2)就(3)这样2、(1)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2)所以, 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3、治国之道,必先富民。4、老马识途—— 管仲;管夷吾举于市——《孟子·生于忧患》;管鲍之交。5、略。 译文: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 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 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 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 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阮裕焚车 1、(1)却(2)用(3)听说(4)用火烧2、(1)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2)我虽 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3、直率、助人为乐的性格。 译文: 阮裕在剡县作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倘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 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 后来,阮裕最终知道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意 义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金壶丹书 1、(1)打开(2)劣马(3)讨厌(4)为什么2、(1)好啊!说的确实是这样!(2)君子有治国的方 略。要把它公布到大街小巷上。(大意写出即可)3、示例: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 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 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4、略。 译文: 齐景公在原纪国的土地上游历时,捡到一个金壶。打开来,里面有一张用红笔写的纸条: “吃鱼不要反复吃,不要乘坐劣马。”景公说:“有道理!吃鱼不要反复吃,是因为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