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工建筑物的抗震分析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1.地震作用 里氏震级,分9级;震中;地震烈度,分12度 基本烈度:指该地区在今后50年内可能遭遇的较大地 震,其超越概率在10%。 2.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时,一般取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1级壅 水建筑物可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提高1度。 抗震计算 抗震设计 工程抗震措施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二. 水工建筑物的抗震分析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 -97 1. 地震作用 里氏震级,分9级;震中;地震烈度,分12度 基本烈度:指该地区在今后50年内可能遭遇的较大地 震,其超越概率在10%。 2. 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时,一般取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1级壅 水建筑物可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提高1度。 抗震计算 抗震设计 工程抗震措施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6度以下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但1级壅水建筑物需采取抗 震措施。 (2)设计烈度高于9度或设计烈度为9度的高度大于250米的壅 水建筑物,抗震安全性需进行专门论证。 3.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 地震作用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动态作用,其分析方 法需根据工程的抗震设防等级来选定。 水工建统物-2006年 2007-4-15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1) 6度以下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但1级壅水建筑物需采取抗 震措施。 (2) 设计烈度高于9度或设计烈度为9度的高度大于250米的壅 水建筑物,抗震安全性需进行专门论证。 3. 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 地震作用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动态作用,其分析方 法需根据工程的抗震设防等级来选定
工程抗震 建筑物级别 场地基本烈度 设防等级 甲 1(壅水) ≥6 乙 1(非壅水)、2(壅水) 丙 2(非壅水)、3 ≥7 丁 4、5 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 甲级:动力法 乙、丙级:动力法或拟静力法 丁级:拟静力法或着重采取抗震措施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工程抗震 设防等级 建筑物级别 场地基本烈度 甲 1(壅水) 乙 1(非壅水) 、2(壅水) 丙 2(非壅水) 、3 丁 4、5 ≥7 ≥6 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 甲级:动力法 乙、丙级:动力法或拟静力法 丁级:拟静力法或着重采取抗震措施
动力法: [M+C+)=[MY) 时程分析法 —差分法求解 振型分解法∫振型分解时程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拟静力法 采用动力理论一地震惯性力 静力学方法 ,地震作用效应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515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动力法: [ ] M {X&&}+ [C]{X&}+ [K]{X}= [M ]{X&&0 } 时程分析法 ——差分法求解 振型分解法 振型分解时程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拟静力法 静力学方法 采用动力理论 地震惯性力 地震作用效应
总结 1.水利枢纽的分等和水工建筑物的分级 2.各种荷载的计算方法 3.作用效应组合、作用效应分析方法 4.水工建筑物安全储备的表达方法、设计准则 5.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表达方式 6.基本烈度、设计烈度 7.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水工建筑物-2006年 2007-4-15 总结 1. 水利枢纽的分等和水工建筑物的分级 2. 各种荷载的计算方法 3. 作用效应组合、作用效应分析方法 4. 水工建筑物安全储备的表达方法、设计准则 5. 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表达方式 6. 基本烈度、设计烈度 7. 地震作用效应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