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半球形,直 径0.5≈0.8mm, 中部通常有26> 29条直达卵底部 的纵隆纹。两隆 纹间夹有1~2条 短隆起纹,且多 为2或3岔。 幼虫:体长40~45m。头部黄褐色,体色有淡红、黄白、淡绿、绿等类型。前胸侧 毛组的L和L2毛的连线通过气门,或至少相切。气门线白色,体背有十几条细纵 线条,各腹节有毛瘤12个,刚毛较长。 蛹:17~20m,腹部第57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末端有臀棘2个
幼虫:体长40~45㎜。头部黄褐色,体色有淡红、黄白、淡绿、绿等类型。前胸侧 毛组的L1和L2毛的连线通过气门,或至少相切。气门线白色,体背有十几条细纵 线条,各腹节有毛瘤12个,刚毛较长。 蛹:17~20 ㎜,腹部第5~7节前缘密布环状刻点,末端有臀棘2个。 卵:半球形,直 径0.5~0.8㎜, 中部通常有26~ 29条直达卵底部 的纵隆纹。两隆 纹间夹有1~2条 短隆起纹,且多 为2或3岔
生活史、习性: 1、生活史:新疆3代年,黄河流域4代/年,长江流域5代/年,长江以南6-7代/ 年;一般以蛹在土中5-15cm深处筑土室越冬。 黄河流域4代为例: 4/下5/中,羽化,产卵(指越冬蛹),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春玉米,蕃 茄等;6/中下,第一代成虫羽化,棉花现蕾期,大量迁入棉田产卵,6/下-7/ 中,第二代幼虫为害,是全年为害最严重时期;7下-8/上,第二成虫,第三 代幼虫发生期;8/下,第三代成虫盛发,产卵为害;9/下第四代幼虫入土化 蛹越冬
二、生活史、习性: 1、生活史:新疆3代/年,黄河流域4代/年,长江流域5代/年,长江以南6-7代/ 年;一般以蛹在土中5-15cm深处筑土室越冬。 黄河流域4代为例: 4/下—5/中,羽化,产卵(指越冬蛹),第一代幼虫为害小麦,春玉米,蕃 茄等;6/中-下,第一代成虫羽化,棉花现蕾期,大量迁入棉田产卵,6/下-7/ 中,第二代幼虫为害,是全年为害最严重时期;7/下-8/上,第二成虫,第三 代幼虫发生期;8/下,第三代成虫盛发,产卵为害;9/下第四代幼虫入土化 蛹越冬
2、习性: 成虫: ①昼伏夜出:白天潜伏,晚产卵,取食; ②喜杨树枝把; ③喜食蜜源植物→趋化,补充营养; ④趋光性; ⑤卵散产于嫩尖,嫩叶上;1000粒3000粒/♀;2代:顶尖或顶尖三叶 上,占85%;3代: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
2、习性: 成虫: ①昼伏夜出:白天潜伏,晚产卵,取食; ②喜杨树枝把; ③喜食蜜源植物→趋化,补充营养; ④趋光性; ⑤卵散产于嫩尖,嫩叶上;1000粒-3000粒/♀;2代:顶尖或顶尖三叶 上,占85%;3代:蕾、花、铃的苞叶上最多
幼虫: 初孵幼虫食卵壳,再转移到心叶或叶背,当天不动,第二天多集 中于生长点或果枝的嫩尖处食嫩叶。2龄后开始蛀幼蕾,3-6龄食 量增大,蕾、花、铃均食,56龄进入暴食期,2个/天,一头一生 可为害10个左右,多达18个,转铃多在夜间和清晨,3龄以上幼虫 具有自残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幼虫: 初孵幼虫食卵壳,再转移到心叶或叶背,当天不动,第二天多集 中于生长点或果枝的嫩尖处食嫩叶。2龄后开始蛀幼蕾,3-6龄食 量增大,蕾、花、铃均食,5-6龄进入暴食期,2个/天,一头一生 可为害10个左右,多达18个,转铃多在夜间和清晨,3龄以上幼虫 具有自残习性,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防治: 麦田治一代,狠治棉田二代,严控三代,挑治四代。 1、农业防治: ①深耕冬灌,减少虫源 ②棉田种植玉米带,成虫白天多集中于心叶内产卵,消灭之。 ③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 ④结合农事操作,抹卵灭蛹 ⑤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减低成虫羽化率
三、防治: 麦田治一代,狠治棉田二代,严控三代,挑治四代。 1、农业防治: ①深耕冬灌,减少虫源 ②棉田种植玉米带,成虫白天多集中于心叶内产卵,消灭之。 ③抗虫棉,转Bt基因抗虫棉 ④结合农事操作,抹卵灭蛹 ⑤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减低成虫羽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