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采用力位调节的机组,可通过拖拉机上的液压操纵手柄进行调节。 (4)水平调整:调整上拉杆长度,使犁架前后水平。若犁架前低后高则伸长上拉杆;反 之,则缩短上拉杆。调整左右吊杆的长度,可使犁架左右水平,一般情况下,只调右吊杆的 长度 (5)耕宽调整:即保证第一铧耕宽符合设计要求。调整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 ①偏转犁尖法:口诀如下:变耕宽,偏铧尖,偏右窄,偏左宽 为减少耕宽而使铧尖右偏的方法: A.耕宽调节器的装置:缩短耕宽调节器上悬挂点的伸出长度, B.曲轴式悬挂轴:转动悬挂轴,是左轴销后移。 ②横向移轴法: 可通过横移悬挂轴(曲轴式悬挂轴)或耕宽调节器来调整耕宽 减小耕宽 A.宽调节器装置:耕宽调节器左移 B.曲轴式悬挂轴:悬挂轴相对犁向未耕地平移,即左移悬挂轴。 增大耕宽时方法与以上介绍相反 (6)偏牵引调整:通过改变虚牵引点的位置,使牵引线通过或接近拖拉机动力中心,以 克服或减小偏牵引现象。调整方法: A.耕宽调节器装置:机车右偏转,右移左下点,然后再缩短。 B.曲轴式悬挂轴:机车右偏头,右移悬挂轴,然后轴旋转,后移左销点。 (7)正位调整:为了改变犁偏斜前进的状态而进行的调整成为正位调整。调整方法:A 调整牵引线方向。B增大犁侧板与前进方向的夹角 (8)拖拉机负荷调整:可通过増减犁体在斜梁上的距离(即改变重耕量)进行调整,使 拖拉机满负荷作业 (9)限位链的调整:当机组作业时,限位链应松放,升犁后犁与拖拉机的轮胎或护板不 得相碰撞。 五、实习报告 犁难入土的原因是什么? 2.铁牛-55拖拉机分别配带1l-330和1LQ-525悬挂犁耕作中,当机车向右偏跑时应如 何调整? 实验实习三犁体曲面的测绘 目的 1.了解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犁体工作曲面的测绘方法。 、设备和仪器 机械式轻便测绘仪被测犁体水平仪图板图纸 丁字尺 三角板曲线板量角器 三、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的构造、原理 1.构造如图4所示
而对于采用力位调节的机组,可通过拖拉机上的液压操纵手柄进行调节。 (4)水平调整:调整上拉杆长度,使犁架前后水平。若犁架前低后高则伸长上拉杆;反 之,则缩短上拉杆。调整左右吊杆的长度,可使犁架左右水平,一般情况下,只调右吊杆的 长度。 (5)耕宽调整:即保证第一铧耕宽符合设计要求。调整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①偏转犁尖法:口诀如下:变耕宽,偏铧尖,偏右窄,偏左宽。 为减少耕宽而使铧尖右偏的方法: A.耕宽调节器的装置:缩短耕宽调节器上悬挂点的伸出长度。 B.曲轴式悬挂轴:转动悬挂轴,是左轴销后移。 ②横向移轴法: 可通过横移悬挂轴(曲轴式悬挂轴)或耕宽调节器来调整耕宽。 减小耕宽: A.宽调节器装置:耕宽调节器左移。 B.曲轴式悬挂轴:悬挂轴相对犁向未耕地平移,即左移悬挂轴。 增大耕宽时方法与以上介绍相反。 (6)偏牵引调整:通过改变虚牵引点的位置,使牵引线通过或接近拖拉机动力中心,以 克服或减小偏牵引现象。调整方法: A.耕宽调节器装置:机车右偏转,右移左下点,然后再缩短。 B.曲轴式悬挂轴:机车右偏头,右移悬挂轴,然后轴旋转,后移左销点。 (7)正位调整:为了改变犁偏斜前进的状态而进行的调整成为正位调整。调整方法:A. 调整牵引线方向。B.增大犁侧板与前进方向的夹角。 (8)拖拉机负荷调整:可通过增减犁体在斜梁上的距离(即改变重耕量)进行调整,使 拖拉机满负荷作业。 (9)限位链的调整:当机组作业时,限位链应松放,升犁后犁与拖拉机的轮胎或护板不 得相碰撞。 五、实习报告 1.犁难入土的原因是什么? 2.铁牛-55 拖拉机分别配带 1L-330 和 1LQ-525 悬挂犁耕作中,当机车向右偏跑时应如 何调整? 实验实习三 犁体曲面的测绘 一、目的 1.了解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犁体工作曲面的测绘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 机械式轻便测绘仪 被测犁体 水平仪 图板 图纸 丁字尺 三角板 曲线板 量角器 三、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的构造、原理 1.构造 如图 4 所示:
-tturTrTirITAnIrrmt- 1.立柱2.平衡块3.直角底座4.水平直尺 图4机械式轻便测绘仅的构造 2.绘图原理 我们知道,犁体曲面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构成线,而常见的水平直元线犁体曲面则是由 系列与水平面平行且和前进方向成一定角度0=f(X、Z)的直线构成的,因此,将犁体按工作 的正确位置放置后,用水平尺帖靠犁体,并记录下它的坐标位置,即可在水平面上绘出其投 影,将水平直尺沿高度方向等距离移动,并始终与犁面帖靠,便可得到整个犁体水平直元线 的俯视图。按照投影规律及各线条的相应高度Z便可画出犁体曲面的其他视图 如果等高剖面线不是直线,而是内凹或外凸的曲线 则可记下水平直尺上各点K1、K2、K3……及各点到犁体 h2 h 曲面的距离h、h、h3…,如图5所示,从而可画出这 条曲线的俯视图以及其他视图,多找几条构造线,便可画 I K2 K3 出整个犁体曲面的视图,完成测绘工作。为了较全面地反 映犁体曲面的特性,对某些特殊点要做专门测绘 A 四、测绘内容 用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绘轻型25犁体曲面。 五、测绘步骤和方法 1.将图纸贴在图板上,并使图板置于水平位置, 在图纸的适当位置画一直线A-A(准线),并设其为 犁体的耕作方向,再距AA线右侧4处画一平行线 O-O,此线作为水平直尺读数的始端(零线),如图 6所示,把铧尖放在A-A线上任一点A,将被测犁 体按正常工作位置放置(犁体摆正,并用水平尺垫 平)。 2.测绘仪装好后,使仪器上的零点位置对准 图6曲面测绘数据图
2.绘图原理 我们知道,犁体曲面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构成线,而常见的水平直元线犁体曲面则是由一 系列与水平面平行且和前进方向成一定角度θ=f(X、Z)的直线构成的,因此,将犁体按工作 的正确位置放置后,用水平尺帖靠犁体,并记录下它的坐标位置,即可在水平面上绘出其投 影,将水平直尺沿高度方向等距离移动,并始终与犁面帖靠,便可得到整个犁体水平直元线 的俯视图。按照投影规律及各线条的相应高度 Zi 便可画出犁体曲面的其他视图。 如果等高剖面线不是直线,而是内凹或外凸的曲线, 则可记下水平直尺上各点 K1 、K2 、K3……及各点到犁体 曲面的距离 h1 、h2 、h3……,如图 5 所示,从而可画出这 条曲线的俯视图以及其他视图,多找几条构造线,便可画 出整个犁体曲面的视图,完成测绘工作。为了较全面地反 映犁体曲面的特性,对某些特殊点要做专门测绘。 四、测绘内容 用机械式轻便测绘仪绘轻型 25 犁体曲面。 五、测绘步骤和方法 1.将图纸贴在图板上,并使图板置于水平位置, 在图纸的适当位置画一直线 A-A(准线),并设其为 犁体的耕作方向,再距 A-A 线右侧 4 处画一平行线 O-O,此线作为水平直尺读数的始端(零线),如图 6 所示,把铧尖放在 A-A 线上任一点 A,将被测犁 体按正常工作位置放置(犁体摆正,并用水平尺垫 平)。 2.测绘仪装好后,使仪器上的零点位置对准
O-O线(也可通过按铧尖打出零点),并将水平尺沿立柱高度等向纸间距为25厘米移动( 般2-3厘米),自上而下的帖靠曲面,此时用铅笔直角底座的长边OB画出一直线,并记录 水平尺与犁体曲面接触的两端C、D的读数S1、S2i和直尺在立柱上的高度尺寸Z,测完数 据后(注意应加测不在构成线上的特殊点的数据),拿开犁体和测绘仪,量取L和θ的数 据填入表中,按一定比例用一号图纸绘制犁体曲面的俯视图。 3.根据水平直元线的高度位置和投影关系,作出犁体曲面的正视图和其他视图 4.画出过胫刃线顶点n的翻土曲线和样板曲线实形。 5.在图纸上标注相应的符号和必要的参数尺寸 六、注意事项 1.犁体位置一定要放置正确,测绘时不得使犁体发生位移。 2.完成测绘后,将测得数据复查一边,确认无误后方可将犁体拿开 七、实验报告 1.填写下列表格并将其写在所画图纸的左下角。 据 构成线 2 4 5 7 9 Z(mm) SIi(mm) S2i(mm) 01(度) Li(mm) 2.用一号图纸绘制犁体曲面的俯视图,并根据投影关系绘制主视图,按要求画出样板 曲线和翻土曲线实形 实验实习四耕层土壤坚实度(硬度)的测定 、目的 1.了解土壤硬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土壤坚实度的测定方法。 IE-3土壤硬度计简介 物体压入土壤时所受的阻力大小,可以用来说明土壤的承压能力,而土壤的承压能力是 随着深度变化的。为了比较土壤承压能力的大小,用一定的压头压入土壤至规定深度,并取 该压头单位投影面积上承受的平均阻力,作为该深度土壤承压能力指标。土壤硬度计就是测 量其单位压头楔入土壤时承受的平均阻力的大小。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单位面积压力(Kpa) 成为该深度的土壤坚实度。 IE-3型土壤硬度计如图7所示 当仪器被垂直放在地面上后,两脚踏在踏板上,转动摇柄,有伞齿轮A,带动伞齿轮B, 伞齿轮B通过平键使螺套旋转,由于螺旋杆上的直槽受到固定销的限制只能上下移动,不 能转动。因此随着轴套正向转动螺旋杄向下推进,使侧杄头楔入土壤。当土壤具有一定的硬 度,阻止侧杄头楔入土壤,相对地说螺旋杆不动而螺套提升,推动弹簧下支座,迫使弹簧压
O-O 线(也可通过按铧尖打出零点),并将水平尺沿立柱高度等向纸间距为 2.5 厘米移动(一 般 2-3 厘米),自上而下的帖靠曲面,此时用铅笔直角底座的长边 OB 画出一直线,并记录 水平尺与犁体曲面接触的两端 C、D 的读数 S1i、S2i 和直尺在立柱上的高度尺寸 Zi,测完数 据后(注意应加测不在构成线上的特殊点的数据), 拿开犁体和测绘仪,量取 Li 和θi 的数 据填入表中,按一定比例用一号图纸绘制犁体曲面的俯视图。 3.根据水平直元线的高度位置和投影关系,作出犁体曲面的正视图和其他视图。 4.画出过胫刃线顶点 n 的翻土曲线和样板曲线实形。 5.在图纸上标注相应的符号和必要的参数尺寸。 六、注意事项 1.犁体位置一定要放置正确,测绘时不得使犁体发生位移。 2.完成测绘后,将测得数据复查一边,确认无误后方可将犁体拿开。 七、实验报告 1.填写下列表格并将其写在所画图纸的左下角。 1 2 3 4 5 6 7 8 9 Z(mm) S1i(mm) S2i(mm) θI(度) Li(mm) 2.用一号图纸绘制犁体曲面的俯视图,并根据投影关系绘制主视图,按要求画出样板 曲线和翻土曲线实形。 实验实习四 耕层土壤坚实度(硬度)的测定 一、目的 1.了解土壤硬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土壤坚实度的测定方法。 二、TE-3 土壤硬度计简介 物体压入土壤时所受的阻力大小,可以用来说明土壤的承压能力,而土壤的承压能力是 随着深度变化的。为了比较土壤承压能力的大小,用一定的压头压入土壤至规定深度,并取 该压头单位投影面积上承受的平均阻力,作为该深度土壤承压能力指标。土壤硬度计就是测 量其单位压头楔入土壤时承受的平均阻力的大小。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单位面积压力(Kpa) 成为该深度的土壤坚实度。 TE-3 型土壤硬度计如图 7 所示: 当仪器被垂直放在地面上后,两脚踏在踏板上,转动摇柄,有伞齿轮 A,带动伞齿轮 B, 伞齿轮 B 通过平键使螺套旋转,由于螺旋杆上的直槽受到固定销的限制只能上下移动,不 能转动。因此随着轴套正向转动螺旋杆向下推进,使侧杆头楔入土壤。当土壤具有一定的硬 度,阻止侧杆头楔入土壤,相对地说螺旋杆不动而螺套提升,推动弹簧下支座,迫使弹簧压 数 构成线 据
缩,最大压缩量为40mm。记录笔连接在弹簧下支座上,则弹簧被压缩的量,由记录笔记在 记录纸的纵坐标上 同时,记录盘在记录盘销插入螺旋杄的螺旋槽时,随着螺旋杄向下推进,带动记录盘顺 时针转动,螺旋杆向下推进200mm(最大深度),记录盘转动100mm,这样测深由记录笔 记在长100mm的记录纸的横坐标上 1顶头螺钉 3记录盘销 4记录筒 5轴承(8110 6手柄 7伞齿轮A 8伞齿轮B 螺套 10测力杆 11测头 12轴承(8104) 13弹簧支座 14记录笔 15应变弹簧 图7土壤硬度的构造 16纸筒旋钮 三、实验步骤 1.将记录纸装在一纸筒上,然后装进记录盘,再将纸的另端绕过记录盘外表面后,插 入另一纸筒中,绷紧记录纸(在装纸带时,记录笔可以先翻到朝下位置)。 2.反时针摇动摇把,使测杆上升,直到螺旋赶上刻度的0线与记录盘顶端相平为止。 3.将记录盘上的插销插入螺旋杆的螺旋槽中。 4.将仪器置于测点上,用脚踏住踏板,顺时针摇动摇把,直至螺旋杄上的顶头螺钉与 记录盘相碰为止 5.再将记录笔翻倒朝下位置(与记录笔脱离)。 6.反向针摇动摇把,使螺旋杆返回,测量结束。 7.在测量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记录情况,如果笔在纸上的垂直方 向移动很少,说明仪器中的应变测力弹簧太硬,应换小一级的。如果笔在纸上的垂直方向移 动很大(大于40mm)应停止工作,换大一级的弹簧(该仪器带有25公斤、50公斤、75公 斤三种弹簧)。 8.取下记录纸,从纸上绘出的曲线可看出同一个测点上的不同深度的弹簧变形量,再 参照仪器标定曲线,查出测头在该深度的阻力(即土壤硬度),若要求出某一点的平均阻力, 算出弹簧变形量的平均值,再参照仪器标定曲线,查出测头平均阻力。 弹簧变形量的平均值=曲线包围面积 注:本仪器的测头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所查测头阻力即为硬度 Kgf/cm2,然后根据 l kef/cm2=98.kpa 换算为国标单位制 四、实验报告
缩,最大压缩量为 40mm。记录笔连接在弹簧下支座上,则弹簧被压缩的量,由记录笔记在 记录纸的纵坐标上。 同时,记录盘在记录盘销插入螺旋杆的螺旋槽时,随着螺旋杆向下推进,带动记录盘顺 时针转动,螺旋杆向下推进 200mm(最大深度),记录盘转动 100mm,这样测深由记录笔 记在长 100mm 的记录纸的横坐标上。 三、实验步骤 1.将记录纸装在一纸筒上,然后装进记录盘,再将纸的另端绕过记录盘外表面后,插 入另一纸筒中,绷紧记录纸(在装纸带时,记录笔可以先翻到朝下位置)。 2.反时针摇动摇把,使测杆上升,直到螺旋赶上刻度的 0 线与记录盘顶端相平为止。 3.将记录盘上的插销插入螺旋杆的螺旋槽中。 4.将仪器置于测点上,用脚踏住踏板,顺时针摇动摇把,直至螺旋杆上的顶头螺钉与 记录盘相碰为止。 5.再将记录笔翻倒朝下位置(与记录笔脱离)。 6.反向针摇动摇把,使螺旋杆返回,测量结束。 7.在测量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记录笔在记录纸上的记录情况,如果笔在纸上的垂直方 向移动很少,说明仪器中的应变测力弹簧太硬,应换小一级的。如果笔在纸上的垂直方向移 动很大(大于 40mm)应停止工作,换大一级的弹簧(该仪器带有 25 公斤、50 公斤、75 公 斤三种弹簧)。 8.取下记录纸,从纸上绘出的曲线可看出同一个测点上的不同深度的弹簧变形量,再 参照仪器标定曲线,查出测头在该深度的阻力(即土壤硬度),若要求出某一点的平均阻力, 算出弹簧变形量的平均值,再参照仪器标定曲线,查出测头平均阻力。 弹簧变形量的平均值= 测深 曲线包围面积 注:本仪器的测头截面积为 1 平方厘米所查测头阻力即为硬度 1kgf/cm2,然后根据 1kgf/cm2=98.1kpa 换算为国标单位制。 四、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参加人员 记录曲线的整理(贴在下面): 土壤坚实度汇总表(Kpa) 土层深度(cm) 0-5 5-10 515-20总平均 测点 2 平均值 注:土壤硬度除查标定曲线外,本次作业可按以下近似方法求得,若弹簧变形量为b(cm),弹簧刚度(弹 性系数)为K(kgfm2),测头横断面积lcm2 土壤硬度P=Kh/F,单位为 kgf/cm2,换算为Kpa。K值见下表 弹簧 25kgf 50kef K 0.75 1.33 195 实验实习五旋耕机和圆盘耙 、目的要求 1.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构造、特点及性能 2.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使用、调整。 、现有设备 lG-150旋耕机东风-12旋耕机1BJX-20片悬挂中耙PY-3.4型41片圆盘耙 观察与分析 1.观察圆盘耙的总体构造、各部名称、作用。 2.了解41片圆盘耙的角度调节机构及调节方法, 3.1BJX-20片悬挂中耙在悬挂点两侧左右为什么不对称? 4.分析影响耙片入土深度、碎土性能、地表不平度的因素 5.观察1G-150旋耕机和东风-12旋耕机的总体构造。 6.旋耕机的耕深调节、碎土性能调节、水平调节和提升高度调节是怎样实现的? 7.想一想1G-150旋耕机为什么不适于高速和深耕? 8.观察1G-150旋耕机刀片是如何排列的? 9.想一想旋耕机和铧式犁耕作有什么不同 10.比较中间传动和侧边传动各有什么特点 四、旋耕机
实验日期 参加人员 记录曲线的整理(贴在下面): 土壤坚实度汇总表(Kpa) 土层深度(cm) 测点 0-5 5-10 10-15 15-20 总平均 1 2 3 平均值 注:土壤硬度除查标定曲线外,本次作业可按以下近似方法求得,若弹簧变形量为 b(cm),弹簧刚度(弹 性系数)为 K(kgf/cm2 ),测头横断面积 1cm2。 土壤硬度 P=Kh/F,单位为 kgf/cm2,换算为 Kpa。K 值见下表: 弹簧 25kgf 50kgf 75kgf K 0.75 1.33 1.95 实验实习五 旋耕机和圆盘耙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构造、特点及性能。 2.了解旋耕机和圆盘耙的使用、调整。 二、现有设备 1G-150 旋耕机 东风-12 旋耕机 1BJX-20 片悬挂中耙 PY-3.4 型 41 片圆盘耙 三、观察与分析 1.观察圆盘耙的总体构造、各部名称、作用。 2.了解 41 片圆盘耙的角度调节机构及调节方法。 3.1BJX-20 片悬挂中耙在悬挂点两侧左右为什么不对称? 4.分析影响耙片入土深度、碎土性能、地表不平度的因素。 5.观察 1G-150 旋耕机和东风-12 旋耕机的总体构造。 6.旋耕机的耕深调节、碎土性能调节、水平调节和提升高度调节是怎样实现的? 7.想一想 1G-150 旋耕机为什么不适于高速和深耕? 8.观察 1G-150 旋耕机刀片是如何排列的? 9.想一想旋耕机和铧式犁耕作有什么不同? 10.比较中间传动和侧边传动各有什么特点。 四、旋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