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具体见下表: 课价方式及比例(6)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20 35 55 误程日标2 10 25 35 误程目标3 10 10 合计 30 10 60 100 2,课程期末卷面成绩低于学校规定的“达标线”0分,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计 (二)评价标准 1.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 不及格(0-59分) 程目标 考查对农亚 程度。 作 描术40%以下内 本气象要 正确且 灾害性 总结的条理性 语言较流畅 表述部 晰,归纳总结差: 20 农业气 佳确 上交作业的及 前上交作业」 时或提前上交 上交作业。 业 论知识。 作业。 杏农 识的 应用能 分析和解释 分析和解释 用气 完整 宗整 分 年理 正确、完整 和 是和深入 调控 条理是否清晰 字迹可1 作迹难认:补安 木能和专 作业上交是否 作业, 前上交作业。 及时
17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 3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1 20 - 35 55 课程目标 2 10 - 25 35 课程目标 3 - 10 10 合计 30 10 60 100 注:1.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无故旷课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5-10 分,依次累加,旷课 3 次及以上 者,取消本门课程考试资格;迟到或早退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3 分。 2.课程期末卷面成绩低于学校规定的“达标线”50 分,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计 算。 (二)评价标准 1. 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1: 熟记各种基 本气象要 素、天气、 灾害性天 气、气候、 农业气候资 源的基本理 论知识。 考查对农业气象 要素基础知识的 掌握程度。作业: 描述的内容正确 性和完整性;归纳 总结的条理性;语 言流畅性和准确 性,字迹的工整 性;上交作业的及 时性。 描述 80%以上 内容正确且完 整;归纳总结 条理清晰;语 言流畅和表述 准确,字迹认 真;及时或提 前上交作业。 描述 60%以上 内容正确且完 整;归纳总结 条理较清晰; 语言较流畅和 表述较准确, 字迹认真;及 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描述 40%以上 内容正确且完 整;归纳条理不 清晰;表述部分 准确,字迹可 认;及时或延迟 上交作业。 描述 40%以下内 容正确且完整; 叙 述 条 理 不 清 晰,归纳总结差; 表述不完整,字 迹难认;补交作 业。 20 课程目标 2: 具备运用农 业气象学课 程知识,合 理利用气象 条件和气候 资源调控农 业生产环 境、抗御气 象灾害的基 本能力和专 业意识。 考查农业气象学 知识的应用能力。 作业:指定的案例 或现象,分析和解 释的内容是否正 确、全面和深入; 条理是否清晰;语 言是否流畅和准 确,字迹是否工 整;作业上交是否 及时。 分 析 和 解 释 80%以上内容 正确、完整和 深入;条理清 晰;语言流畅 和表述准确, 字迹认真;及 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分 析 和 解 释 60%以上内容 正确、完整和 深入;条理较 清晰;语言较 流畅和表述较 准确,字迹认 真;及时或提 前上交作业。 分 析 和 解 释 40% 以 上 内 容 正确、完整和深 入;条理不清 晰;表述部分准 确,字迹可认; 及时或延迟上 交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 以下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不清晰,总结 差;表述不完整, 字迹难认;补交 作业。 10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 优(90-100分) 良(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地塑素戏测的 上内 上由 程日标 正 结合理。 40%以下内容1 条理不 合理:内容是 迹认直。作图 晰.字迹认直 作 正确全面:是 作图认真 作图很差和不规 延迟 范:补交报告 认直 规范和准 交报告。 时上交报告。 :报告上交是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能清楚描述为 考查农业气象 能指述气 能描述大部分 及基本知 知识, 知识,并 5 识的草握 不够完整正 源的基本西 叙述完整正确。 知识 概括和解 能部分解释 象要泰天气 理利用气名 知识及其应 理论知识及其 理论知 考查农业气象 及其应 25 问要的应用能力 业生 候特征 灾害付 候特征 条理不 气象要素 对管 的解 春的解 的解步骤较 整
18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3: 具备气象要 素观测的基 本技能和实 验操作技 能。 气象要素观测的 实验技能的训练。 报告:指定光、温、 湿、降水、蒸发、 风和气压等要素 观测,报告结构是 否合理;内容是否 正确全面;条理是 否清晰;作图是否 认真、规范和准 确;报告上交是否 及时。 80%以上内容 正确全面;报 告结构合理; 条理清晰;字 迹认真;作图 认真、规范和 准确;及时上 交报告。 60%以上内容 正确全面;报 告 结 构 较 合 理;条理较清 晰;字迹认真; 作图认真、规 范和准确;及 时上交报告。 40% 以 上 内 容 正确全面;条理 不清晰;字迹可 认;作图不够认 真和规范;及时 或延迟上交报 告。 40%以下内容正 确全面;条理不 清晰;字迹难认; 作图很差和不规 范;补交报告。 10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1: 熟记各种基 本气象要 素、天气、 灾害性天 气、气候、 农业气候资 源的基本理 论知识。 考查农业气象要 素概念及基本知 识的掌握 能清楚描述大 气、辐射、温度、 水分、气压与风 等气象要素基 本理论知识,并 叙述完整正确。 能描述各气象 要素基本理论 知识,并叙述 基 本 完 整 正 确。 能描述大部分 气象要素基本 理论知识,并叙 述不够完整正 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 气象要素基本理 论知识,对各知 识点不能进行正 确选择和识别。 35 课程目标 2: 具备运用农 业气象学课 程知识,合 理利用气象 条件和气候 资源调控农 业生产环 境、抗御气 象灾害的基 本能力和专 业意识。 考查农业气象学 知识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应用能力 能概括和解释 各气象要素、天 气、灾害性天 气、气候的理论 知识及其应用, 能完整归纳和 概括出我国气 候特征、灾害性 天气特征及防 御措施,对气象 要素计算的解 题思路清晰。 能概括和解释 各气象要素、 天气、灾害性 天气、气候的 理论知识及其 应用,能较完 整归纳我国气 候特征、各小 气候特征,对 气象要素计算 的解题步骤较 完整。 能部分解释气 象要素、天气、 灾害性天气、气 候的理论知识 及其应用,能部 分归纳我国气 候特征、各小气 候特征,条理不 清,对气象要素 计算的解题不 完整。 不能正确解释天 气、灾害性天气、 气候的理论知识 及其应用,阐述 条理不清,对气 象要素计算的解 题思路混乱。 25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姜会飞,段若溪.农业气象学(第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肖金香农业气象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9 3.姚渝丽.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一)主要参老书及学习洛源 无 六、附表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验证 必做 气温和土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4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大纲修订人签字:姜艳 修订日期:2022年8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年9月
19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 姜会飞,段若溪. 农业气象学(第 3 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 肖金香. 农业气象学(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姚渝丽. 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无 六、附表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1 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2 气温和土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3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4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大纲修订人签字:姜艳 修订日期:2022 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 年 9 月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课程名称 Fundamental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代码 21213705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农业资 源与环境专业导论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24/16 /实验学时 适用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王海江 审定日期 2022年9月 一、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一种兼容、存 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的通用技术。该课程将使学生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其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将服务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的整个学习中,对于本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目标1: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功能。 目标2:应用地理信总系统进行地理要素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和处理方法。 目标3:分析农业土壤、植物、生态环境中空间地理信息的特征及异质性。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半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1 3信息运用 指标点3.2:具各专业信息技术基础,具有熟练的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指标点3.3: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文献资 课程目标2 3信运用 料:具备对农业资源、环境以及生物、生态等信总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日 指标点4.4:能够应用士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方面的专 课程目标3 4专业素养 提出相对维或解决方 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进行分析, 20
20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Fundamental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代码 21213705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农业资 源与环境专业导论 学分/学时 2.5/40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24/16 适用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王海江 审定日期 2022 年 9 月 一、课程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一种兼容、存 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数据的通用技术。该课程将使学生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其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应用将服务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的整个学习中,对于本专业学生信息技术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 目标 1: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功能。 目标 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理要素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和处理方法。 目标 3:分析农业土壤、植物、生态环境中空间地理信息的特征及异质性。 各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3 信息运用 指标点 3.2:具备专业信息技术基础,具有熟练的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 2 3 信息运用 指标点 3.3: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文献资 料;具备对农业资源、环境以及生物、生态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能 力。 课程目标 3 4 专业素养 指标点 4.4:能够应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方面的专 业知识和方法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复杂现象和复杂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散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程目标1 2能钻厘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 1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之 理论1学 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 增服务 系统的生成方法和转 2坐标系锐 课程目标1、2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家国的 流用坐标系 多拿矢量空同数据结构建立 失量数据 理论 课程目标1、2 棚格数据结构、类型利 压缩转换方法。 课后:配套习题、作业。上机 空间数据、属性据的关 有的地理信息系统据类型 误程日标2 储结构 几何 与转换 机处理方法 间数据、属性数据的 空数据、离性数据的和作」 课后 网络助作业,上机习 上机4学 ,能够掌各类数据的查询方法利 1.空间数据的查询方法 程目标2、 间数据缓冲区分析的概之、模型与方法,路径分析 据、矢量数据的 运算方法和叠加分析 3播格数据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矫正。 课后:配套习思、作业,上机 上机4华 习。 .能够拿地图数的组成规则和 课程目标2、3 间插的要素 理 直拟合 的 后:配套习题.作业。上机 上机4学日 空间插值万法及 树立“人与自然和发展”理之
21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 绪论 课程目标 1 1.能够理解数据与信息、地理信息与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能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 成和基本功能。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家国情 怀,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 1.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 4.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 1. 课堂: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结合演示等。 理论 1 学时 2 坐标系统 课程目标 1、2 1.能够掌握空间坐标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坐标系统的生成方法和转换。 3.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家国情 怀。 1.空间坐标的基本知识 2.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常用地图投影 4. 在 GIS 中运用坐标系统 1. 课堂: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结合演示,分组讨论,计算机软 件示例讲解等。 2. 课后:配套习题、作业,上机 习题。 理论 2 学时+ 上机 2 学时 3 地 理 关 系 数据模型 课程目标 1、2 1.能够掌握矢量空间数据结构建立 的过程。 2. 能够掌握栅格数据结构、类型和 压缩转换方法。 1.拓扑的概念和原理 2.非拓扑矢量数据 3.栅格数据类型 4.栅格数据结构 1. 课堂: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 结合演示,计算机软件示例讲解 等。 2. 课后:配套习题、作业,上机 习题。 理论 3 学时+ 上机 2 学时 4 地 理 关 系 数 据 的 编 辑 与转换 课程目标 2 1.能够掌握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关 系与存储结构。 2. 能够掌握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 编辑处理方法。 1.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类型。 2.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几何变换。 3.像元值的重采样与空间数据转换。 4.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编辑和操作。 1. 课堂:堂讲授+多媒体课件结 合演示,分组讨论,计算机软件 示例讲解等。 2. 课后:网络辅助作业,上机习 题。 理论 6 学时+ 上机 4 学时 5 数 据 探 查 与空间分析 课程目标 2、3 1.能够掌握各类数据的查询方法和 空间数据的集合分析。 2. 能够掌握栅格数据、矢量数据的 运算方法和叠加分析。 1.空间数据的查询方法; 2.空间数据缓冲区分析的概念、模型与方法,路径分析 的方法。 3.栅格数据的计算方法和结果矫正。 1. 课堂:案例库分析和多媒体课 件结合演示,计算机软件示例讲 解等。 2. 课后:配套习题、作业,上机 习题。 理论 6 学时+ 上机 4 学时 6 地 形 制 图 与空间插值 课程目标 2、3 1.能够掌握地图数据的组成规则和 制作规范。 2. 能够掌握地理空间插值的要素组 成和各插值拟合方法。 3.深入理解“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1.地形制图、坡度和坡向。 2.表面曲率、栅格和不规则三角网。 3.空间插值的主要要素。 4.空间插值方法及拟合精度。 1. 课堂:案例库分析和多媒体课 件结合演示,计算机软件示例讲 解等。 2. 课后:配套习题、作业,上机 习题。 理论 6 学时+ 上机 4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