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2014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5.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 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蔡老师是一个 “我”是一个 练习反馈: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 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 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 在当屋,旁边染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 (甲)她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 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 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填序号) 乙 模模糊糊 B迷迷糊糊 2.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 时间: 地 人物 经过 结果 第二单元第6页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 第 6 页 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 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 情,更加亲切。 5.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 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 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小结: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 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芸芝老师对“我”和同学 们的挚爱,抒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练习反馈: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 这样那样的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 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 在当屋,旁边染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 (甲)她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 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 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纯 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语段句子中甲、乙两处的括号里。(填序号) 甲( ) 乙( ) A 模模糊糊 B 迷迷糊糊 2. 这个语段中的记叙六要素分别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013-2014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 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A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把握海伦·凯勒 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 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 第二单元第7页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 第 7 页 3.作者对蔡老师一直是以第三人称“她”来称呼的,但在画线的句子中改用第二人称“你”。下列选 项中对其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直接对话,更加真实 B 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C 形式变换,更加活泼 D 叙述自如,更加简洁 4.对“默默地”一词所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是( ) A 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所想念的感情。 B 表达了“我”对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 C 表达了“我”关心自己喜爱的老师的心情。 D 表达了“我”埋怨老师放假回家的心情。 5.最能体现本段中心的一句话是: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发言次数: 书写情况: 不过关的知识: 7、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把握海伦•凯勒 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 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难点: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
013-2014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的精神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企盼() 迁徙() 繁衍():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ai): 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导入新课: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 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的了不起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 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 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 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人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 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 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 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 理智的人。1936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 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 荣誉—一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 为她写了传记。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 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第二单元第8页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 第 8 页 的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企盼(qǐ ):盼望。 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导入新课: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 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 19 世纪的了不起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 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 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 相处达 50 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人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 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 50 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 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 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 理智的人。1936 年莎莉文逝世,波丽•汤普逊接替,也成了她的亲密朋友。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 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 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 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 为她写了传记。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 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 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 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 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013-2014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2)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 (3)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 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 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 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 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合作探究: 1.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 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 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2、深层研读,体察文意。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 第二单元第9页
2013-2014 秋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 第 9 页 (2)莎莉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抽象事物的?试以“爱”为例具体说明。莎莉文老师主要 用情感体验法引导海伦感受领悟“爱”的情感的。文中莎莉文不仅极其艺术地解释了爱,而且让海伦 体验了懂得了爱,唤醒了爱。当“我”摘了紫罗兰送给她时,莎莉文立即予以感情的回报;当“我” 不愿意接受别人亲吻的表达时,她用胳膊轻轻搂着“我”,并在“我”手上拼写出“我爱海伦”几个 字。当“我”问“爱是什么”时,莎莉文“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莎莉文通过对“爱”的探讨,进一步开发海伦的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莎莉文对“爱”的解释具体 (3)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的感受。 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走进、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 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中引向光明。 (4)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 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 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课文开头写道:“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联系文题,这句话 的含意也就是说,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我”生命的重新开始,甚至,作者把莎莉文称之为 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的心目中莎莉文老师就是光明的使者,她到来时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 “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 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课文更多地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 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合作探究: 1.能走出黑暗,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引领者,但同时也是海伦自己努力的 结果。课文展示了儿时海伦的性格特点和人生起步的足迹。请学生通读全文,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 说说海伦性格中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归结: 文中的“我”是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女孩。海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求知 欲、极高的悟性和敏感而丰富的心灵。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事的,在求知中获 得一种幸福的体验。文中在春光中,她热切体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当掌握了语言的钥匙之后,她 运用于生活,寻求进一步的理解,如对“爱”的执著探求。联系全文内容看,好学、坚毅、敏察、极 高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是海伦的突出特点。 2、深层研读,体察文意。课文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学生再读全文,品评并积累文中优美而