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解析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 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物 种的基因频率也是不断变化的;物种基因库是同一物种的各个种群基因的总和种群基因库是指该种 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前者比后者更丰富。 答案A 2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拉马克提出的进化理论核心思想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推动了生物的进化但其无法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学说,它认为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形成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解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遣传”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A项正确达尔文没能解释 遺传和变异的本质,B项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学说,它认为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形 成C项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项错误 答案p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 2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解析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 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的,物 种的基因频率也是不断变化的;物种基因库是同一物种的各个种群基因的总和,种群基因库是指该种 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前者比后者更丰富。 答案 A 2.关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拉马克提出的进化理论核心思想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推动了生物的进化,但其无法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学说,它认为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形成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解析“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A 项正确;达尔文没能解释 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 项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学说,它认为隔离导致了物种的形 成,C 项正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 项错误。 答案 D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 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解柘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种群的进化并不是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使用抗生素无 关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主要内容之 答案 4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类(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 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 要经过地理隔离。 案 5.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 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导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 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 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 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种群的进化,并不是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使用抗生素无 关;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主要内容之一。 答案 C 4.下图表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地理隔离阻碍了这些种群进行基因交流 B.若物种 2 是由物种 1 形成的,则物种 1 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由物种 1 形成物种 2 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 1 与种群 2 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 要条件,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但并不是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需 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C 5.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 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导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 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解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 死亡,故A项正确。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 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宿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故B项正确。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故C项错误。蚊子能传播兔病 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冋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这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柘白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 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 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不同物种在种间相互作用中共同进化。 案 7.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表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上 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地球上厌氧生物比好氧生物出现得早 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 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项错误;由于地球上最初没有氧气,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可以判断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生物,当有氧气出现后才有好氧生物C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解析在生存斗争中,病毒与兔之间相互选择,感染病毒后,抗性较强的兔被保留下来,抗性较差的个体 死亡,故 A 项正确。病毒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兔感染强毒性病毒后会很快死 亡,强毒性病毒失去宿主,寄生关系难以维持,故 B 项正确。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使中毒性病毒的存活时间长,繁殖代数多,导致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故 C 项错误。蚊子能传播兔病 毒,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 D 项正确。 答案 C 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这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 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 能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不同物种在种间相互作用中共同进化。 答案 B 7.下列关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共同进化表现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上 B.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地球上厌氧生物比好氧生物出现得早 D.外来物种入侵不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解析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还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 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 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项错误;由于地球上最初没有氧气,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可以判断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生物,当有氧气出现后才有好氧生物,C 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严
重影响与之有竞争关系的当地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 向D项错误。 答案 8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 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 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 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基础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 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的经过长期的 ,其中不利变异 不断 有利的变异则逐渐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 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解欠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村料因此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的。而S基因 频率升高的遺传基础是等位基因进行分离、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又由于自然选择使 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19世纪,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ss) 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来桦尺蠖的栖息地变成了黑褐色,浅色型个体易被鸟类 所食,黑色个体由于具有了保护色而容易生存下来久而久之,黑色个体逐代积累增多,S的基因频率也 随着增高,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答案)基因突变原材料等位基因进行分离、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黑色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3)不定向自然选择被淘汰积累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重影响与之有竞争关系的当地物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 向,D 项错误。 答案 C 8.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基因 S 和 s 控制,黑色 S 对浅色 s 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 世 纪中叶以前,种群中 S 的基因频率很低,在 5%以下,到 20 世纪则上升到 95%以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最初的 S 基因是通过 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 供 。S 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基础 是 。 (2)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 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 s 基因频率高的原因 是 ;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炼铜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 种群 S 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 (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的,经过长期的 ,其中不利变异 不断 ,有利的变异则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的改变,导 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最初的 S 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获得的。而 S 基因 频率升高的遗传基础是等位基因进行分离、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又由于自然选择使 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 19 世纪,种群 s 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浅色(ss) 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后来桦尺蠖的栖息地变成了黑褐色,浅色型个体易被鸟类 所食,黑色个体由于具有了保护色而容易生存下来,久而久之,黑色个体逐代积累增多,S 的基因频率也 随着增高,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答案(1)基因突变 原材料 等位基因进行分离、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2)浅色桦尺蠖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鸟类所食 黑色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3)不定向 自然选择 被淘汰 积累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9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4月 份这一个月时间里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名送 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时间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 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并可自由交配),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和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解标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后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a、b、c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中 因此它们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 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2)第一年种群中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DD,20%Dd,70%d,可计 算出D、d基因频率分别为20%、80%根据第二年基因型频率4%DD,32%Dd64%d,也可算出D、d 基因频率分别为20%、80%,则可知前后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未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种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新物种形成的 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突 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能力提升 1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 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4.4%
9.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 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4 月 份这一个月时间里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 a 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 a、b 和 c 之间形 成 ,种群 b 和种群 c 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 了 。 (2)在对 b 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并可自由交配),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 是 。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解析(1)将植物 a 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后,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 a、b、c 生存于不同的环境中, 因此它们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种群 b 和种群 c 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 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2)第一年种群中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0%DD,20%Dd,70%dd,可计 算出 D、d 基因频率分别为 20%、80%,根据第二年基因型频率 4%DD,32%Dd,64%dd,也可算出 D、d 基因频率分别为 20%、80%,则可知前后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故该种群未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 化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种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新物种形成的三 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答案(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种群 自然选择 突 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能力提升 1.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 名女生中有患者 23 人,携带者 52 人;820 名男生中 有患者 65 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