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 、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 为了用作放大器,三极管必须工作在放大区 图中v=V BBtv 设v=0.5snot() 第一步:进行静态分析,求静态工作点; >静态(v=0,假设工作在放大状态) 静态分析:又称直流分析,计算 6.8kg v=0时三极管的电流和极间电压值 Rb 20V 25k UcE(Uo) BB1.6V
一、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 为了用作放大器,三极管必须工作在放大区. • 第一步:进行静态分析, 求静态工作点; 图中 vI=VBB+vi 设 vi=0.5sinωt (V)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 ➢ 静态(vi=0,假设工作在放大状态) 静态分析:又称直流分析,计算 vi=0时三极管的电流和极间电压值 VBB=1.6V
静态分析(分析当v=0时的状态) /m R 00 6.8kg 3.5V iBBS=70 HA 3 V 20V60 25kg2 v=2.5V 40μA 1=0 ucE(vo) 40 Q lBQ=35μA ∽-15V 0204060.81.01.21.40/ 10 0 UcE/V (1)输入回路图解分析 (2)输出回路图解分析 1n=f(Vm)(输入特性)1=/()2=354(输出特性 BE (外电路方程)c CC (外电路方程 R v=VB=1.6 得 1.5mA =10V 得 Bo=35μA Voro=0.7V 静态工作点Q定下来了 EO
➢ 静态分析(分析当vi=0时的状态) 0.7V 35μA = = BEQ BQ V I (1)输入回路图解分析 − = = b I BE B B BE R v v i i f (v ) (输入特性) (外电路方程) 得 − = = = C CC CE C C CE B R V v i i f (v )i 35A (输出特性) (外电路方程) (2)输出回路图解分析 10V 1.5mA = = CEQ CQ V I vI =VBB =1.6V 得 静态工作点Q定下来了
●第二步:动态分析,求放大倍数等动态指标。 动态分析(考虑v变化时的状态) 先由输入特性曲线^ iB/μA 100 品 与v求ig: 7=0 VDD/r 80 BBTV 60 =1.6+0.5sinot ()l iH 40 BE B R Ot00.40.811.21.62.0 直线斜率保持不变,iB 沿输入特性曲线正弦变化。 B BQb =35+20sinot (HA)
➢ 动态分析(考虑vi变化时的状态) 先由输入特性曲线 与vI求iB: vI=VBB+vi =1.6+0.5sinωt (V) iB=IBQ+ib =35+20sinωt (μA) b I BE B R v v i − = ∴直线斜率保持不变,iB 沿输入特性曲线正弦变化。 • 第二步:动态分析,求放大倍数等动态指标
然后由输出特性曲线与元求rcE:10+h i c/mA ic/mA =35+20 sino(μA) 55μA(l 35μA(lBo) CO CE 15μLA(l3Q-/bm) R 15 负载线保持不变,变化 CEQ UcAV ,工作点沿负载线正弦变化 ic=lco+ic =1.5+0.8sinot(mA) 6 sin ot vCE= CEO+Vce =10-6sinot (V 12 i vi 0.5sin ot 具有反相放大作用
然后由输出特性曲线与iC求vCE: iC =ICQ+ic =1.5+0.8sinωt(mA) 12 0.5sin 6sin = − − = = = t t v v V V A i o i o v v CE=VCEQ+vce =10-6sinωt (V) c CC CE C R V v i − = ∴负载线保持不变,iB变化 ,工作点沿负载线正弦变化。 iB =IBQ+ib =35+20sinωt (μA) 具有反相放大作用
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各元件的作用 NPN管:放大器件,核心元件 +v R和Rc:提供适合偏置-发射 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C1、C2:隔直(耦合)电 容。隔直流通交流。R R 2,R:信号源电压与0 内阻 R;:负载电阻将集电极电流的共射放大电路 变化△i转换为集电极与发 射极间的电压变化△vCE
二、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各元件的作用 共射放大电路 NPN管:放大器件,核心元件 Rb和Rc :提供适合偏置--发射 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C1、C2:隔直(耦合)电 容。隔直流通交流。 vs ,Rs : 信号源电压与 内阻 RL:负载电阻,将集电极电流的 变化△iC转换为集电极与发 射极间的电压变化△v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