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旋耕机耕作的特点 (1)旋耕后表土松碎平坦,混合均匀,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 (2)旋耕一次作业可达一般机具耕、耙、平整多次作业的效果,既节约了动力,提高 工效,又抢了时间 (3)旋耕作业时,其本身产生一个推动机组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可大大改善拖拉机的 牵引性能。 目前的旋耕机耕深较浅,翻土和覆盖质量较差,动力消耗较大 2.旋耕刀片的类型和特点(见课本73页) (二)1G-150旋耕机 1.主要技术规格 lG-150A是与35-50马力的拖拉机配套的全齿侧边传动悬挂式旋耕机,耕宽1495米 耕深12-16厘米(水耕时可达14-16厘米)。刀片为水旱兼用的左右弯刀,共46把(左右弯 刀各23把),刀轴转速见表1,重量365公斤,外形尺寸(长×宽×高)为1360×1798×1280 (毫米),生产率:耕地时为4亩/小时;耙地时6亩/小时。 输出轴转速(转/分)n 720 540 1000 变换齿轮齿数 Z 2 刀轴转速(转/分)n2 198 265 269 204 275 注:变速箱内Z1、Z共有两对,一对传动,另一对则装在后盖上供变速用 2.主要结构及动力传动 传动装置:万向节、变速箱、侧边齿轮箱。 工作部件:刀轴、左右弯刀 辅助装置:机架、悬挂架、罩壳,拖板。 3.使用要点 (1)刀片的安装方法切忌刀片反装;若反装后刀背先入土,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机件 ①平作时:从整个刀轴看,左右弯刀交错安装,即在同一截面上安装一左一右两把弯刀 以保证耕后地表平整 ②旋耕——开沟联合作业时:第一截面装右弯刀,第二—一第12截面全装左弯刀,第 13——23截面全装右弯刀,第24截面装左弯刀。 ③旋耕一一填沟联合作业时:左截面全装右弯刀,右截面全装左弯刀。 (2)安装万向节时需注意两点 ①配不同的拖拉机时需装不同长度的方轴(表2)。以保证旋耕机在工作与提升时方轴 与方套及夹叉不顶死,且有足够的配合长度。 表2 拖拉机型号 丰收-35 上海-45/50 丰收-37
(一)概述 1.旋耕机耕作的特点 (1)旋耕后表土松碎平坦,混合均匀,具有良好的耕作质量。 (2)旋耕一次作业可达一般机具耕、耙、平整多次作业的效果,既节约了动力,提高 工效,又抢了时间。 (3)旋耕作业时,其本身产生一个推动机组前进的驱动力,因此可大大改善拖拉机的 牵引性能。 目前的旋耕机耕深较浅,翻土和覆盖质量较差,动力消耗较大。 2.旋耕刀片的类型和特点(见课本 73 页) (二)1G-150 旋耕机 1.主要技术规格 1G-150A 是与 35-50 马力的拖拉机配套的全齿侧边传动悬挂式旋耕机,耕宽 1.495 米, 耕深 12-16 厘米(水耕时可达 14-16 厘米)。刀片为水旱兼用的左右弯刀,共 46 把(左右弯 刀各 23 把),刀轴转速见表 1,重量 365 公斤,外形尺寸(长×宽×高)为 1360×1798×1280 (毫米),生产率:耕地时为 4 亩/小时;耙地时 6 亩/小时。 表 1 输出轴转速(转/分)n1 720 540 1000 变换齿轮齿数 Z1 19 22 22 25 16 19 Z2 22 19 19 16 25 22 刀轴转速(转/分)n2 198 265 199 269 204 275 注:变速箱内 Z1、Z2共有两对,一对传动,另一对则装在后盖上供变速用。 2.主要结构及动力传动 传动装置:万向节、变速箱、侧边齿轮箱。 工作部件:刀轴、左右弯刀。 辅助装置:机架、悬挂架、罩壳,拖板。 3.使用要点 (1)刀片的安装方法切忌刀片反装;若反装后刀背先入土,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机件。 ①平作时:从整个刀轴看,左右弯刀交错安装,即在同一截面上安装一左一右两把弯刀, 以保证耕后地表平整。 ②旋耕——开沟联合作业时:第一截面装右弯刀,第二——第 12 截面全装左弯刀,第 13——23 截面全装右弯刀,第 24 截面装左弯刀。 ③旋耕——填沟联合作业时:左截面全装右弯刀,右截面全装左弯刀。 (2)安装万向节时需注意两点 ①配不同的拖拉机时需装不同长度的方轴(表 2)。以保证旋耕机在工作与提升时方轴 与方套及夹叉不顶死,且有足够的配合长度。 表 2: 拖拉机型号 丰收-35 上海-45/50 丰收-37
东方红-40 红卫-40 江淮-40/50 东风-50 铁牛55 方轴长度(毫米) 317 246 ②中间两个夹叉开口需在同一平面内,否则会产生响声或振动,容易引起机件损坏 3)旋耕机的调整及速度选择 ①左右水平调整:通过调节拖拉机的右吊杆的长短,使刀轴与地面水平,从而保证左右 耕深一致 ②前后水平调整:通过调整上拉杆的长短,使旋耕机工作达要求耕深是万向节与第一轴 近于水平,保证万向节及整个机组在有利条件下工作 ③耕深调整:与具有力、为调节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位调节手柄在不同 位置的定位调整耕深。与具有分置式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活塞杆上定位卡箍 的不同位置调整耕深 ④旋耕机提升高度的调整:因工作时万向节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夹角不大于 ,故地头转弯时只提升刀尖至离地15-20厘米即可,如过沟埂或运输需再提高时应切断 动力。为防意外事故发生,工作时应在位调节手柄上用螺钉拧紧限位 ⑤速度选择:机组前进速度和刀轴转速用于旱耕和比阻大的土壤时选低速,于水耕、耙 耕和比阻小的土壤时则选用较高的速度。 机组前进速度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旋耕时为2-5公里/小时,耙地时为5-7公里/小时。 刀轴转速的低速为198、199、204转/分;高速为265、269、275转/分 五、圆盘耙 1.用途:(见课本49页 2.分类:(见课本49页) 3.构造 (1)耙组:方轴、耙片、间管、轴承和轴承支板、耙组横梁、刮土板等 (2)耙架:分为铰接耙架和刚性耙架 (3)牵引装置和悬挂装置 (4)偏角调节机构:分为丝杠式、齿板式、油压式、插销式、压板式、手杆式等 4.二十片悬挂中耙 该耙是左侧偏置耙,属北方圆盘耙系列产品之一。此耙与50-55(60)马力轮式拖拉机 配套,三点悬挂,适于较粘重土壤的耕后碎土和轻、中壤土以耙代耕。在已耕地最大耙深为 14厘米。 (1)主要构造 ①悬挂架:矩形钢管焊接的整体刚性耙架。 ②耙组:前列采用缺口耙片:后列采用圆盘耙片。耙片直径560毫米,厚度为4毫米。 ③偏角调节机构:压板式偏角调节机构。 (2)主要调整 ①耙深调整 A.调节片角:前后列耙片偏角均可在θ-23°内无极调整。常用偏角有刻线标志,调节
东方红-40 江淮-40/50 红卫-40 东风-50 铁牛-55 方轴长度(毫米) 317 246 400 ②中间两个夹叉开口需在同一平面内,否则会产生响声或振动,容易引起机件损坏。 (3)旋耕机的调整及速度选择 ①左右水平调整:通过调节拖拉机的右吊杆的长短,使刀轴与地面水平,从而保证左右 耕深一致。 ②前后水平调整:通过调整上拉杆的长短,使旋耕机工作达要求耕深是万向节与第一轴 近于水平,保证万向节及整个机组在有利条件下工作。 ③耕深调整:与具有力、为调节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位调节手柄在不同 位置的定位调整耕深。与具有分置式液压悬挂机构的拖拉机配套时,利用活塞杆上定位卡箍 的不同位置调整耕深。 ④旋耕机提升高度的调整:因工作时万向节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夹角不大于 30°,故地头转弯时只提升刀尖至离地 15-20 厘米即可,如过沟埂或运输需再提高时应切断 动力。为防意外事故发生,工作时应在位调节手柄上用螺钉拧紧限位。 ⑤速度选择:机组前进速度和刀轴转速用于旱耕和比阻大的土壤时选低速,于水耕、耙 耕和比阻小的土壤时则选用较高的速度。 机组前进速度在一般情况下,直接旋耕时为 2-5 公里/小时,耙地时为 5-7 公里/小时。 刀轴转速的低速为 198、199、204 转/分;高速为 265、269、275 转/分。 五、圆盘耙 1.用途:(见课本 49 页) 2.分类:(见课本 49 页) 3.构造 ⑴耙组:方轴、耙片、间管、轴承和轴承支板、耙组横梁、刮土板等。 ⑵耙架:分为铰接耙架和刚性耙架。 ⑶牵引装置和悬挂装置。 ⑷偏角调节机构:分为丝杠式、齿板式、油压式、插销式、压板式、手杆式等。 4.二十片悬挂中耙 该耙是左侧偏置耙,属北方圆盘耙系列产品之一。此耙与 50-55(60)马力轮式拖拉机 配套,三点悬挂,适于较粘重土壤的耕后碎土和轻、中壤土以耙代耕。在已耕地最大耙深为 14 厘米。 ⑴主要构造 ①悬挂架:矩形钢管焊接的整体刚性耙架。 ②耙组:前列采用缺口耙片;后列采用圆盘耙片。耙片直径 560 毫米,厚度为 4 毫米。 ③偏角调节机构:压板式偏角调节机构。 ⑵主要调整 ①耙深调整 A.调节片角:前后列耙片偏角均可在 0-23°内无极调整。常用偏角有刻线标志,调节
时将耙升起,松开压板螺旋并稍送转轴压板螺栓,推耙组横梁使其绕轴旋转,以横梁前侧面 对准耙架侧面刻线,刻线向后偏角增大。一般情况,前耙组比后耙小一刻度,即前耙组最大 偏角20°,后耙组偏角23°,偏角大则耙深增加。 B.改变悬挂孔位,增大耙深靠中间,减小耙深靠两端。 C.用力调节时由拖拉机的液压升降操纵杆的位置不同调整耙深 ②水平调整:纵向水平调整上拉杆的长度。横向水平调整右吊杆的长度。 ③沟底不平度的调整:调整前、后耙组的相对横向位置,以保证在不同土壤上作业时地 表和沟底平整。 ④偏置量的调整:为适应不同作业的要求,需要调节偏置量。当在果园作业时,需调大 偏置量,即将前、后耙组相对耙架左移相等距离。为达新的平衡,需减小前耙组偏角,并增 大后耙组偏角 ⑤机组走直性的调整:当耙架向右偏转,拖拉机上左限位链张紧,致使拖拉机向左偏驶 时,主要调整如下: A.延长上拉杆,以加大后耙组深度,使其受力加大,从而使前、后耙组的合力通过瞬 心π2,克服耙架右偏,以提高机组直线行驶性 B.减小前耙组偏角和增大后耙组偏角。 C.将前、后耙组相对耙架同时右移相等距离 ⑥刮泥板间隙的调整:刮泥板与耙片凹面间保持1-8毫米间隙。 六、作业 1.圆盘耙组那些零件组成? 2.如何调节20片悬挂耙的耙深? 3.旋耕机刀片的排列规则有哪些? 4.旋耕机刀片的类型和特点 5.V型镇压器为什么镇压轮直径前列大后列小?为什么镇压轮轴孔比轴径稍大? 实验实习六播种机械的构造 、目的要求 1.了解播种机的构造、工作过程及性能 2.了解播种机各工作部件的构造、性能特点。 现有设备 2B-12谷物播种机 2BL-12谷物联合播种机 2BL-2精密播种机 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 2BJM-2(4)精密播种机各种排种器、开沟器、输种管 观察与分析 1.了解播种机的工作过程、各工作部件的作用及传动路线。 2.2B-12播种机的排种舌为什么做成斜形的?想一想能否用改变排种舌的开度来调节 排种量的大小? 3.观察2B-12播种机的内棘轮式自动起落及深浅调解机构。 4.观察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的结构,它是如何实现一机多用的?如何实现仿行的? 如何保证播深的稳定性和播种直线性的?
时将耙升起,松开压板螺旋并稍送转轴压板螺栓,推耙组横梁使其绕轴旋转,以横梁前侧面 对准耙架侧面刻线,刻线向后偏角增大。一般情况,前耙组比后耙小一刻度,即前耙组最大 偏角 20°,后耙组偏角 23°,偏角大则耙深增加。 B.改变悬挂孔位,增大耙深靠中间,减小耙深靠两端。 C.用力调节时由拖拉机的液压升降操纵杆的位置不同调整耙深。 ②水平调整:纵向水平调整上拉杆的长度。横向水平调整右吊杆的长度。 ③沟底不平度的调整:调整前、后耙组的相对横向位置,以保证在不同土壤上作业时地 表和沟底平整。 ④偏置量的调整:为适应不同作业的要求,需要调节偏置量。当在果园作业时,需调大 偏置量,即将前、后耙组相对耙架左移相等距离。为达新的平衡,需减小前耙组偏角,并增 大后耙组偏角。 ⑤机组走直性的调整:当耙架向右偏转,拖拉机上左限位链张紧,致使拖拉机向左偏驶 时,主要调整如下: A.延长上拉杆,以加大后耙组深度,使其受力加大,从而使前、后耙组的合力通过瞬 心π2,克服耙架右偏,以提高机组直线行驶性。 B.减小前耙组偏角和增大后耙组偏角。 C.将前、后耙组相对耙架同时右移相等距离。 ⑥刮泥板间隙的调整:刮泥板与耙片凹面间保持 1-8 毫米间隙。 六、作业 1.圆盘耙组那些零件组成? 2.如何调节 20 片悬挂耙的耙深? 3.旋耕机刀片的排列规则有哪些? 4.旋耕机刀片的类型和特点。 5.V 型镇压器为什么镇压轮直径前列大后列小?为什么镇压轮轴孔比轴径稍大? 实验实习六 播种机械的构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播种机的构造、工作过程及性能。 2.了解播种机各工作部件的构造、性能特点。 二、现有设备 2B-12 谷物播种机 2BL-12 谷物联合播种机 2BL-2 精密播种机 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 2BJM-2(4)精密播种机 各种排种器、开沟器、输种管 三、观察与分析 1.了解播种机的工作过程、各工作部件的作用及传动路线。 2.2B-12 播种机的排种舌为什么做成斜形的?想一想能否用改变排种舌的开度来调节 排种量的大小? 3.观察 2B-12 播种机的内棘轮式自动起落及深浅调解机构。 4.观察 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的结构,它是如何实现一机多用的?如何实现仿行的? 如何保证播深的稳定性和播种直线性的?
四、播种机的类型和一般构造 (一)播种作业的技术要求和播种机的性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见课本83页) (二)播种机的分类(见课本87页) (三)谷物播种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1.构造 (1)主要工作部件: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覆土器、镇压轮(压密轮)。 (2)辅助部件:机架、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开沟器起落裝置、开沟器深浅调节装置、划 行(印)器等 2.工作过程:种子由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经开沟器落入种沟→经覆土器覆土 镇压轮压密完成播种全过程。 3.排种器 (1)概述 ①对排种器的要求:排种均匀稳定、不伤种子、通用性好、播量调节范围大,调节方便 工作可靠 ②分类:(见课本94页) (2)外槽轮式排种器 ①特点(见课本96页) ②构造及工作过程(见课本95页) (3)内槽轮式排种器 其主要工作元件为一内表面带有槽棱的圆环组成。当圆环转动时,种子被槽棱带起,并 在摩擦力作用下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在自重作用下落入排种器口排出。内槽轮式排种器在国 外用的较多,国内较少 (4)水平圆盘式排种器(以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为例) ①磨盘式排种器(小麦、谷子、高粱排种状态) A.主要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筒底座、立轴、隔板、调节盘和调节手柄、驱动盘、磨 盘、驱动盘压帽等组成。 B.工作原理:当磨盘回转时,是通过盘底上的喂入口进入排种间隙的种子在离心力及 摸纹推力作用下,由中心向外移动,从种子筒底座上的排种口处强制排出。多余的种子在磨 盘边缘处按螺旋线方向上升,在通过磨盘上的喂入口进入排种间隙。 ②棉花排种状态 A.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筒底座、立轴、棉花玉米隔板、棉花搅拌盘、驱动盘、驱动 盘压帽、棉花匀籽轮(排种轮)、棉花播量调节板等组成。 B.工作原理:当搅拌盘转动时,搅拌种子筒内的种子以防止架空,并将棉籽带到种子 筒底座的出种口处,由匀籽轮排出并分散,以提高排种均匀性。调节板可改变出种口的大小 来调节播量。如需要穴播时,可在开沟器上加装棉籽成穴盘。 注意:穴播棉花时,需拆下开式输种管后再装上棉籽成穴盘 ③玉米排种状态(槽盘式排种器) A.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盘底座、立轴、棉花玉米隔板、驱动盘、驱动盘压帽、玉米 排种盘(槽盘)、刮种器和推种器等组成 B.工作原理:派中盘在种子筒底座上水平回转,当型孔内充满的种子在刮种器下通过 时,刮种舌先将型孔外的种子刮去,型孔砖到投种轮下时,种子即被轮齿推入下种口排出
四、播种机的类型和一般构造 (一)播种作业的技术要求和播种机的性能要求及性能指标(见课本 83 页) (二)播种机的分类(见课本 87 页) (三)谷物播种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1.构造 ⑴主要工作部件: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开沟器、覆土器、镇压轮(压密轮)。 ⑵辅助部件:机架、行走装置、传动装置、开沟器起落装置、开沟器深浅调节装置、划 行(印)器等。 2.工作过程:种子由种子箱→排种器→输种管→经开沟器落入种沟→经覆土器覆土→ 镇压轮压密完成播种全过程。 3.排种器 ⑴概述 ①对排种器的要求:排种均匀稳定、不伤种子、通用性好、播量调节范围大,调节方便, 工作可靠。 ②分类:(见课本 94 页) ⑵外槽轮式排种器 ①特点(见课本 96 页) ②构造及工作过程(见课本 95 页) ⑶内槽轮式排种器 其主要工作元件为一内表面带有槽棱的圆环组成。当圆环转动时,种子被槽棱带起,并 在摩擦力作用下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在自重作用下落入排种器口排出。内槽轮式排种器在国 外用的较多,国内较少。 ⑷水平圆盘式排种器(以 2BZ-4(6)中耕播种通用机为例) ①磨盘式排种器(小麦、谷子、高粱排种状态) A.主要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筒底座、立轴、隔板、调节盘和调节手柄、驱动盘、磨 盘、驱动盘压帽等组成。 B.工作原理:当磨盘回转时,是通过盘底上的喂入口进入排种间隙的种子在离心力及 摸纹推力作用下,由中心向外移动,从种子筒底座上的排种口处强制排出。多余的种子在磨 盘边缘处按螺旋线方向上升,在通过磨盘上的喂入口进入排种间隙。 ②棉花排种状态 A.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筒底座、立轴、棉花玉米隔板、棉花搅拌盘、驱动盘、驱动 盘压帽、棉花匀籽轮(排种轮)、棉花播量调节板等组成。 B.工作原理:当搅拌盘转动时,搅拌种子筒内的种子以防止架空,并将棉籽带到种子 筒底座的出种口处,由匀籽轮排出并分散,以提高排种均匀性。调节板可改变出种口的大小 来调节播量。如需要穴播时,可在开沟器上加装棉籽成穴盘。 注意:穴播棉花时,需拆下开式输种管后再装上棉籽成穴盘。 ③玉米排种状态(槽盘式排种器) A.构造:由种子筒、种子盘底座、立轴、棉花玉米隔板、驱动盘、驱动盘压帽、玉米 排种盘(槽盘)、刮种器和推种器等组成。 B.工作原理:派中盘在种子筒底座上水平回转,当型孔内充满的种子在刮种器下通过 时,刮种舌先将型孔外的种子刮去,型孔砖到投种轮下时,种子即被轮齿推入下种口排出
投种轮是在型孔的推动下不断转动而进行工作的 4.输种管 (1)作用:将排种器排出的种子导入开沟器和种沟内 (2)要求:对种子流的影响小,有足够的伸缩性和良好的挠曲性 (3)种类和特点 ①卷片管:有弹簧钢带辗卷而成。结构简单,重量轻,有一定的伸缩性,但过度拉伸变 形后难修复,间隙过大有漏种现象。 ②漏斗管:有橡胶或塑料制成。伸缩性好,振动较大,不易为肥料堵塞,主要作输肥管, 但结构复杂,重量较大。 ③波纹管:有橡胶或塑料制成。伸缩性和挠曲性好,工作可靠 5.开沟器 (1)概述 ①开沟器的功用和对开沟器的要求(见课本106页) ②分类(见课本106页) (2)锄铲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拉杆、压杆座、开沟器体、铲翼(铲尖)、反射板等组成。 ②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易制造,入土性能好,阻力小,但容易发生缠草和壅土现 象,高速时播深不稳定,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工作质量和可靠性均较差,多用于畜力播种 机。 (3)滑刀式开沟器 ①构造:有开沟刀(滑刀)、限深板、侧板、底托、开沟器架、刮干土铲等组成 ②特点:靠重力挤压入土开沟、沟形整洁、不乱土层、可在湿土上播种并用湿土覆盖种 子,播深稳定,不易挂草和壅土,但沟底被压实,有碍作物根系生长。多用于中耕作物播种 机。 (4)双圆盘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开沟器体、圆盘、开沟器轴、轴承、毡圈、导(散)种板、分土板、圆盘毂 等组成。 ②特点:切土能力较强,能切断杂草残茬,可防止挂草和壅土,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好 工作可靠,开沟时不乱土层,能保证湿土先覆盖种子,但结构复杂,重量大,价格高,检查 调整和保养较麻烦 (5)单圆盘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球面单圆盘、拉杆、防尘圈、圆盘轴、轴承、护(下)种管等组成 圆盘偏角3-8°,直径d=350mm,曲率半径ρ=650mm,开沟深度用改变弹簧的压力进行 调整 ②特点:重量轻,如土能力强,对土壤的适应性好。使用调整方便。但播深一致性较差, 开沟时搅混土层,不利保墒,并有干土覆盖种子现象,不利种子发芽 6.覆土器 (1)要求:覆土严密,厚度一致,能用湿土覆盖种子,覆土量可调;覆土后不改变种子在 种沟内的位置:有助于清除残茬和土块,不挂草,不拖堆。 (2)类型(见课本88页) 7.镇压轮(压密轮)
投种轮是在型孔的推动下不断转动而进行工作的。 4.输种管 ⑴作用:将排种器排出的种子导入开沟器和种沟内。 ⑵要求:对种子流的影响小,有足够的伸缩性和良好的挠曲性。 ⑶种类和特点 ①卷片管:有弹簧钢带辗卷而成。结构简单,重量轻,有一定的伸缩性,但过度拉伸变 形后难修复,间隙过大有漏种现象。 ②漏斗管:有橡胶或塑料制成。伸缩性好,振动较大,不易为肥料堵塞,主要作输肥管, 但结构复杂,重量较大。 ③波纹管:有橡胶或塑料制成。伸缩性和挠曲性好,工作可靠。 5.开沟器 ⑴概述 ①开沟器的功用和对开沟器的要求(见课本 106 页) ②分类(见课本 106 页) ⑵锄铲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拉杆、压杆座、开沟器体、铲翼(铲尖)、反射板等组成。 ②特点:结构简单,重量轻,易制造,入土性能好,阻力小,但容易发生缠草和壅土现 象,高速时播深不稳定,对整地质量要求较高,工作质量和可靠性均较差,多用于畜力播种 机。 ⑶滑刀式开沟器 ①构造:有开沟刀(滑刀)、限深板、侧板、底托、开沟器架、刮干土铲等组成。 ②特点:靠重力挤压入土开沟、沟形整洁、不乱土层、可在湿土上播种并用湿土覆盖种 子,播深稳定,不易挂草和壅土,但沟底被压实,有碍作物根系生长。多用于中耕作物播种 机。 ⑷双圆盘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开沟器体、圆盘、开沟器轴、轴承、毡圈、导(散)种板、分土板、圆盘毂 等组成。 ②特点:切土能力较强,能切断杂草残茬,可防止挂草和壅土,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好, 工作可靠,开沟时不乱土层,能保证湿土先覆盖种子,但结构复杂,重量大,价格高,检查 调整和保养较麻烦。 ⑸单圆盘式开沟器 ①构造:由球面单圆盘、拉杆、防尘圈、圆盘轴、轴承、护(下)种管等组成。 圆盘偏角 3-8°,直径 d=350mm,曲率半径ρ=650mm,开沟深度用改变弹簧的压力进行 调整。 ②特点:重量轻,如土能力强,对土壤的适应性好。使用调整方便。但播深一致性较差, 开沟时搅混土层,不利保墒,并有干土覆盖种子现象,不利种子发芽。 6.覆土器 ⑴要求:覆土严密,厚度一致,能用湿土覆盖种子,覆土量可调;覆土后不改变种子在 种沟内的位置;有助于清除残茬和土块,不挂草,不拖堆。 ⑵类型(见课本 88 页) 7.镇压轮(压密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